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日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規則及學術觀點,其目的在于,讓讀者在了解日本行政法的基本理論體系及制度架構的同時,理解各項制度的特征及實務現狀。本書的特征之一在于通俗性。一般而言,有關外國法制的專著往往注重該國的“原汁原味”,表述上不自覺地被牽著鼻子走,其結果是——有些文句所表達的意思不明,如果不與所引用的原文進行對照,很難把握清楚。需要嚴格的邏輯推理技術的法律文章更是如此。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筆者在參考日本書籍時盡可能避免拘泥于日本表述方式的直接翻譯手法,而是將其意思轉化成我們熟悉的思路和表達方式。另外,為了讓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每節內容中附了參考文獻,論述了較受關注的理論問題。其旨在于,讓讀者加深對日本行政法的理解,豐富有關知識並拓寬其思維。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行政法的含義
第二節 憲法與行政法
第三節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節 行政法律關系
第二章 行政組織法
第一節 行政組織的基礎概念
第二節 國家的行政組織
第三節 地方公共團體的行政組織
第四節 特殊法人等其他行政主體
第五節 公務員制度
第三章 行政的行為形式
第一節 行政立法
第二節 行政計劃
第三節 行政行為
第四節 行政指導
第五節 行政合同
第四章 行政上的強制措施
第一節 行政強制的含義及特征
第二節 確保相對人履行行政義務的措施
第三節 即時強制
第四節 行政調查
第五章 行政救濟制度
第一節 行政上的苦情處理
第二節 行政不服申請制度
第三節 行政案件訴訟的意義與特征
第四節 行政案件訴訟的種類
第五節 撤銷訴訟
第六節 其他行政案件訴訟
附錄一︰日本國憲法
附錄二︰日本行政不服審查法
附錄三︰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
附錄四︰日本行政代執行法
附錄五︰日本國家賠償法
附錄六︰日本的司法體系
附錄七︰日本的行政組織
參考文獻
前言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行政法的含義
第二節 憲法與行政法
第三節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節 行政法律關系
第二章 行政組織法
第一節 行政組織的基礎概念
第二節 國家的行政組織
第三節 地方公共團體的行政組織
第四節 特殊法人等其他行政主體
第五節 公務員制度
第三章 行政的行為形式
第一節 行政立法
第二節 行政計劃
第三節 行政行為
第四節 行政指導
第五節 行政合同
第四章 行政上的強制措施
第一節 行政強制的含義及特征
第二節 確保相對人履行行政義務的措施
第三節 即時強制
第四節 行政調查
第五章 行政救濟制度
第一節 行政上的苦情處理
第二節 行政不服申請制度
第三節 行政案件訴訟的意義與特征
第四節 行政案件訴訟的種類
第五節 撤銷訴訟
第六節 其他行政案件訴訟
附錄一︰日本國憲法
附錄二︰日本行政不服審查法
附錄三︰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
附錄四︰日本行政代執行法
附錄五︰日本國家賠償法
附錄六︰日本的司法體系
附錄七︰日本的行政組織
參考文獻
序
本系列著作是延邊大學“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朝韓日經濟與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的標志性成果。
隨著我國同朝鮮、韓國、日本三國關系的日益緊密,以及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東北亞國際合作問題成為我國政府以及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如何加強我國與朝鮮、韓國、日本三國之間的合作,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推動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經濟外交戰略的重大課題,也是實現我國東部邊疆穩定發展的重大研究課題。具體來說︰
第一,在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中,進一步深入探索同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學科發展的新途徑,需要加大對朝韓日三國經濟本體的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這些國家與我國的經濟關系研究。這些領域的研究既是學科理論創新與發展的重大需求,也是我國在新形勢下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中建立參照系、“思想庫”的重大需要。
第二,中韓建交以來兩國經濟關系得到飛躍性發展,中韓關系已經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中日關系升格為戰略互惠關系。如何加強中韓日在能源、環境、產業、貿易、投資、金融與科技合作;研究新的條件下朝、韓、日對外經濟戰略走向,將成為研究的重大問題。
第三,需要繼續跟蹤研究變化中的世界四大國家的朝鮮半島政策,研究朝鮮的政治體制變化對我國的影響、東北亞區域內民族主義思潮、南北朝鮮政治關系的新變化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回答的重要的現實課題。
第四,目前需要深入研究中朝韓日經貿關系中的法律糾紛以及開展東北亞各國出入境與非法出境、中國出入境法律、東北亞各國對外國人法律地位的規制、東北亞各國跨境犯罪的法律規制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在東北亞經濟合作中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第五,“沿邊、沿江”開發開放是我國“十一五”規劃以及黨的十七大的重要戰略舉措。吉林省東部沿俄、朝邊界設有14個口岸和11個臨時過貨點。如何開發開放這一地區具有重大的戰略與現實意義。尤其是這一地區是受朝鮮半島政治經濟影響較大的地區又是跨境民族聚集地區,存在許多諸如“國際移民”問題、“脫北者”問題等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針對這些眾多課題,深入開展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研究,為國家制定有關戰略、政策以及開展國際合作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這是本項目研究的總體目標,也是我們出版這套系列著作的目的所在。
2009年8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標志著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與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一方面,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需要以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保障,有效地參與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是實現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中國實施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戰略為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學術界對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法律、人文地理、民族、文化問題展開多學科的綜合研究,這不僅有助于從理論上深入研究東北亞地區各種歷史與現實問題,而且也為我國發展與周邊國家雙邊關系和推動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朝韓日三國的經濟與政治在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國內外學者大都從當代現實利益角度出發,在域內貿易與投資、國際物流、勞務合作、圖們江流域國際合作開發、朝核問題、地區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專門性領域,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是遠遠不夠的。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的實踐機理、政治法律及其人文地理環境的綜合性研究還不夠深入。特別是朝鮮、韓國、日本經濟本體的基礎性理論研究、中朝韓日經濟關系史的研究不夠系統和全面,國內還沒有真正形成共同的研究平台和解讀體系。另外,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現實與未來變化對邊疆跨境民族聚集地區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尚無系統研究。
從國內外研究的發展趨勢看,由于我國對朝鮮、韓國、日本三國關系的進一步提升以及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的新形勢,對朝韓日經濟本體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將進一步得到細化,需要形成共同性的理論創新平台和解讀體系;結合中朝、中韓、中日、日韓經濟關系,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的應用研究將成為重點;從政治、經濟、法律、人文地理、民族、文化、管理等多種關系的互動角度,研究東北亞國際合作環境將實現研究範式的變革;實現規範研究、實證研究和計量研究相結合將突破傳統研究的局限性,實現研究方法創新。這些趨勢性的變化將有助于本項目研究實現理論創新和應用研究的新突破。
延邊大學在朝韓日經濟研究、朝鮮半島問題研究、東北亞研究的歷史較長,具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並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在這些領域里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享有較大的聲譽。近幾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學校的支持下,我校的東北亞問題研究又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這套“21l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系列著作,就是其代表性成果之一。這套系列著作的研究涵蓋了政治學、經濟學、法學、人文地理學、民族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是國內有關東北亞問題涉獵的範圍廣、規模大的系列性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對國際問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的一種有益探索。希望這套系列著作的出版能夠把東北亞問題的研究推向一個新階段。
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的論述如有不妥之處,誠懇地希望不吝指正。
隨著我國同朝鮮、韓國、日本三國關系的日益緊密,以及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東北亞國際合作問題成為我國政府以及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如何加強我國與朝鮮、韓國、日本三國之間的合作,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推動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經濟外交戰略的重大課題,也是實現我國東部邊疆穩定發展的重大研究課題。具體來說︰
第一,在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中,進一步深入探索同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學科發展的新途徑,需要加大對朝韓日三國經濟本體的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這些國家與我國的經濟關系研究。這些領域的研究既是學科理論創新與發展的重大需求,也是我國在新形勢下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中建立參照系、“思想庫”的重大需要。
第二,中韓建交以來兩國經濟關系得到飛躍性發展,中韓關系已經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中日關系升格為戰略互惠關系。如何加強中韓日在能源、環境、產業、貿易、投資、金融與科技合作;研究新的條件下朝、韓、日對外經濟戰略走向,將成為研究的重大問題。
第三,需要繼續跟蹤研究變化中的世界四大國家的朝鮮半島政策,研究朝鮮的政治體制變化對我國的影響、東北亞區域內民族主義思潮、南北朝鮮政治關系的新變化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回答的重要的現實課題。
第四,目前需要深入研究中朝韓日經貿關系中的法律糾紛以及開展東北亞各國出入境與非法出境、中國出入境法律、東北亞各國對外國人法律地位的規制、東北亞各國跨境犯罪的法律規制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在東北亞經濟合作中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第五,“沿邊、沿江”開發開放是我國“十一五”規劃以及黨的十七大的重要戰略舉措。吉林省東部沿俄、朝邊界設有14個口岸和11個臨時過貨點。如何開發開放這一地區具有重大的戰略與現實意義。尤其是這一地區是受朝鮮半島政治經濟影響較大的地區又是跨境民族聚集地區,存在許多諸如“國際移民”問題、“脫北者”問題等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針對這些眾多課題,深入開展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研究,為國家制定有關戰略、政策以及開展國際合作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這是本項目研究的總體目標,也是我們出版這套系列著作的目的所在。
2009年8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標志著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與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一方面,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需要以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保障,有效地參與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是實現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中國實施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戰略為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學術界對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法律、人文地理、民族、文化問題展開多學科的綜合研究,這不僅有助于從理論上深入研究東北亞地區各種歷史與現實問題,而且也為我國發展與周邊國家雙邊關系和推動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朝韓日三國的經濟與政治在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國內外學者大都從當代現實利益角度出發,在域內貿易與投資、國際物流、勞務合作、圖們江流域國際合作開發、朝核問題、地區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專門性領域,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是遠遠不夠的。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的實踐機理、政治法律及其人文地理環境的綜合性研究還不夠深入。特別是朝鮮、韓國、日本經濟本體的基礎性理論研究、中朝韓日經濟關系史的研究不夠系統和全面,國內還沒有真正形成共同的研究平台和解讀體系。另外,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現實與未來變化對邊疆跨境民族聚集地區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尚無系統研究。
從國內外研究的發展趨勢看,由于我國對朝鮮、韓國、日本三國關系的進一步提升以及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的新形勢,對朝韓日經濟本體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將進一步得到細化,需要形成共同性的理論創新平台和解讀體系;結合中朝、中韓、中日、日韓經濟關系,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的應用研究將成為重點;從政治、經濟、法律、人文地理、民族、文化、管理等多種關系的互動角度,研究東北亞國際合作環境將實現研究範式的變革;實現規範研究、實證研究和計量研究相結合將突破傳統研究的局限性,實現研究方法創新。這些趨勢性的變化將有助于本項目研究實現理論創新和應用研究的新突破。
延邊大學在朝韓日經濟研究、朝鮮半島問題研究、東北亞研究的歷史較長,具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並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在這些領域里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享有較大的聲譽。近幾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學校的支持下,我校的東北亞問題研究又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這套“21l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系列著作,就是其代表性成果之一。這套系列著作的研究涵蓋了政治學、經濟學、法學、人文地理學、民族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是國內有關東北亞問題涉獵的範圍廣、規模大的系列性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對國際問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的一種有益探索。希望這套系列著作的出版能夠把東北亞問題的研究推向一個新階段。
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的論述如有不妥之處,誠懇地希望不吝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