內容簡介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高級形態。生態城市是依照生態文明理念,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的自然、經濟、社會和人的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城市建設對於促進文明范式轉型,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是針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城市病」日益加深的嚴峻現實進行深刻反思,圍繞生態城市進行創意研究、決策指揮、工程實踐於一體的智庫型的研究報告,旨在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咨詢。

造成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始作俑者是人類自己。重建生態文明、拯救人類自身必須標本兼治,核心是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系,關鍵足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著眼點在於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書構建了生態城市建設理論體系,確立了生態城市建設的評價體系與實踐范例,探索了生態城市建設中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與社會公眾的職能、責任與義務,提出了「五位一體、兩點支撐、三帶鑲嵌、四輪推動、和諧發展」的生態城市建設基本思路。

《中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報告》是針對生態環境惡化,「城市病」日益加深的嚴峻現實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研究、決策指揮、工程實踐於一體的智庫成果報告,可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研究成果、理論指導、決策咨詢與實施建設的參考意見。本書構建了生態城市建設理論體系,確立了生態城市建設標准與范例,探索了生態城市建設中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與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的職能責任與義務,提出了「五位一體,兩點支撐,三帶鑲嵌,四輪驅動,和諧發展」的生態城市建設基本思路。依照「法於人體」的管理思想對生態城市形態設計,結構布局,功能定位,運行制度,指揮系統等進行了戰略規划。
 

目錄

序言 李景源
G Ⅰ第一部分 總報告
G.1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總報告 孫偉平 劉舉科 王定君
一 生態城市建設的基本理論
二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三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原則、思路和舉措
G Ⅱ 第二部分 理論構想
G.2 文明的范式轉型 汪永臻 楊通進
G.3 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實踐 曾剛 滕堂偉
G.4 國外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趨勢和啟示 曾剛 孔翔
G.5 中國生態城市形態結構設計與規划 包曉雯 倪外
G.6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標准與評價模型 崔劍波 趙廷剛
G.7 「法於人體」的生態城市建設 劉舉科 胡文臻
G Ⅲ 第三部分 示范篇
G.8 環境友好型城市 常國華
G.9 資源節約型城市 康玲芬 趙有翼
G.10 綠色產業型城市 張永麗 盧嘉鑫
G.11 循環經濟型城市 錢國權 王翠雲
G.12 景觀休閑型城市 王太春 高天鵬
G.13 綠色消費型城市 錢國權 王玉霞
G Ⅳ 第四部分探索篇
G.14 政府主導與生態文明建設 孔慶浩
G.15 企業主體與生態文明建設 張海亮 劉維榮
G.16 NGO組織與生態文明建設 王恩涌
G.17 社會公眾與生態文明建設 梁蘭
G.18 生態文明建設的區域與國際合作 鄭小平 陸洋
G Ⅴ 附錄
G.19 打造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綠色宜居家園 中共湘潭市委 湘潭市人民政府
G.20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大事記 朱玲
G.21 中國生態事件大事記
G.22 參考文獻
G.23 後記
皮書數據庫閱讀使用指南
 

黨的十七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生態文明的提出,既是對人與自然關系認識的深化,又是人類自我認識的飛躍。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組成部分,標志著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階段,標志著我們黨和國家對生態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境界,標志著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的期待進入了新的階段。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生態城市,既是依據生態文明的理念,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術、文化、景觀充分融合,人與自然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居民身心健康,生態持續,和諧發展的集約型人類聚居地,又是人類有效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以生態城市建設帶動、輻射生態文明建設,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是實現人類文明進步的最有效方式。

《生態城市綠皮書》站在新時期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必須全面准確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深刻分析了環境問題產生的內在因素是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主動發起了對地球的挑戰,開始了自覺地和不自覺地征服與改造自然的過程,然而自然界也對人類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進行了報復,造成資源短缺、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沙塵暴、海平面升高、水災頻發、生物多樣性降低,工業、交通和化學農業導致環境污染,垃圾包圍城市等形成全球性公害,這些環境和生態問題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生態城市綠皮書》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理論,從生態哲學的高度提出了把生態城市建設上升到人與自然共存的高度去認識。生態文明首先強調以人為本原則,反對極端人類中心主義與極端生態中心主義。極端人類中心主義制造了嚴重的人類生存危機,而極端生態中心主義卻過分強調人類社會必須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動。生態文明認為人是價值的中心,人是主動的方面,引發生態危機的關鍵在於人自身。從本質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從人的生存與發展看,自然界為生產提供了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人與自然的物質交換活動是社會的基礎;從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看,人的活動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接受的限度,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因此,人類如果想使自身與自然正常地存續下去,歸根結底必須和自然共存,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從而實現在保持自然資源質量和持續供應能力的前提下促使經濟的持續發展,在不超越環境系統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促使人類社會健康發展。這些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聽起來很神秘也很遙遠,但其實它和我們的現實非常貼近,只是我們沒有太多地考慮這些問題罷了。歷史告誡我們,如果不善於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即使我們曾經擁有大自然的豐厚饋贈,即使我們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曾取得勝利,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將不再是生活的樂趣和發展的希望,而只能是生存的艱難。

《生態城市綠皮書》運用人類文化學和城市生態學的理論,對國內外城市化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和趨勢進行了探索、總結提煉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從生態倫理學的高度闡釋了人和自然的關系。德國詩人海涅曾經說過,每個時代都有它的重大課題,解決了它就把人類社會向前推進了一步。那麽,什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課題呢?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課題來自人類賴以生存的城市。由於工業化浪潮席卷全球,大量的農業人口離開故土涌向城市,再加上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各國城市人口急劇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能力迅速增強。然而遺憾的是,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生產方式是不循環的,是耗散的,產生了大量的垃圾污染著環境,使得地球生態系統幾乎達到崩潰的邊緣,直接影響了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城市已經成為危害人類生存環境的源頭。雖然這個結論違背了人類建設城市的初衷,但為什麽人類建設城市的美好理想和最終得到的結果背道而馳呢?原因就在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從一開始就發生了歧義,導致人類的生態倫理觀念發生異化,極端人類中心主義支配著地球上相當一部分人的行為。要想改變今天人類社會的現狀,我們必須追本溯源,重新理順人類牛態倫理觀念,同歸人類生態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本來面目。

《生態城市綠皮書》在總結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對國內外生態城市的理論發展和實踐進程進行了分析,並結合我國國情,就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城市從總體規划、理論構想、文明示范和文明探索等四大部分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建立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的價值觀以適應文明范式的轉型,轉變生產方式以適應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改變生活方式以適應低碳節能生活消費模式的建立。創新性地將「法於人體」的管理思維運用於生態城市建設和管理之中,提出了動態平衡的生態城市建設評價模型。關於生態城市建設,我們提出了「五位一體,兩點支撐,三帶鑲嵌,四輪推動,和諧發展」的創新思路。根據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實際狀況,將其划分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綠色產業型、循環經濟型、景觀休閑型、綠色消費型等6種類型,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生態城市研究理論。認為現有大、中城市要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建設規模適度的衛星城市,保護耕地,在城市內社區、園區之間以農業帶、自然帶和人文帶鑲嵌.學習國外先進生態城市建設經驗,依據霍華德的「田園城市」、舍爾的「城市種植業」理論,在新建城市和小城鎮規划中,社區與社區之間、園區與園區之間、社區與園區之間規划一定距離的間隔用於農業、自然與人文帶建設,以解決城市居民生產、生活資源與綠化功能。在城市內社區與社區之間、園區與園區之間、社區與園區之間規划一定距離的間隔用於農業、自然與人文帶建設;在城市群、城市帶與城市圈之間采用「三帶鑲嵌」,將城鄉連成一片,實現從形式到實質上的城鎮化,使更多農業人口就地就近實現城鎮化轉變,不再大批涌向大城市、產生新的城市貧民。這一生態城鎮化道路是符合中國特色的。

轉變生產方式,要走綠色產業和生態城市化道路,建設「陽光城市」。德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赫爾曼·舍爾認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不是「全球城市」,而是「陽光城市」,循環經濟、可持續生態經濟發展模式。遵循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按照生態系統中生產、消費和分解的機理,以發展太陽能技術為主,以小水電、風能、現代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為補充能源,建立循環經濟的生態工業園區、生態農業園區和綠色居住社區。

《生態城市綠皮書》正確界定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積極主動應對污染、大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公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基礎上,總結了我國乃至全球生態城市建設中積累的經驗,為研究生態文明理論、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環境雙贏、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公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社會日益和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是當今世界的大勢所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希望生態城市研究者能充分利用這個平台,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開展理論層面的研究,深入探索和提供治理生態環境中種種問題的對策和建議,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