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世界歷史書,我們會發現,人類始終在努力地尋求和平,期盼一個永久和平的世界。但戰爭卻連綿不斷,日益升級。從歷史中,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了實現和平,戰爭反而成了手段。
和平不只是沒有戰爭,它還包括正義、發展、人權、生態平衡等問題,既有國際關系的影響,又涉及國家、團體、個人等因素。其實,沒有戰爭的和平只是一種消極和平,人類還必須創建另一種和平——積極和平,而這種和平只有通過非暴力的方式才可以實現。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預言:「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所預言的社會就是一種實現了積極和平的社會。中國具有悠久的和平文化傳統,正在進行和諧社會的構建,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講,中國都應該重視和平研究與和平教育,在中小學開設和平教育的課程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思路。
現代的和平教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為起點。時至今日,很多國家不僅在高校設有和平教育的院系,中小學和幼兒園也有和平教育的課程和訓練項目。和平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一是將具有正義與人權內容的「發展」問題整合進和平的概念之中,二是強調造成現有社會不公正現象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原因,三是努力創建符合個性特點的多形式的學習環境,四是關注學習內容與方法的創新,五是研究考試方式上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和平成長叢書》是國內青少年和平教育的開山之作,圖文並茂,里面有很多新知識和新觀點,非常值得青少年學生、教師和家長閱讀。《愛與和平》突出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和平,愛自己,愛他人,愛自然和社會,這是和平教育的基本思想,符合孩童時期的教育特點;《認知與和平》的宗旨是讓學生認知和平,並結合青春期的身心特點,在教育與疏導的同時,授予學生如何化解沖突的方法和技巧;《責任與和平》拓展了有關和平的各種問題,闡述了構建和平與消除暴力的內容與方法,指出個人在實現和平理想中的責任。愛-認知-責任,三卷本之間層層遞進,和平成長是叢書貫穿始終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