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現代化的先驅——20世紀思潮里的群英譜》中,威廉‧R.埃弗德爾構造了一段通俗而又生動的現代思想發展史——它描述了天才思想家們的生平活動與智識突破,充分再現了19世紀末巴黎、維也納、聖路易斯和聖彼得堡等地的創新氛圍。《現代化的先驅——20世紀思潮里的群英譜》曾入選《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優秀讀物。

  威廉‧R.埃弗德爾自1972年起一直在紐約聖安學校教授歷史,並且擔任該校人文學科的教導主任。他是出版過詩作的詩人,也是《君王統治的終結》一書的作者,還曾發表過有關現代歐洲史的大量論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現代主義是什麼以及它不可能是什麼
第二章 在維也納終結的世紀:現代主義時代的迷惘,1899
第三章 格奧爾格‧康托爾、理查德‧戴德金和哥特羅布‧弗雷格:數是什麼,1872—1883
第四章 路德維希‧波爾茨曼:統計氣體、熵和時間的方向,1872—1877
第五章 喬治‧修拉:點彩派、景泰藍式畫法和連續攝影,1885
第六章 惠特曼、蘭波和朱爾‧拉福格:沒有韻律的詩,1886
第七章 桑地亞哥‧拉蒙-卡哈爾:大腦的原子,1889
第八章 瓦萊里亞諾‧魏勒爾‧尼古勞:發明集中營,1896
第九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無時不在的壓抑,1899
第十章 巴黎的新世紀開端:現代主義的發源地,1900
第十一章 雨果‧德弗里斯與馬克斯‧普朗克:基因與量子,1900
第十二章 伯特蘭‧羅素和埃德蒙德‧胡塞爾:現象學,數及邏輯的衰落,1901
第十三章 埃德溫‧斯坦頓‧鮑特:每秒十六幀,1903
第十四章 相逢聖路易斯:現代主義來到美國中西部,1904
第十五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時空區間和光量子,1905
第十六章 帕布洛‧畢加索:立體主義,1906—1907
第十七章 奧古斯特‧斯特林堡:構建一個殘破的夢,1907
第十八章 阿諾德‧勛伯格:無調性音樂,1908
第十九章 詹姆斯‧喬伊斯:碎片化小說,1909—1910
第二十章 瓦西里‧康定斯基:無目的的藝術,1911—1912
第二十一章 奇跡年:維也納、巴黎和聖彼得堡,1913
第二十二章 非連續的尾聲:海森堡和玻爾,哥德爾和圖靈,默斯‧坎寧安和米歇爾‧福柯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自晚清曾文正創制造局,開譯介西學著作風氣以來,西學翻譯蔚為大觀。百多年前,梁啟超奮力呼吁:“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時至今日,此種激進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學著述“今之所譯,直九牛之一毛耳”,卻仍是事實。世紀之交,面對現代化的宏業,有選擇地譯介國外學術著作,更是學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諉的任務。基于這一認識,我們隆重推出《當代學術稜鏡譯叢》,在林林總總的國外學術書中遴選有價值的篇什翻譯出版。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所言極是!今日之中國已迥異于一個世紀以前,文化間交往日趨頻繁,“風氣既開”無須贅言,中外學術“互相推助”更是不爭的事實。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廣。全球化和本土化兩極互動,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動脈。一方面,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動;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覺日益高漲。于是,學術的本土化迫在眉睫。雖說“學問之事,本無中西”(王國維),但“我們”與“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識政治卻不容回避。但學術的本土化決非閉關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這套叢書的立意正在這里。

“稜鏡”本是物理學上的術語,意指復合光透過‘稜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所以取名《當代學術稜鏡譯叢》,意在透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出選編者的理解和匠心,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本叢書所選書目大抵有兩個中心︰其一,選目集中在國外學術界新近的發展,盡力揭櫫域外學術90年代以來的最新趨向和熱點問題;其二,不忘拾遺補缺,將一些重要的尚未譯成中文的國外學術著述囊括其內。

眾人拾柴火焰高。譯介學術是一件崇高而又艱苦的事業,我們真誠地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參與這項事業,使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學術本土化做出貢獻。

叢書編委會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