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認為中國傳統社會的本質是宗法社會,中國」宗法社會形態的建構經歷了從「孔子型.宗法文化」原型的定型到「普及型宗法家族文化」的完型過程。其間,在從理念形態轉化為宗法社會形態實體的過程中,邏輯上,「孔子型宗法文化」經歷了向可操作性的轉化,實踐上,則完成了從理論到宗法社會形態實體的過渡。在此意義上,漢朝成為中國宗法社會形態定型的社會。在由定型走向完型的階段,宗法文化原型的社會基礎演繹為「普及型宗法家族」,形成與原型一脈傳承的「普及型宗法家族文化」模式,宗法社會形態由此而完型,這就是宋代社會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價值。宋代以后的歷朝歷代,其社會形意基本都是宋代的拷貝了。這意味着,中國傳統文人津津樂道的通古今之變僅僅是對朝代更替機制的表象認知,至於將中國傳統社會納入西方封建社會的范疇,則是我國理論界的長期誤讀。
目錄
一 中國宗法社會形態
(一)先秦宗法社會形態
1.古代中國家族制度的特殊歷史命運
2.惡劣的自然生存條件對原始群體力量的強化
3.形成宗法制國家的諸歷史因素
4.宗君合一的宗法形態
5.多層次的家族形態
6.自然和文明的復合體
(二)解體和重建:文化上的自我認同
1.先秦宗法社會形態的解體
2.秦王朝的失敗:一種文化的檢討
3.從宗君合一到內聖外王:孔子轉型考
4.獨尊儒術——漢代的自我認同
(三)宗法理想和家國矛盾
1.宗法家庭對宗法政治的支撐
2.宗法家族的特征和家國矛盾
(四)家國同構社會的完型
1.漢唐家族之沒落
2.內聖外王的可操作性之完成
3.理學家的設計和普及型家族形態
4.普及型宗法家族和家國同構
二、宗法性宗教
(一)原始神話的雙重分化
1.原始神話和歷史神話的分裂
2.歷史神話和歷史哲學的分裂
(二)永不分離的哲學和神學
1.孔子學說的二重性
2.宇宙說:董仲舒對孔子的超越
3.理學也離不開神學
(三)功能性:宗法性宗教的宗教特征
1.「至上的超自然力量」的蘊涵
2.此岸和彼岸
3.政教合一和非僧侶化
4.禮儀·等級·民俗
……
后記
(一)先秦宗法社會形態
1.古代中國家族制度的特殊歷史命運
2.惡劣的自然生存條件對原始群體力量的強化
3.形成宗法制國家的諸歷史因素
4.宗君合一的宗法形態
5.多層次的家族形態
6.自然和文明的復合體
(二)解體和重建:文化上的自我認同
1.先秦宗法社會形態的解體
2.秦王朝的失敗:一種文化的檢討
3.從宗君合一到內聖外王:孔子轉型考
4.獨尊儒術——漢代的自我認同
(三)宗法理想和家國矛盾
1.宗法家庭對宗法政治的支撐
2.宗法家族的特征和家國矛盾
(四)家國同構社會的完型
1.漢唐家族之沒落
2.內聖外王的可操作性之完成
3.理學家的設計和普及型家族形態
4.普及型宗法家族和家國同構
二、宗法性宗教
(一)原始神話的雙重分化
1.原始神話和歷史神話的分裂
2.歷史神話和歷史哲學的分裂
(二)永不分離的哲學和神學
1.孔子學說的二重性
2.宇宙說:董仲舒對孔子的超越
3.理學也離不開神學
(三)功能性:宗法性宗教的宗教特征
1.「至上的超自然力量」的蘊涵
2.此岸和彼岸
3.政教合一和非僧侶化
4.禮儀·等級·民俗
……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