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探索

產業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探索
定價:414
NT $ 360
 

內容簡介

李周編著的《產業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探索)》應用生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從產業生態經濟的角度,闡述了生態經濟的基本特征以及當前研究的進展和若干前沿問題,分析了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關系,論述了國內外生態經濟學研究因各國所處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性。《產業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探索)》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研究對象,探索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新路子,提出了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的指導思想、目標和產業構架,吸收國內外經驗並結合本地實際,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目錄

上篇 理論透視
第一章 生態經濟︰共同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第二章 生態產業發展的理論透視、實踐總結和趨勢分析
第三章 中國的生態保護與建設
第四章 生態經濟學發展的歷史軌跡
第五章 中外普適性高的生態產業案例
下篇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產業發展戰略
第六章 鄱陽湖流域(江西省)生態經濟發展現狀評估
第七章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的提出和總體構想
第八章 生態農業發展戰略
第九章 生態工業發展戰略
第十章 生態服務業發展戰略
第十一章 生態旅游業發展戰略
第十二章 環境保護產業發展戰略
第十三章 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
第十四章 資源型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十五章 生態產業發展政策與制度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後記
 

在我的印象里,江西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的地方。據有關資料顯示,近些年來,江西省全部設區市的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Ⅲ級以上達到80%,鄱陽湖是我國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同時,江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的位次前移,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得到協調發展。這種“雙贏”效果的形成,得益于江西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早在1983年,江西省就遵循“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貧”的生態治理和經濟發展模式,啟動了“山江湖開發治理工程”。20多年來,先後實施了“滅荒造林工程”、“山上再造工程”和“跨世紀綠色工程”,窮山惡水換了新顏,全省森林覆蓋率由31.5%躍升至60.05%,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減少,強度減輕,鄱陽湖湖體面積增加到5100平方公里,恢復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水平,濕地面積增加30%。生態建設直接帶動50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受到中外專家的贊賞。

實施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是21世紀的大趨勢。經過持續30年的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特別是持續3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江西省基本具備了實施生態經濟發展戰略的條件,由此提出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戰略適逢其時。為了保護好鄱陽湖的一湖清水,江西省編制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規劃。這一戰略規劃已得到國務院的批復,並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戰略。該戰略規劃啟動一年多來,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的發展開始加速,生態農業開始走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農村生活環境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已取得明顯成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該戰略實施的第一“戰役”就是為保護鄱陽湖的“一湖清水”,投入327億元,使縣級污水處理廠的配置實現了省內全覆蓋,這在我國發達地區也是不多見的。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規劃的實施,需要得到生態經濟理論與方法的支撐。本書作者探討的若干生態經濟理論問題,特別是針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所進行的實證研究,包括構建生態經濟產業體系、新興戰略產業和環保產業、全面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經濟的生態化水平等研究結論,對推進江西省生態經濟戰略的實施會有所啟示。

現代科學是從力學、物理學起步的。但是,科學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即物理學、化學的不斷發展不僅推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工業化浪潮,而且為生物科學和生命科學拓展到分子學、基因學層面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撐,為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生態環境狀況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通常具有倒u形曲線的特征,不過這條曲線到達拐點的時間和變化的弧度是可以改變的。伴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規劃的全面實施,特別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全面轉型,江西省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一定會後來居上,江西省的明天一定會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江西省一定會走出一條快速到達拐點、快速完成發展轉型、快速進入良性循環的協調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