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溫柔》是美國小說家F‧S‧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生前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創作于20世紀20年代,于1934年發表。小說的書名取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Keats)《夜鶯頌》。
菲茨杰拉德(台譯︰史考特‧費滋杰羅)(1896—1940)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出生于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市,其祖父是愛爾蘭移民,父親是家具商。菲茨杰拉德年輕時就曾試寫過劇本,高中畢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並因此名聲大震。小說出版後他與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菲茨杰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菲茨杰拉德在經濟上入不敷出時,曾一度為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菲茨杰拉德不幸染上肺結核,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于崩潰,曾兩度自殺未遂,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突發心髒病,死于洛杉磯好萊塢女友家中,年僅44歲。菲茨杰拉德的其他小說還有《美與孽》(The
Beautiful and Damned)、《飛女郎與哲學家》(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爵士時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那些憂傷的年輕人》(All the Sad Young Men)和《末代大亨的情緣》(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夜色溫柔》的故事發生在歐洲,但小說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時代的社會生活。小說的主人公迪克‧戴弗是一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精神疾病醫生,才華出眾,年輕有為,他在瑞士的蘇黎世進行精神病的病理研究,參與了對富家女尼科爾‧沃倫的治療,尼科爾是因作為百萬富翁的父親與她亂倫而患上精神病的。在治療過程中尼科爾愛上了迪克,迪克不顧他人的勸阻娶尼科爾為妻。婚後,妻子的精神狀況反復無常,迪克將全部的精力花在照顧妻子上,自己的事業則逐漸荒疏。同時,由于岳父家的財富和社會圈子,迫克也過上了奢侈的生活,這種奢侈也蠶食了他固有的道德觀念。重重的壓力使得迪克開始酗酒,並與一位名叫蘿絲瑪麗的女孩產生了愛情糾葛,後來又發現蘿絲瑪麗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純潔的女孩。尼科爾在迪克的悉心照料下慢慢康復,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同闊少爺湯米開始尋歡作樂。這時的迪克卻身心疲憊,不堪重負,日趨消沉下去,處于苦悶和無聊之中。最後,尼科爾同迪克離婚,嫁給了湯米,而迪克則孑然一身返回美國,在其家鄉的小鎮開了一家小診所,以一名普通醫生的身份行醫,了結余生。
《夜色溫柔》中的主人公迪克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主人公蓋茨比一樣,是一個富有理想和才能的人。迪克是個優秀的心理醫生,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一直奮斗到理想的最終幻滅。這個夢就是令無數美國人心醉神迷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即相信在美國只要經過努力和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迪克就是這樣一位有理想的人物,本來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醫生,甚至是有史以來最了不起的精神疾病醫生。性格上,他勤奮、堅定、踏實,能克服困難去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事業目標。可是,迪克成為了上流社會和物欲的受害者。迪克本想以自己真誠的愛來拯救精神病患者尼科爾,還想以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治療上流社會普遍存在的病態,但是,在他放棄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壘身心照顧尼科爾的同時,要強迫自己去適應上流社會的生活,甚至要表現得比這些人更高貴、文雅和正直,可是與此同時,自己也受到物質享樂的侵蝕,最終隨著理想破滅、事業荒廢、婚姻破裂、愛情消逝,迪克內心的矛盾不斷加劇,最終染上酗酒惡習,乃至逐漸墮落。一個才華橫溢、溫文爾雅、遇事冷靜、處處理智的迪克最終衍化成一個可憐的墮落者,消失在普通的人群當中。迪克的內心充滿了天真的幻想,曾經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奮斗就能夠功成名就,可這種天真的幻想與冷酷的現實不斷發生沖突。比如︰他和精神病患者尼科爾之間不理智的婚姻、與蘿絲瑪麗的羅曼史以及與湯米和警察的直接沖突等。在他的精力和體力都耗盡時,才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是空虛的,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夜色溫柔》的另一主要人物尼科爾可謂誘惑的根源。她有著美麗的面孔和巨額財富,還有著大家閨秀的舉止言行,但本質上卻是一個邪惡的美人。患病的她依賴並佔有迪克,可病好之後,她卻無視迪克的困境,轉而去尋求新的刺激,與他人尋歡作樂。迪克的情敵湯米‧巴爾班是暴力與野蠻的象征,他本想得到尼科爾,但因她的病而暫時作罷。可當得知尼科爾身體康復以後,他毫不猶豫地追求尼科爾。他一方面表現出缺乏教養、粗俗不堪,另一方面卻充滿了力量和陽剛之氣。在湯米面前,迪克的愛和力量就顯得蒼白無力,這也正暗示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惡勢力多麼強大。蘿絲瑪麗本來是純潔與成功的化身,迪克在她的身上寄予了自己的希望,可蘿絲瑪麗逐漸受到當時社會環境和上流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追求虛榮與享樂也成為她的樂趣所在,這讓迪克失去了希望的寄托,加速了沉淪。
《夜色溫柔》這本書是菲茨杰拉德在疾病發作的間隙,在自己半醉半醒的午後,在眼睜睜看著妻子病入膏肓的床前斷斷續續寫下的,可以說,作者將自己的悲劇人生注入了小說,並運用獨具匠心的寫作技巧,以很強的力度深化了夢的追求與幻滅這一主題。作品通過意識流、立體化敘事方法,在時空處理上非常巧妙,在結構安排上獨具匠心,結尾新穎,體現出作者精湛的現代主義藝術創作手法。小說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迪克夫婦和蘿斯瑪麗在法國東南部里維埃拉海濱度假的情況,但這只是發生在1925年夏天將近兩個月的事情;第二部則運用倒敘的手法描述了1917年至1919年迪克與尼科爾作為醫生和患者初戀時的情形,隨後是尼科爾對他們婚後生活的回憶;第三部分敘述的是1929年他們又來到里維埃拉海灘的生活情況。縱觀全書不難看出,作者特意以迪克出現在里維埃拉海灘為開端,最後以他從此地消失為結尾,前後形成鮮明對比。小說以非常浪漫的氛圍開始,最後以迪克作為普通人的身份結束,不僅可以在故事的開頭緊緊抓住讀者,還能讓讀者在最後隨著迪克的沉淪而變得冷靜,這也可謂整部小說的美學效應。另外,從語言上看,菲茨杰拉德善于使用描述和修飾性的語言,華美、凝重,讀者可以體會到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和淒婉動人的意境,別有一番魅力。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作品中有很多關于景色、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其小說語言文字的華麗、優美就如同小說題目一樣給讀者以唯美的享受,仿佛在閱讀浪漫主義詩人的詩歌。同時,作者還根據主人公所處的地點不斷穿插使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表現出作者的多語言功底。但是.《夜色溫柔》自問世以來,就不斷有批評家抨擊說其結構過于混亂、條理不清、重點不突出、時間安排不合理等,也有人認為有些語言過于華麗。但是瑕不掩瑜,作為美國爵士時代的作品,《夜色溫柔》還是認識當時的美國社會、深刻體會美國夢破滅的重要作品,是非常值得欣賞的一部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