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喬治‧索羅斯也許是有史以來知名度最高、最具傳奇色彩的金融大師。1993年,他利用歐洲各國在統一匯率機制問題上步調不一致的失誤,發動了拋售英鎊的投機風潮,迫使具有300年歷史的英格蘭銀行認虧出場。1997年2 月,他旗下的投資基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大量拋售泰銖,這一行動被視為是至今尚未平息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開端。當然,索羅斯也並非無往而不勝。在1987年美國股災中,索羅斯虧損4-6億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中的虧損更高達30億美元之巨。盡管如此,他所經營的量子基金並未因損失慘重而清盤,索羅斯也一如既往地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辦公室里評判市場,不斷發表令市場為之震顫的獨家觀點。

本書是索羅斯的投資日記。讀者可以從《金融煉金術》中欣賞到索羅斯如何分析個股、如何把握市場轉變的時機、如何面對不利的市場行情並及時調整對策,從而在風雲變幻的金融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精彩藝術。


喬治‧索羅斯(1930~)是猶太裔,生于匈牙利,畢業于倫敦經濟學院,1956年前往美國發展,開始了他傳奇性的投資生涯。目前索羅斯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他還創立了一系列的基金會組織,在全球各地致力于支持開放社會事業。索羅斯因其在金融領域的敏銳直覺而聞名于世,而他的多部著作也都是暢銷圖書,包括《金融煉金術》、《索羅斯談索羅斯》等。
 

目錄

譯序
原序
前言
導論
第一部分 理論
第一章 反身性理論
第二章 股票市場中的反身性
第三章 外匯市場中的反身性
第四章 信貸與管制的周期
第二部分 歷史的回顧
第五章 國際債務問題
第六章 貸款的集團體制
第七章 里根的“大循環”
第八章 銀行體系的演進
第九章 美國的“公司大精簡”
第三部分 歷時實驗
第十章 起點︰8/1985
第十一章 第一階段︰8/1985—12/1985
第十二章 控制對照階段︰1/1986—7/1986
第十三章 第二階段︰7/1986—11/1986
第十四章 結論︰11/1986
第四部分 評述
第十五章 金融煉金術的視界︰實驗評判
第十六章 社會科學的窘境
第五部分 前瞻
第十七章 自由市場與管制
第十八章 走向國際性的中央銀行
第十九章 全面改革的悖論
第二十章 1987年大崩盤
結束語
 

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及其實踐

1987年4月,在中國武漢召開的卡爾‧波普爾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索羅斯先生提供了他的書面發言《我與卡爾‧波普爾》。他在這篇發言中回顧了自己50年代初期在倫敦經濟學院讀大學本科時,他的導師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哲學對他的深遠影響。這種哲學對他的重大啟示是,它揭示了人類認知活動所具有的那種本質的不完備性。人們只能在一個不斷批判的過程中接近真理,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切判斷都只是暫時有效的並且都是證偽的對象。在他大學畢業後,他就抱著這樣一種哲學信念投入到金融搏擊的生涯之中。起初,他構造的金融市場機制理論與波普爾的思想模式有奇妙的相似之處,但在理論與實際的多次反復後,他對波普爾的哲學有了一個重要的突破。在波普爾看來,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研究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和標準。索羅斯的新認識則是,對自然現象的研究同對社會現象的研究有著根本的區別,因為在後者中,參與者的思想成為所要認識的事態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事態的發展並不具有對于思想的獨立性,因此,在自然科學中適宜的方法,在社會現象的研究中不再適宜。在此基礎上,索羅斯很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哲學理論——反身性原理。

所謂反身性,索羅斯使用的英文詞是Reflexivity.它表示參與者的思想和它們所參與的事態都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二者之間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決定,不存在任何對稱或對應。在人們活動的政治、經濟、歷史等領域中普遍地存在著這樣一種反身性的關聯。反身性這個概念也許可以被視為馬克思主義的一種發展。但建立在反身性理論之上的歷史觀同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之間,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不同點。馬克思主義是決定論的,而這種新的辯證法,通過參與者的抉擇建立在對事物固有的不完備認識之上這一論證,提出了一種不確定原理。他認為,對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發展,不論是對我們解釋社會現象的方式,還是對我們組織社會的方式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索羅斯將這一認識應用于他的金融實踐。然而,令人吃驚的是,無論是他在這方面的成功還是失誤,都不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或謬誤性。不過,在吃驚之余卻又給人一種恍然大悟之感。他之所以把他的理論稱之為充滿神秘色彩的“煉金術”,不是正好暗示他的理論同他的實踐之間也存在著某種反身性的關聯嗎?不可否認,他是一位舉世罕見的金融奇才,他在股票、貨幣、期貨、黃金等買賣中所作的大多數預測都是成功的,這使他由一個貧窮的匈牙利移民躍升為經營資產規模達100多億美元的量子基金掌管人。他的驚人成就說明他不愧是“金融煉金術”的大師,而他的“理論”不過是他的這種煉金術的啟示錄。

值得注意的是,索羅斯在論證自己的原理時,對比了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他認為,人的思想對于事態發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同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測不準)性相似。從這一對比中,他似乎為自己的理論找到了某種自然科學的根據。這一點令人深思,我們知道,量子力學是人類建立的關于微觀過程的宏觀度量表現理論,它告訴我們,對微觀客體的任何一次測量都不可避免地包含著宏觀儀器的影響,因而不可能同時準確地測量微觀粒子的坐標和動量、時間和能量。但是,這決不意味著我們不可能準確地掌握微觀過程的客觀規律。例如,某種微觀粒子在一定勢場中的狀態函數(波函數),以及表征其各種物理量的本征值,都是可以精確地測量或計算出來的。社會歷史過程與微觀量的宏觀測量過程相比,雖然參與者的思想對于過程事態的影響可能遠遠大于觀察者的宏觀儀器的影響,但是,量子力學的確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啟示︰在承認參與者的這種影響的前提下,還是有可能獲得歷史過程事態的某種客觀信息。換句話說,在參與者的思想成為事態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情況下,事態的發展結果仍然具有某種可以客觀化的成分,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對此進行預測。索羅斯先生在本書中介紹了他應用反身性原理進行歷時試驗的情況,事實表明他的多數預測是成功的,這不能不說在思維者參與的事態中確有某種可以客觀化並加以正確預測的成分。索羅斯正確地看到了有思維參與的歷史過程的不確定性,看到了主流市場經濟學理論由于忽視這一因素而導致的根本缺陷,創造性地提出了反身性原理。我認為,這是哲學認識論的一個重大突破,是在歷史學和社會學研究中的一個意義深遠的新起點。由此出發,可望獲得驚人的新成果。但是,由此出發之後,也有可能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即懷疑甚至完全否定事態發展的任何客觀性和可預測性,這是我們應當避免的。進一步的工作應當放在有積極意義的探索上,就是力求發現反身性過程中可以客觀化和可以進行科學預測的成分,這種成分確實是存在的。作為一個案例,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中國大思想家毛澤東的理論與實踐。他是最看重參與者的思想對于歷史過程有巨大的作用的思想家,但他同時又堅決相信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和可預測性。在中國八年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寫了《論持久戰》一書,眾所周知,他對這場戰爭的預測,成為歷史學的驚人絕唱。他也有過頭的時候,他晚年發動文化大革命,企圖通過半強制性的“斗私批修”,一舉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切問題,結果造成了空前的悲劇。我們應當吸取的教訓是,如何從反身性過程中去把握具體的客觀性和規律性,也就是撥開“歷史決定論”和“歷史煉金術”的迷霧,從歷史現實中去發掘那一個個具體的可操作、可預測的客觀性,努力尋找在社會現象研究中可以應用自然科學和數學方法的地方。事實上,索羅斯在他的金融實踐中已經相當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他卻斷然否定自然科學方法在社會研究中的任何積極作用,並且根本反對“社會科學”這個概念本身,這一點是我不能贊同的。

我本人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自然哲學的研究,也正是由于這種研究使我注意到1987年在武漢召開的那次會議,並由此獲知索羅斯其人及哲學,他的反身性原理立即引起我的興趣。1991年,我從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的英文版,特意讓我的研究生侯純和孫忠把它譯成中文。這是一本內涵深刻的書,我認為,多下點功夫去讀這本書是值得的。這本書無論對于那些一心想掌握“賺錢哲學”的人,還是對于那些以理性思維為樂,想探究金融、經濟、政治、社會、歷史、人生奧秘和哲理的人,都是有益的。

海南省行政學院教授 柳樹滋
1999年3月27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