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黨派關系史》由林建華、張廣鑫編著。
《現代中國黨派關系史》內容簡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中國近代以來政治發展的產物。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雖然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體,但它又無力領導人民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任務。時代把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交給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在同國民黨的斗爭中,逐漸去異求同,趨於一致,並最終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這種政黨制度既能體現「多黨」
,又能充分實現「協商」,具有獨特的政治穩定功能,是世界政黨制度中的一種制度創新。
林建華,男。1965年4月5日出生,黑龍江省肇東市人,吉林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曾任吉林日報理論評論中心副主任、《東西南北》雜志副主編。現為遼寧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2002年以來,先后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思潮研究》、《胡適和他的家族》等5部,主持成參與省部級社科研究項目5項、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項。
張廣鑫,男。1962年11月生,1986年畢業於遼寧師范大學數學系。現為遼寧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黨建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出版《黨的執政方式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專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青年報》、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摘要發表成全文收錄。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社科研究項目9項、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項。多項成果獲獎,榮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近代政黨的產生
一、西方列強的入侵與近代政黨階級基礎的形成
二、西方政黨觀念的輸入與政黨觀念的轉變
三、清末政局與近代中國政黨的萌生
第二章 民國初年政黨林立局面與政黨政治的試驗
一、民初政黨的迭興及其主要政團
二、「宋案」的發生與「二次革命」的爆發
三、立憲政黨的分化組合
四、中華革命黨的成立及其評價
五、護國運動中的黨派聯合
第三章 新舊國會時期的黨派化合
一、政治派系的浮沉與爭斗
二、革命黨與立憲黨的比較
三、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政黨的局限性及其影響
第四章 新式政黨的誕生與政黨合作的初步探索
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二、政黨合作道路的探索與嘗試
三、國共合作的破裂及其經驗教訓
第五章 國共對立與中間政派的產生
一、國共兩黨的分裂與各派政治力量的重組
二、中間政派的出現
三、國共與中間黨派之間的認知
四、中間黨派政治立場的轉變
第六章 全民抗戰時期的黨派合作
一、七七事變后黨派合作局面的形成
二、抗戰時期中間黨派作用的凸顯
三、中間黨派在組織上的聯合
第七章 抗戰勝利后黨派合作的前景與消逝
一、抗戰后的中國政局和各黨派的立場
二、政協會議上的黨派合作與斗爭
第八章 中間路線的破產與新型黨派合作關系的形成
一、民盟被迫解散與中間路線的破產
二、民主黨派參加新政協運動
三、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
結論
一、中間路線的破產與中間派人士信仰轉變的非同步性
二、多黨合作制度形成的歷史契機與對機遇的把握
三、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確立的意義
后記
一、西方列強的入侵與近代政黨階級基礎的形成
二、西方政黨觀念的輸入與政黨觀念的轉變
三、清末政局與近代中國政黨的萌生
第二章 民國初年政黨林立局面與政黨政治的試驗
一、民初政黨的迭興及其主要政團
二、「宋案」的發生與「二次革命」的爆發
三、立憲政黨的分化組合
四、中華革命黨的成立及其評價
五、護國運動中的黨派聯合
第三章 新舊國會時期的黨派化合
一、政治派系的浮沉與爭斗
二、革命黨與立憲黨的比較
三、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政黨的局限性及其影響
第四章 新式政黨的誕生與政黨合作的初步探索
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二、政黨合作道路的探索與嘗試
三、國共合作的破裂及其經驗教訓
第五章 國共對立與中間政派的產生
一、國共兩黨的分裂與各派政治力量的重組
二、中間政派的出現
三、國共與中間黨派之間的認知
四、中間黨派政治立場的轉變
第六章 全民抗戰時期的黨派合作
一、七七事變后黨派合作局面的形成
二、抗戰時期中間黨派作用的凸顯
三、中間黨派在組織上的聯合
第七章 抗戰勝利后黨派合作的前景與消逝
一、抗戰后的中國政局和各黨派的立場
二、政協會議上的黨派合作與斗爭
第八章 中間路線的破產與新型黨派合作關系的形成
一、民盟被迫解散與中間路線的破產
二、民主黨派參加新政協運動
三、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
結論
一、中間路線的破產與中間派人士信仰轉變的非同步性
二、多黨合作制度形成的歷史契機與對機遇的把握
三、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確立的意義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