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美國的Boni and Liveright公司首次出版《人類的故事》,立刻在讀者中引起巨大的反響。它的作者一多才多藝、精力充沛的荷裔美國人房龍也一舉成名。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 《人類的故事》在美國由不同的出版社,至少出版了30多個版本,僅美國的總銷量就達一千萬冊以上。隨後很快被譯成20多種文字,至今在世界各地暢銷不衰。其歷久彌新的魅力創造了閱讀和出版的奇跡。
在《人類的故事》首版後僅4年的1925年,商務印書館便出版了沈性仁女士翻譯的第一個中譯本,在中國立即引發了持續不衰的「房龍熱」,並極大地影響了整整幾代年輕學人。《人類的故事》開創了一種向普通人講述歷史的方式,思想深刻但不深奧、文筆輕松但不輕浮。
上世紀80年代,一本《寬容》的重新出版,使房龍的作品在中國再掀熱潮,整整一代中國人幾乎是在房龍的讀物中認識了西方,認識了世界。
紫圖推出的《人類的故事》彩色插圖本,更賦予了這本經典名著嶄新的面貌和氣息,成為深受讀者歡迎的暢銷書,並被輸出到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是全家共賞和典藏的精品。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出生於荷蘭的鹿特丹,1903年開始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早年混跡社會,做過教師、編輯、記者和播音員等。這位體重兩百磅,粗壯結實的荷裔美國人於1921年出版了《人類的故事》一書,從此飲譽全球。此後,他一生中出版了30多種書籍,以人文主義的立場,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風,將人類各方面的歷史幾乎全都重新演繹了一遍。他的絕大部分著作都是風靡世界的暢銷書,歷經近一個世紀仍魅力無窮,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房龍本人更是多才多藝,他精通十種文字,善拉小提琴,還為自己的大多數著作配畫了許多稚拙可愛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