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人教育視野下的有效教學是學校面向現代化教育,在全人教育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實行的一種先進教學模式。全人教育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已經實行多年,具有成熟的經驗。近年來,我國開始引進這一先進的教學模式。江蘇省淮陰中學就是國內較早研究有效教學並卓有成效的單位之一,本書就是對淮陰中學結合自己學校的教學實際,在對全人教育視野下的有效教學進行全面探索的基礎上,所作的經驗總結。


很清︰男,1956年9月生,1982年6月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一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獲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研究領域主要為︰語文學科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曾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百部精華》、《古典詩詞讀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等著作。在《中學語文教學》、《閱讀與鑒賞》、《江蘇教育研究》等雜志發表多篇教育教學及管理方面的論文。在“有效教學”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多次獲省級以上獎勵。

賀菲︰女,漢族,1979年3月生,山東濟南人。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後,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問題與學校管理方面的研究,先後參與《課程與教學設計》、《幼兒的心理世界》等書籍的撰寫,五項固家或省級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並存《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發展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皇甫立︰男,1970年10月生,江蘇省淮陰中學副校長,數學高級教師,江蘇省333工程第二批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淮安市十大杰出青年。研究領域主要為︰數學學科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在《中學數學參考》、《中學生數理化》、《江蘇教育研究》等雜志發表多篇教育教學及管理方面的論文。

孫立祥︰男,1965年7月生,教育碩上。研究領域主要為︰生物學科教學及教育心理學。參與編撰《參與‧理解‧調適︰中學生有效學習的指導策略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出版)及《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出版)等多本論著,在《生物學通報》、《生物學教學》、《汀蘇教育研究》、《汀蘇教育學院學報》等雜志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曾獲得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淮安市優秀教師等稱號,享受過市政府特殊津貼。

王彥明︰男,漢族,1972年3月生,山東聊城人,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師,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目前在《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發展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目錄

第一篇 繪制藍圖︰以全人教育思想引領學校的發展
第一章 尋根溯源︰全人教育思想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 全人教育思想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全人教育思想的闡釋
第二章 審時度勢︰全人教育理念的重新升溫
第一節 時代發展的脈搏與全人教育觀的契合
第二節 “全人教育”對學校面向未來的意義
第三章 終極關懷︰全人教育視野中重釋“有效教學”
第一節 全人教育視野賦予“有效”新內涵
第二節 全人教育視野中“有效教學”研究的立足點
第二篇 兼容並包︰以全人教育視野指導有效教學實踐
第四章 自由與包容的環境
第一節 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節 讓學生在錯誤中進步
第三節 留下思考與想象的空間
第四節 給予學生期許的目光
第五章 溝通與分享的管理
第一節 發展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的關系
第二節 形成自我控制與管理的能力
第三節 提升團隊精神與集體榮譽感
第六章 預設與生成的課程
第一節 預設與生成的理論
第二節 實施通識教育拓寬知識視野
第三節 豐富生活技能
第四節 關懷自然與生命
第七章 思考與探索的過程
第一節 提升學生問題意識
第二節 掌握科學的探究過程
第三節 提升文化閱讀能力
第四節 提高綜合表述能力
第八章 自尊與自信的生活
第一節 尊重個體差異
第二節 欣賞獨特性
第三節 體驗成功的喜悅
第四節 提升道德判斷能力
第三篇 共創和諧︰促進全人教育力量的逐步壯大
第九章 重朔集體主義的精神
第一節 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
第二節 學科團隊的集體研修
第三節 班主任與學科教師的互助合作
第十章 回到共同體的懷抱
第一節 學校聯合共創優質環境
第二節 社區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有效教學”因其貼近實踐情境需要,易與日常教學融合,便于對學科教學產生即時性影響等優勢,不僅得到教育理論研究者們的普遍關注,也成為中小學校廣泛開展教育科研的重要內容。從2002年到2005年,依托國家“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學生有效學習指導策略研究》和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組織實施,我校分別從“有效的教”與“有效的學”兩方面,對如何優化教育教學實踐過程進行了細致研究,其成果已被廣泛應用于提高校內各學科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得到省內教育專家學者的好評,為學校在各項科研評比中爭得了多項榮譽,激發出教師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為了在“有效教學”這片實驗田上結出更多的果實,我們于2007年申報了江蘇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人教育視野下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反思以往的研究,雖然我們獲得了一些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策略,但其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以尋求“教什麼”與“如何教”之間的契合為出發點,將研究重心集中在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匹配性上,而對教學實踐如何適應學生間的現實差異,如何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等方面關注不足。這意味著,要推進“有效教學”研究走向深入,必須超越“技術”層面的界域,重回教育的原點,從“成人”的終極關懷而非“知識”的習得性框架內,進一步豐富和擴展對“何謂有效”的認識。

在我們看來,以“人”為出發點的“有效教學”,不僅要重視當下的實踐,努力促成各類教學活動與學生成長特征及其差異性需求之間的適應性;還要能立足長遠,從“適應未來生活”的維度反觀學校的教育過程,努力加強教育活動與培養“完備的人”、培養“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人”之間的聯系。當下的學校教育只有真正做到著力于啟發學生的創意性思考和批判性理解,為塑造富有正義感、責任心,具備開放心靈和坦誠合作能力的個體提供支持,學校才算履行了其根本的使命。也只有在這樣的教育進程中,學生才會逐漸了解生命的真諦,才會將真善美作為不懈的追求,才會在未來開啟生命的無限可能。

基于上述考慮,我們以“全人教育”思想為引導,借此豐富“有效教學”的內涵,開拓新的研究內容與要點,從而使“有效教學”的持續研究成為引領學校實踐變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當然,要完成上述任務,首先就要對全人教育思想有相對全面的了解,對此思想與有效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清晰的認識,由此,才能生成一個統領整個行動過程的研究架構。它是開啟此研究的起點,也構成了本書第一篇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全人教育思想發展進程的回顧,掌握其基本觀點和有別于其他思想的獨特之處;通過對時代發展趨勢、教育改革發展重心審時度勢的把握,透析全人教育理念對學校面向未來發展的意義;通過對全人教育與“有效教學”內在聯系的分析,使教育實踐回歸“成人”的立場,基于學生“獨立存在”的現實,著眼學生未來持續發展的可能,重釋“有效教學”內涵,並為以後的行動研究找到明確的施力點。

第二篇內容再現了整個研究的實施過程,是全書的主體部分。它以具體的案例呈現了我校教師在“有效教學”各施力點上開展的自發研究。這些施力點集中在如下五個方面︰�為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自主意識而建構的“自由與包容”的成長環境;�為增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而試用的“溝通與分享式”的管理;�為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整體思維而開展的“預設與生成課程”的研究;�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斷優化的“思考與探索的過程”研究;�為啟發和培養學生自我價值觀念而塑造的“自尊與自信的生活方式”。它們構成了“有效教學”深入研究的五個重要分支(或“子課題”),亦是我校將全人教育思想轉化為學校實踐探索過程的一次具體的嘗試。

為了激發教師的實踐智慧,在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上,我們沒有框定思路,而是邀請教師結合個人的興趣和實踐中常見的問題難點,並基于以往的研究經驗和自身的研究能力,圍繞上述議題展開自主的研究。這樣做的優勢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整合各位教師的關注重心,充實了各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建構了子課題內部相對獨立的研究脈絡;二是借助教師們采用的不同策略、途徑與手段等,促成了各子課題所預設的目標,共同服務于學生全面的、持續性的發展。當然,此種特殊的課題實施方式,使本書在對整個研究結果的描述上,呈現出相對“零散”的特征。但細心的讀者也會發現,看似“形散”的內容始終圍繞著五個特定的主題,在凸顯草根研究特色的同時,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在推進研究過程、優化教學實踐的進程中,我們也認識到,擴展教育實踐陣地、整合教育資源是深化“有效教學”實踐研究,取得預期成效的重要保障。在第三篇內容中,以共創和諧為主題,以壯大全人教育的力量為目標,我們依靠“有效教學”連接多學科教師的力量,憑借家校合作發揮生活教育的整合功能。借此改變過去將“成人”旨趣束縛在“德育”,乃至由“道德知識灌輸”所支撐的狹小空間內,改變一直以來將此項重任孤立地擱置在班主任那里的習慣做法。說到底,我們所理解的全人教育行動,應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行動,而學校為了培養“全人”,必須重視實踐“共同體”的培養,這里呈現的還只是我們對此研究邁出的一小步。我們相信,隨著“全人教育”隊伍的壯大,它將掃去一直以來被視做教育“烏托邦”的陰影,引領著我們在改進教學、發展學校、追求卓越的進程中,賦予學生更多人文關懷,使教育在科學與人文的充分結合中,更好地協助每個人成就他們心中最美好的自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