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東歐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從1953年的東柏林騷動、1956
年的波匈事件、1958—1962年的柏林危機、1968年的華約五國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波蘭團結工會危機,這些在冷戰史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充分反映了蘇聯與東歐國家之間不斷增長的矛盾和分歧,也是導致後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在美蘇冷戰對峙時期,美國究竟是如何看待這些危機的?同時又相應作出了怎樣的反應?這是冷戰史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課題。《匈牙利事件︰美國的政策與反應》選取了其中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即1956年匈牙利事件作為切入點來詳加考察。
《匈牙利事件︰美國的政策與反應》由郭潔所著。
目錄
序
緒論
第一章 匈牙利事件的歷史起因
第一節 戰後匈牙利的“蘇維埃化”
第二節 “新方針”及其帶來的沖擊
第三節 暴風雨來臨前的動蕩與不安
第二章 美國對東歐政策的源起與演變
第一節 冷戰初期美國對東歐的政策
第二節 “遏制”到“解放”的微調
第三節 東柏林危機對新政策的檢驗
第四節 非斯大林化與“解放”的契機
第三章 震撼克里姆林宮的十三天
第一節 危機的爆發與升級
第二節 通過妥協尋求和解
第三節 莫斯科決策之“謎”
第四節 “旋風”行動來襲
第四章 華盛頓對危機的反應與決策
第一節 危機面前的“失語”
第二節 聯合國舞台的周旋
第三節 雙重危機的“進逼”
第四節 “解放”神話之真相
結語
附錄一 美國相關核心歷史檔案選譯
附錄二 有關匈牙利事件研究的代表性英文文獻與述評
附錄三 參考文獻
後記
緒論
第一章 匈牙利事件的歷史起因
第一節 戰後匈牙利的“蘇維埃化”
第二節 “新方針”及其帶來的沖擊
第三節 暴風雨來臨前的動蕩與不安
第二章 美國對東歐政策的源起與演變
第一節 冷戰初期美國對東歐的政策
第二節 “遏制”到“解放”的微調
第三節 東柏林危機對新政策的檢驗
第四節 非斯大林化與“解放”的契機
第三章 震撼克里姆林宮的十三天
第一節 危機的爆發與升級
第二節 通過妥協尋求和解
第三節 莫斯科決策之“謎”
第四節 “旋風”行動來襲
第四章 華盛頓對危機的反應與決策
第一節 危機面前的“失語”
第二節 聯合國舞台的周旋
第三節 雙重危機的“進逼”
第四節 “解放”神話之真相
結語
附錄一 美國相關核心歷史檔案選譯
附錄二 有關匈牙利事件研究的代表性英文文獻與述評
附錄三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在當代中國,凡是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人,無不知道1956年發生的匈牙利事件。1989年以前的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認為,該事件是匈牙利國內敵視社會主義制度的反革命勢力與國際帝國主義相互勾結、里應外合的結果,目的是要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復闢資本主義。因此,蘇聯的軍事干涉和匈牙利當局的鎮壓行動是正義而必要的。傳統的中國歷史和政治教材持的是同樣觀點。但是,在1989年政治劇變後的匈牙利本國,該事件得到翻案,被官方稱為“人民起義”,2006年還在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了隆重的50周年紀念活動。
在中國,同匈牙利事件相關聯的,是一系列至今仍然敏感且有爭議的政治概念和歷史事件評價,包括“斯大林模式”、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秘密報告、戰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中國在匈牙利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應吸取的教訓、中蘇矛盾和意識形態爭論的起源、1957年中國反右派斗爭的背景、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等。匈牙利事件的性質到底是“反革命復闢陰謀”、“反革命暴亂”,還是“匈牙利人民的民主抗爭”、“匈牙利對蘇聯武裝干涉的反抗”?事件的核心人物納吉‧伊姆雷到底是“社會主義的叛徒”、“反革命頭目”,還是“匈牙利人民愛戴的領袖”、“社會主義改革的先驅”?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疑問,依舊縈繞在關心政治的中國人心頭,而絕不僅僅涉及時隔55年之後一個東歐小國的歷史鉤沉。
然而郭潔博士撰寫的這本專著,談的確實僅僅是歷史,是充滿詳細考證和學術分析的歷史。她把作出價值判斷的主要責任交給了嚴肅認真的讀者。她本人的思想排除並超越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簡單推理,展現在描繪豐富多彩歷史的字里行間,啟發讀者去透視,去深思。
本書試圖回答的中心問題是︰美國在匈牙利事件中起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美國政府除了發表“支持匈牙利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的聲明和對蘇聯的軍事干涉提出“強烈的外交抗議”之外,在整個危機階段幾乎完全無所作為,甚至采取消極拖延和推遲作出反應的態度?
給出這個問題答案的前提條件,是回答另一個更帶根本性質的問題,即匈牙利事件的起因是什麼?如果1956年10月發生的暴力事件的主因是美國及西歐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反共反蘇煽動,那麼本書的立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精細的分析,指出該事件的主要國際背景是斯大林逝世後蘇聯的政治“解凍”,而國內背景是民眾的改革壓力、對前領導人搞個人崇拜和專斷的不滿、執政黨內高層領導的分裂、以納吉為代表的改革派對蘇聯模式的背棄等。在理清這些根本原因之後,美國所起的作用在整個歷史事件中佔了多大分量,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我的長期研究方向是美國外交,對蘇聯和東歐的了解甚淺,在這里謹就本書討論的美國對匈牙利事件的反應和相關問題,做幾點簡單的評述。
在所專注的問題上,作者查閱了大量美、蘇、中、匈等有關各國的解密檔案、學術著述、歷史文獻,描述了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匈牙利問題以至整個蘇聯陣營問題上的猶豫彷徨,進退兩難。表面上,美國政府多次宣稱對東歐國家奉行“解放”政策,即通過政治戰、心理戰、宣傳戰使東歐的“被奴役人民”獲得“解放”,“最終擺脫蘇聯統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政策文件中也有利用東歐國家內部動亂的設想和說法。但是實際上,艾森豪威爾政府做的是另一套。早在1953年夏季東柏林發生騷亂時,美國所采取的行動就極為有限。以鐵桿反共著稱的國務卿杜勒斯發電給美國駐外機構,警告他們不得唆使東德人“舉行罷工或大規模示威游行”。1956年11月初,對于匈牙利總理納吉宣布中立、退出華沙條約組織、要求蘇聯撤軍的舉動,美國居然沒有作出外交反應,此時華盛頓給其駐聯合國使團的指令是盡可能拖延聯合國的討論和表決(此時英法兩國已經承認匈牙利中立)。本書引用的另一份材料顯示,在此危機緊要關頭,美國國務院竟通過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向赫魯曉夫等蘇聯最高領導人暗送秋波,表示“美國政府並不希望看到在蘇聯周邊出現對蘇聯不友好的政府。”
對于美國為何如此表里不一,無所作為,本書分幾個層次作出了全面而精當的解釋。從當年更大的國際背景來看,蘇伊士運河危機和匈牙利事件同時發生,艾森豪威爾又在競選連任總統,國內政治和中東問題對美國政府來說的權重,自然大大高于匈牙利事件。美國對匈牙利局勢的基本判斷是︰部分民眾向共產黨造反,納吉政府向蘇聯造反,都並無成功的希望,除非西方進行大規模軍事干涉。但美國絕對不願意冒著核戰爭的風險同蘇聯對抗。同蘇聯一樣,美國在東歐的戰略是防御性的而非進攻性的,其目標是維持歐洲分裂為兩大陣營的現狀。但是,美國出于國內政治、意識形態的考慮,以及維護其國際形象的需要,又不能不裝出一副同情匈牙利人民的樣子,不疼不癢地譴責一下蘇聯的軍事干預和匈牙利政府的強力肅反。
……
在中國,同匈牙利事件相關聯的,是一系列至今仍然敏感且有爭議的政治概念和歷史事件評價,包括“斯大林模式”、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秘密報告、戰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中國在匈牙利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應吸取的教訓、中蘇矛盾和意識形態爭論的起源、1957年中國反右派斗爭的背景、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等。匈牙利事件的性質到底是“反革命復闢陰謀”、“反革命暴亂”,還是“匈牙利人民的民主抗爭”、“匈牙利對蘇聯武裝干涉的反抗”?事件的核心人物納吉‧伊姆雷到底是“社會主義的叛徒”、“反革命頭目”,還是“匈牙利人民愛戴的領袖”、“社會主義改革的先驅”?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疑問,依舊縈繞在關心政治的中國人心頭,而絕不僅僅涉及時隔55年之後一個東歐小國的歷史鉤沉。
然而郭潔博士撰寫的這本專著,談的確實僅僅是歷史,是充滿詳細考證和學術分析的歷史。她把作出價值判斷的主要責任交給了嚴肅認真的讀者。她本人的思想排除並超越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簡單推理,展現在描繪豐富多彩歷史的字里行間,啟發讀者去透視,去深思。
本書試圖回答的中心問題是︰美國在匈牙利事件中起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美國政府除了發表“支持匈牙利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的聲明和對蘇聯的軍事干涉提出“強烈的外交抗議”之外,在整個危機階段幾乎完全無所作為,甚至采取消極拖延和推遲作出反應的態度?
給出這個問題答案的前提條件,是回答另一個更帶根本性質的問題,即匈牙利事件的起因是什麼?如果1956年10月發生的暴力事件的主因是美國及西歐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反共反蘇煽動,那麼本書的立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精細的分析,指出該事件的主要國際背景是斯大林逝世後蘇聯的政治“解凍”,而國內背景是民眾的改革壓力、對前領導人搞個人崇拜和專斷的不滿、執政黨內高層領導的分裂、以納吉為代表的改革派對蘇聯模式的背棄等。在理清這些根本原因之後,美國所起的作用在整個歷史事件中佔了多大分量,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我的長期研究方向是美國外交,對蘇聯和東歐的了解甚淺,在這里謹就本書討論的美國對匈牙利事件的反應和相關問題,做幾點簡單的評述。
在所專注的問題上,作者查閱了大量美、蘇、中、匈等有關各國的解密檔案、學術著述、歷史文獻,描述了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匈牙利問題以至整個蘇聯陣營問題上的猶豫彷徨,進退兩難。表面上,美國政府多次宣稱對東歐國家奉行“解放”政策,即通過政治戰、心理戰、宣傳戰使東歐的“被奴役人民”獲得“解放”,“最終擺脫蘇聯統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政策文件中也有利用東歐國家內部動亂的設想和說法。但是實際上,艾森豪威爾政府做的是另一套。早在1953年夏季東柏林發生騷亂時,美國所采取的行動就極為有限。以鐵桿反共著稱的國務卿杜勒斯發電給美國駐外機構,警告他們不得唆使東德人“舉行罷工或大規模示威游行”。1956年11月初,對于匈牙利總理納吉宣布中立、退出華沙條約組織、要求蘇聯撤軍的舉動,美國居然沒有作出外交反應,此時華盛頓給其駐聯合國使團的指令是盡可能拖延聯合國的討論和表決(此時英法兩國已經承認匈牙利中立)。本書引用的另一份材料顯示,在此危機緊要關頭,美國國務院竟通過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向赫魯曉夫等蘇聯最高領導人暗送秋波,表示“美國政府並不希望看到在蘇聯周邊出現對蘇聯不友好的政府。”
對于美國為何如此表里不一,無所作為,本書分幾個層次作出了全面而精當的解釋。從當年更大的國際背景來看,蘇伊士運河危機和匈牙利事件同時發生,艾森豪威爾又在競選連任總統,國內政治和中東問題對美國政府來說的權重,自然大大高于匈牙利事件。美國對匈牙利局勢的基本判斷是︰部分民眾向共產黨造反,納吉政府向蘇聯造反,都並無成功的希望,除非西方進行大規模軍事干涉。但美國絕對不願意冒著核戰爭的風險同蘇聯對抗。同蘇聯一樣,美國在東歐的戰略是防御性的而非進攻性的,其目標是維持歐洲分裂為兩大陣營的現狀。但是,美國出于國內政治、意識形態的考慮,以及維護其國際形象的需要,又不能不裝出一副同情匈牙利人民的樣子,不疼不癢地譴責一下蘇聯的軍事干預和匈牙利政府的強力肅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