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蕭何 韓信評傳

張良 蕭何 韓信評傳
定價:282
NT $ 245
 

內容簡介

本書以楚漢相爭的歷史大變局為背景,評說楚亡漢興的原因,透析漢家主要創業者的風采。西漢開國是漢王劉邦與一大批文臣武將共同創造的歷史。其中,張良、蕭何、韓信、陳平四位輔臣功績最大。張良出謀,蕭何後勤,韓信攻取,陳平間敵,各自獨當一面,對西漢建立的全局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劉邦是全軍統帥。五人事功,連體相依。由於劉邦並提張良、蕭何、韓信,史稱西漢三傑。本書以三傑事功為主線,並列三人為合傳,陳平、劉邦為附傳。合傳寫其一生,附傳只涉及相關內容。全書以三傑事功次第交合展開,陳平附傳一章,劉邦事跡為三傑鋪墊,貫串全書。

本書的這一謀篇布局,正與歷史事勢相吻合。


張大可,1940年12月生,重慶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先後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和秦漢三國史研究,在這兩個學術領域發表論文100余篇。已出版學術論著《史記研究》《史記論贊輯釋》《三國新注》《司馬遷評傳》《三國史研究》《三國》斷代史等。主編高校教材《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等。有6部專著獲省市級哲社優秀圖書獎。徐日輝,1953年生,遼寧省海城市人。1998年上海師范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現任杭州市商業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教授,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水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史學史、秦史、三國史、民族史及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出版專著《秦州史地》《史記八書與中國文化研究》《街亭叢考》,合著、主編、參編著作10部。先後在《民族研究》《歷史地理》《考古與文物》《農業考古》《歷史月刊》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1998年曾應邀前往俄羅斯科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 漢初三傑的崛起
一、漢初三傑的身世
二、漢初三傑的生年
三、漢初三傑在動亂中崛起
第二章 造就漢初三傑的時與勢
一、秦漢之際的社會劇變
二、春秋戰國習俗世風的影響
三、激烈抗爭的社會是錘煉人才的大熔爐
第三章 三傑歸漢
一、劉季大言,帝王氣度
二、張良尋主,千里歸漢
三、蕭何識人,擁戴沛公
四、韓信拜將,對策漢中
第四章 謀略蓋世的帝王師留侯張良
一、下邑畫策
二、楚漢成皋之戰
(一)成皋序戰
(二)滎陽、成皋攻防大戰
(三)廣武對峙
三、子房運籌
第五章 經略漢家半壁江山的淮陰侯韓信
一、擒魏取代
二、破趙脅燕
三、進軍齊國
四、垓下會戰
第六章 韓信的軍事思想與指揮藝術
一、多多益善
二、先計後兵
三、出奇制勝
四、疑兵示形
五、出神入化
第七章 安邦定國的一代賢相鄖侯蕭何
一、深固根本,鎮撫關中
二、興建漢朝,創立制度
三、休養生息,無為治國
第八章 六出奇計的曲逆侯陳平
一、離間楚君臣
二、解困劉邦
三、計安韓信
四、偽游雲夢
五、白登脫險
第九章 漢高祖與漢初三傑
一、張良事主,亦師亦友
二、蕭何伴君,戰戰兢兢
三、韓信震主,兔死狗烹
四、千秋歷史的評說
附錄一、漢初三傑年表
二、楚漢相爭月表
三、人名索引
四、詞語索引
後記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沖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產生這一奇跡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造、積累、發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秀傳統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千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了五千年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當然,基本上不等於全部。孔子以前和孫中山以後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孔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後,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叢書》凡二百部,約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