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在進入西漢王朝后,開始出現一種煩人的現象,那就是:不斷刊出當事人的奏章,諸如「上書」「對策」之類,長篇累牘,活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很多讀者厭煩它厭煩到極點,從來都不看它。有些讀者甚至索性用筆把它塗掉,免得擾亂視聽。但它卻多得要命,僅在《黃老之治》中,這些文章便占了大量篇幅。
讀者所以厭煩這些文章,主要因為它是用文言文寫的,具有文言文夾纏混亂的缺點,再加上一個連一個陌生典故,使人望風而逃。這些困難,在翻譯過程中,也頭大如斗。不過我們必須了解,這些都是重要文獻,當時社會的和政治的形態,以及人民的痛苦——時代的、整個橫斷面,都在這些文件上歷歷呈現,它包含了太多和太重要的史料,像董仲舒五千余字的「對策」,競使中國人的思想,被統一兩千余年。像主父偃的「上書」,可從中了解漢匈戰爭中,由於西漢政府官員腐敗,人民的悲慘命運,在對外抗戰的光芒下,掩藏着多少血淚。
柏楊,人文大師,自稱是「野生動物」。1920年生於河南1949年到台灣1951年開始創作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處死刑,后改判為有期徒刑12年,終被減為8年……一生傳奇經歷一世著述頗豐代表作品《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丑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通鑒紀事本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