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的建構︰海外學者論中國模式

奇跡的建構︰海外學者論中國模式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王新穎/主/編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1706908
  • ISBN13:9787511706904
  • 裝訂:平裝 / 34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海外當代中國研究叢書》的編纂既是基于現實的需要,也是當今學術研究與社會現實之間的互文關系的表征︰理論探討已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復雜的現實問題之中,並將隨著現實的變遷而更加全面地展開。在這套首批推出的叢書中,我們選取了如下四個主題︰“海外學者論中國政治發展”、“海外學者論中國經濟發展”、“海外學者論中國模式”、“海外學者論中國共產黨的建設”。顯然,書中所涉及的都是當下中國最前沿也最具現實感的重大命題,它們延伸並跨越了過去時代的震蕩與沉思,同時,又面臨並深入到全球互動關系的新型結構中。無論相對于自身的歷史變遷抑或全球化的世界體系,轉型中的中國已呈現出既斷裂又重疊、既競爭又融合的復雜圖景,因此,對于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模式,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政策組織及自我建設等這些我們一向耳熟能詳的範疇都需要被重新審視和界定,從而在新的歷史語境和世界秩序中加以關照。

海外對中國模式的討論,已經非常熱烈,成果也很豐富,但是觀點和分歧非常大。我們想做的是對這些研究進行歸納和呈現,使國內了解海外學界對于“中國模式”的研究細節,為國內學界把握住這一話題提供幫助。因此,這些整理翻譯編輯工作既有分析上的實用意義,也有政策上的重要意義,這也正是編輯本文集的原因和目的。

這部文集主要收錄了2007—2010年間發表的海外政治、經濟學者對中國發展模式的思考和發現。文章收錄的原則首先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對中國模式、中國發展經驗進行探討的論文,短評、訪談文章不在本文集的收錄範圍內;第二,所選文章的作者均為國外出生的外籍學者,海外華裔學者的文章沒有收錄;第三,文集所選論文均來自國外公開出版物或會議論文,均為第一手資料。文集主要從內涵、經濟維度、政治維度和比較研究這四個方面對“中國模式”加以闡釋。
 

目錄

導言 海外視閾下的“中國模式”研究
◆“中國模式”的內涵◆
北京共識的神話‧﹝美﹞斯科特‧肯尼迪
中國發展經驗的奇特性和可復制性‧﹝美﹞巴瑞‧諾頓
中國文明發展的新階段︰起源與前景
﹝俄﹞A. B. 維諾格拉多夫
◆“中國模式”的經濟維度◆
中國30年改革與經濟發展經驗‧﹝澳﹞羅斯‧加諾特
中國變化的圖景‧﹝美﹞喬爾‧安德斯
中國融入世界市場是否意味著“中國模式”的必然終結?
﹝法﹞托尼‧安德烈阿尼
對中國改革經驗的批判性評估
﹝美﹞馬丁‧哈特-蘭茨伯格
◆“中國模式”的政治維度◆
重訪後社會主義︰反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美﹞阿里夫‧德里克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
﹝法﹞讓-克洛德‧德洛奈
中國政治︰在追求原有目標進程中的戰略轉變
﹝德﹞赫爾穆特‧彼得斯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模式”◆
廣闊視野下中國與俄羅斯的轉型比較
﹝俄﹞弗拉基米爾‧波波夫
後社會主義國家與新發展模式的變化︰俄羅斯與中國的比較
﹝美﹞彼得‧拉特蘭
中國與印度︰不同績效的制度根源‧﹝印度﹞阿什瓦尼‧塞斯
社會發展中的和諧與不和諧︰中國與印度的經驗比較
﹝印度﹞阿瑪蒂亞‧森
經濟改革與績效︰中國與越南的比較研究‧﹝越南﹞姜明武
東亞的發展型國家︰中國與日本的經驗比較
﹝英﹞馬克‧比森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海外中國問題研究急劇擴展,世界上到處都在述說著“中國故事”。2009年,英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馬丁‧雅克在他的《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終結》一書中為我們描繪了“可能的未來景象”,提出“世界將按照中國概念重新塑造”;與此相反,2010年,美國國際投資分析師麥嘉華、華爾街著名對沖基金經理查諾斯、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戈夫等人紛紛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經濟的泡沫即將破裂,中國甚至將走向崩潰。至此,關于中國的“統治說”與“崩潰說”在全球文化語境中各執一端、相互矛盾,這其中包含多少學理上的探究和現實中的策略尚待更進一步的討論,然而,有一個事實不可否認︰在當代全球體系下,“中國”已成為全球學者共同關注的熱門詞匯,“中國研究”正牽動著世界相關領域專家的問題意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編譯局海外理論信息研究中心與中央編譯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海外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力圖讓海外學者的視角、眼光更多地投射到我們的視界,使我們听到更多的來自世界的各種聲音,而這種眼光與聲音越真切清晰,越有利于我們的判斷與辨析,同時也可以成為我們以多重向度理解自身的借鏡。

當代世界的政治經濟結構已深置于全球範圍的互動關系中,各個領域的跨國化進程使本土與世界的關系顯得愈加緊密而復雜,作為現代性的民族國家正在以某種有別于其傳統功能的方式,全面介入當代世界的關系體系。而歷史上兩大陣營的關系模式,以及後來的三個世界模式、中心/邊緣理論等都無法詮釋當代世界的復雜圖景,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建構一個更為廣闊開放的參照系,多向度地反觀時代,主動尋求異質文明間的對話與精神資源,既是各國經歷現代性進程中的共同命題,同時,作為現代性共同體,藉此過程辨清自身的方位也更顯必要。康德曾用“先驗幻象”的概念指涉一種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作為學術研究的文化使命,我們也有責任對某種封閉的執信保持警惕。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在國內外一片贊譽聲中,中國領導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充滿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警示全黨︰世情、國情、黨情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面對“四種考驗”、“四種危險”,中國共產黨人需要更加理性地、更加包容地听取不同的聲音,關注來自國內外各方學者的思想成果。這是一種開放的胸懷,更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海外學者對中國問題的研究無疑提供了這樣一重思想話語與認識維度,使我們有可能在固有的視域之外窺到自身的盲點,有助于深化我們對自身所處國家的認識;另一方面,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式上的差異,也有助于我們觀察和掌握不同文明視角下的內在邏輯,從而更有效地思考自身相應的策略,同時,這種認識上的互補性也可導向多種精神資源共同面對和審理對于當代世界的多層意義的解讀,進而與當代全球體系達成一種良性互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