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作者參加我國南級科學考察的經歷為主線,通過考察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展現了南極科考隊員不畏艱險、樂于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除了展示南極獨特的自然環境,作為研究南極古植物化石的專家,作者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涉及新生代南極的植被、古氣候以及新生代早期南極獨特氣候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知識,並以輕松的筆調描寫了異國的美麗風光,以及在科考期間與各國科考隊員結下的深厚友誼。
李浩敏︰1954年畢業于北京師大女附中,1960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從事古植物學研究工作至今。1983—1984年曾獲美國耶魯大學生物系布朗獎學金,在該系和該校匹堡博物館(Peabody
Museum)做訪問學者。1988年起,開始研究中國國家南極科學考察隊采自南極的植物化石標本。1992—1993年參加了中國第九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長城站夏季科考。曾任國家南極科學考察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的理事。
序
與南極科學考察相關的著述不勝枚舉。《古植物學家的南極之旅》一書不像學術性科學考察報告那樣內容深奧難懂,也不像純粹“介紹性”的科普讀物那樣讀起來枯燥乏味。作者以一位資深科學工作者的視角.用平實、淺近的詞句為我們講述了她在花甲之年到南極去的一次難忘經歷,是一本難得的科學和人文交融的科普佳作。
自18世紀人類得知地球上有南極大陸以來,兩百多年過去了,人們對它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因為它難以到達、環境惡劣,很難展開工作。本書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神秘的南極大陸的窗口。書中講述了作者旅行和考察中的種種見聞和感受筆觸細膩,娓娓道來,令人如同身歷其境,也備感親切。書中還對南極的氣候、海洋冰山、冰蓋等各種自然環境和地貌做了概要介紹.對當地的動、植物以及有關的地質、地理情況也都有詳略不等的敘述。為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考察內容,書中還簡要地介紹了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特別對重點考察的喬治王島化石山所產出的植物化石,以及它們對研究南極5000萬年來的古氣候和自然環境演變的意義做了闡述,向讀者介紹了南極地區從溫暖、濕潤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演變為現今冰天雪地、蠻荒不毛之地的過程,以及種種化石證據和相關學說。作者還簡敘了南極考察的歷史和我國考察、建站的情況,航海途徑所見各國的人文、風情和政經情況等,內容十分豐富。
除了科學內容以外,作者用較多的篇幅敘述了她實地考察的情景,以及在考察船上和考察站內的生活和活動片段。在極地氣候十分嚴酷充滿著種種不可預知的危險的環境中,作者和許多考察隊員一樣,常常是不顧安危、孤身遠征甚至深入無人區,圓滿地完成了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工作。航海和考察期間,科考隊員和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彼此關心、相互支持共同度過了既艱苦又歡樂的曰日夜夜,彼此分享著考察的成功和豐收的愉悅。在考察過程中.我國科學家還和其他國家科學家互通有無,無私交往。
尤其可貴的是.科考隊員們無論是在面對航行中海浪的顛簸、極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考察中的艱險的時候,還是在遇到難以克服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的時候,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和奮斗的態度。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表現出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熱愛祖國、重視保護地球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精神風貌。他們探索求知、不畏艱險和困難拼搏.為人類解開南極之謎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考察隊的一員,年高體弱的作者在考察期間不甘人後,和年輕隊員一樣“爬摸滾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的身上無疑同樣閃爍著世人所敬仰的發現鐳的瑪麗居里夫人和深八非洲草原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黑猩猩的珍‧古道爾爵士為科學和人類文明奮不顧身、無私貢獻的可貴精神。
本書據實記錄了作者全身心投八的考察過程.並經多年醞釀,精心準備寫成,文字流暢,描述生動,加上作者親手拍攝的大量珍貴圖片,真是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相信一定會得到讀者,特別是有志于科考的青年讀者廣泛的認同和歡迎。
自18世紀人類得知地球上有南極大陸以來,兩百多年過去了,人們對它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因為它難以到達、環境惡劣,很難展開工作。本書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神秘的南極大陸的窗口。書中講述了作者旅行和考察中的種種見聞和感受筆觸細膩,娓娓道來,令人如同身歷其境,也備感親切。書中還對南極的氣候、海洋冰山、冰蓋等各種自然環境和地貌做了概要介紹.對當地的動、植物以及有關的地質、地理情況也都有詳略不等的敘述。為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考察內容,書中還簡要地介紹了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特別對重點考察的喬治王島化石山所產出的植物化石,以及它們對研究南極5000萬年來的古氣候和自然環境演變的意義做了闡述,向讀者介紹了南極地區從溫暖、濕潤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演變為現今冰天雪地、蠻荒不毛之地的過程,以及種種化石證據和相關學說。作者還簡敘了南極考察的歷史和我國考察、建站的情況,航海途徑所見各國的人文、風情和政經情況等,內容十分豐富。
除了科學內容以外,作者用較多的篇幅敘述了她實地考察的情景,以及在考察船上和考察站內的生活和活動片段。在極地氣候十分嚴酷充滿著種種不可預知的危險的環境中,作者和許多考察隊員一樣,常常是不顧安危、孤身遠征甚至深入無人區,圓滿地完成了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工作。航海和考察期間,科考隊員和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彼此關心、相互支持共同度過了既艱苦又歡樂的曰日夜夜,彼此分享著考察的成功和豐收的愉悅。在考察過程中.我國科學家還和其他國家科學家互通有無,無私交往。
尤其可貴的是.科考隊員們無論是在面對航行中海浪的顛簸、極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考察中的艱險的時候,還是在遇到難以克服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的時候,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和奮斗的態度。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表現出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熱愛祖國、重視保護地球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精神風貌。他們探索求知、不畏艱險和困難拼搏.為人類解開南極之謎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考察隊的一員,年高體弱的作者在考察期間不甘人後,和年輕隊員一樣“爬摸滾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的身上無疑同樣閃爍著世人所敬仰的發現鐳的瑪麗居里夫人和深八非洲草原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黑猩猩的珍‧古道爾爵士為科學和人類文明奮不顧身、無私貢獻的可貴精神。
本書據實記錄了作者全身心投八的考察過程.並經多年醞釀,精心準備寫成,文字流暢,描述生動,加上作者親手拍攝的大量珍貴圖片,真是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相信一定會得到讀者,特別是有志于科考的青年讀者廣泛的認同和歡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