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在“中國問題”“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的邏輯主題和根本線索是構建中國現代性。可以說,“構建中國現代性是蘊含在”中國問題”、“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的主動脈。近年來,筆者劉武根一直關注著構建中國現代性的問題,《構建中國現代性的理論探索》收集的是自己過去寫的文章。這些文章絕大部分都已經公開發表,只有極少數沒有公開發表。這些文章真實地記錄了筆者近年來從構建中國現代性的活水源頭、中國共產黨執政與構建中國現代性、公平正義與構建中國現代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構建中國現代性四個方面對構建中國現代性的理論思考。
劉武根
1976年出生,江西吉安人,200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中共中央黨校,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與政治倫理學研究。著有《執政倫理基本問題研究》;在《教學與研究》、《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10篇次論文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轉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l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參加國家和省部級項目4項。
目錄
自序
第一輯 構建中國現代性的活水源頭
近年來我國哲學界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馬克思共產主義現代性思想的起點
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文化
第二輯 中國共產黨執政與構建中國現代性
國內外政府職能基本理論研究概覽
鄧小平論共產黨執政之基探析
鄧小平論提高黨的執政效率
黨政干部對政治文明與社會整體文明協調發展認知狀況的調查
科學發展觀視域中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論現代執政價值合理性的歷史嬗變
論中國共產黨執政倫理的一般性與特殊性
第三輯 公平正義與構建中國現代性
社會公平問題研究的歷史與未來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論社會公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第四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構建中國現代性
鄧小乎錯誤觀探析
鄧小平論新時期反“左”防右
新世紀新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新提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
“四個堅定不移”的內在關系
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輯 構建中國現代性的活水源頭
近年來我國哲學界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馬克思共產主義現代性思想的起點
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文化
第二輯 中國共產黨執政與構建中國現代性
國內外政府職能基本理論研究概覽
鄧小平論共產黨執政之基探析
鄧小平論提高黨的執政效率
黨政干部對政治文明與社會整體文明協調發展認知狀況的調查
科學發展觀視域中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論現代執政價值合理性的歷史嬗變
論中國共產黨執政倫理的一般性與特殊性
第三輯 公平正義與構建中國現代性
社會公平問題研究的歷史與未來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論社會公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第四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構建中國現代性
鄧小乎錯誤觀探析
鄧小平論新時期反“左”防右
新世紀新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新提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
“四個堅定不移”的內在關系
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序
今天的中國已然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正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面貌活躍在世界舞台。可以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個現代的中國,而不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現代化是推動中國社會由傳統到現代變遷的重要動力。但時至今日,中國依然沒有基本實現現代化。構建中國現代性,推動中國現代化,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依然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尤其需要從構建中國現代性的維度來深切關注和理性思考“中國問題”、“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問題。
一般而言,所謂“中國問題”是指近代以來中國如何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問題。“中國問題”是在西方早發現代化國家不斷的殖民擴張中逐漸引發的。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一系列歷史性事件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下,西方社會逐步開始了由傳統向現代的變遷,逐漸開啟了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美國著名政治學者薩繆爾‧亨廷頓指出,“事實上,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在現代化的初期,西方現代化所產生的動蕩不僅存在于西方社會,而且勢必將這種動蕩帶到世界各地。遠在東方的中國也似乎在劫難逃。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樣.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對于古老而傳統深厚的國中之國——中國——這是亙古未有的挑戰,“千年未有之變局”。在西方現代化的堅船利炮的威逼利誘和不斷打擊下,中國開始逐步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面對西方國家的不斷入侵,中國到底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問題”由此產生。在這樣的國家里,內無民主,外無國權,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要獨立,求解放,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呼聲。早在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提出的“自強”、“求富”正是這種呼聲的反應,但其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現代化之門,提出了構建中國現代性的問題。囿于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洋務派沒有也不可能真正找到一條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此後、,盡管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在努力找尋和探索解決“中國問題”,但都沒有取得成功。解決“中國問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責任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現代性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經過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決了“中國問題”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問題,創立了新中國,為進一步解決“中國問題”之“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問題”之“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得到解決。今天我們的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構建中國現代性、實現中國現代化。這是我們莊嚴的歷史責任。
……
一般而言,所謂“中國問題”是指近代以來中國如何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問題。“中國問題”是在西方早發現代化國家不斷的殖民擴張中逐漸引發的。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一系列歷史性事件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下,西方社會逐步開始了由傳統向現代的變遷,逐漸開啟了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美國著名政治學者薩繆爾‧亨廷頓指出,“事實上,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在現代化的初期,西方現代化所產生的動蕩不僅存在于西方社會,而且勢必將這種動蕩帶到世界各地。遠在東方的中國也似乎在劫難逃。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樣.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對于古老而傳統深厚的國中之國——中國——這是亙古未有的挑戰,“千年未有之變局”。在西方現代化的堅船利炮的威逼利誘和不斷打擊下,中國開始逐步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面對西方國家的不斷入侵,中國到底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問題”由此產生。在這樣的國家里,內無民主,外無國權,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要獨立,求解放,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呼聲。早在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提出的“自強”、“求富”正是這種呼聲的反應,但其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現代化之門,提出了構建中國現代性的問題。囿于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洋務派沒有也不可能真正找到一條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此後、,盡管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在努力找尋和探索解決“中國問題”,但都沒有取得成功。解決“中國問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責任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現代性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經過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決了“中國問題”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問題,創立了新中國,為進一步解決“中國問題”之“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問題”之“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得到解決。今天我們的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構建中國現代性、實現中國現代化。這是我們莊嚴的歷史責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