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際法史方面的經典之作。在國際法學領域,佔主導地位的一直是自然法學派的先驗倫理方法以及後來隨著條約法的增加而涌現的分析實證方法。歷史主義的考察始終缺位。本書改變了長久以來忽視歷史方法的國際法研究格局,突破了國際法研究專以自然法學說和條約約文為核心的範式,將宗教,政治、哲學等同爐共冶,不僅是一部國際法的發展史。也從不同側面帶出國際關系史、政治法律思想史和宗教史的內容,于專史之中寫出通史的境界,故為後來學界所推崇。
本書從古代寫起,尤著力于國際法在十六世紀以後的發展。全書共七章,以斷代的方式介紹了國際法發展各個階段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條約和重要學說。書後附國際法史學的簡要學科發展史。
此書篇幅適中,文風洗練,不僅是法學專業尤其是國際法專業學生的基本讀物,也適合國際關系學、國際政治學、外交學等領域的學生作為專業輔導讀物。
阿瑟‧努斯鮑姆(Arthur
Nussbaum)教授(1887—1964),出生在德國,1918年年起在柏林大學任教。早年亦曾為執業律師。努斯鮑姆學識淵博,視野宏闊,在法學中的多個研究領域獲得杰出學術成就,國之獲得世界性聲譽。1934年,他因德國國內政治形勢變化移居美國,執教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兩個大陸的經驗歷練,加上對舊時代崩潰的親眼目睹和對新時代誕生的敏銳洞察,造就了他的卓異史識和動人史筆。《德國國際私法》(1932)、《法律中的貨幣》(1939)、《國際私法原理》(1942)、《簡明國際法史》(1947)是他一生的四部代表作。除第一部以德文寫成以外,後三部皆以英文寫成。“每部皆成經典,在整個西方世界為人閱讀、使用和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