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一本划時代的科學巨著,從理論上對前人及同時代人(包括牛頓本人)的科學成果作了總結,建立了經典力學的基本理論基礎。
本書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天文、物理、生物、心理、政治、經濟、法律與軍事等領域。在書中,牛頓遵循古希臘的公理化模式,從定義、定律(公理)出發,導出命題;對具體的問題,從理論導出的結果和觀察結果相比較。從科學角度去看,本書示范了一種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的樣板,包括理論體系的結構、研究方法和研究態度、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多方面內容。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不僅影響了自它面世後的300年里的自然科學領域,而且對人類的宇宙觀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因此形成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圖像」。
牛頓(1642—1727年),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和影響最深遠的科學大師。1661年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5年畢業,並發明二項式定理,次年發現萬有引力、微積分,並開始光譜和望遠鏡研究。1669年,26歲的牛頓晉升為三一學院數學教授。1684年開始寫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三年後,《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面世,舉世震驚。1703年任皇家學會會長。1708年被安妮女王封為爵士。牛頓死後,同許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被安葬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