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正式復建2009年年11月1日,真屬清華大學,為學校照點跨學科研究機構,國學院秉承早期清華大學研究院國學門的精神,接續20世紀三四十年代清華大學人文研究的傳統,力求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依托清華大學現有的人文學多學科條件,固學院致力於關注世界范圍內中國研究的進展,內外溝通、交叉井進,著重圍繞中國哲學、中國史學、中國美學與文學、國際漢學進行多維度的深入研究。
本書是清華女學國學研究院傾力打造的系列學術出版物之一,主要從人文學科《文學、哲學、史學、藝術史、宗教史》的期刊及文集中述選專題論文、學術評論、學說信息以及新書資訊,據內容擇要編排成冊,力求整體呈現當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面貌。
目錄
動態 新國學之路——訪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陳來
寬正·沉潛·廣大·高明——訪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劉東
專題 德里克 中國文化的總體與差異
馬克鋒 近代國學的歷史考察
張春樹 國史、國學與國家——淺釋民初清華國學研究院四位史家之思想與史學
思想 向世陵從《論語筆解》看唐儒對漢儒的超越與儒學的革新
邵漢明論《庄子》中的孔子
淺野裕一 儒家對《易)的經典化
陳來 略論宋代道學話語的形成
丁為祥 踐形與踐行——宋明理學中兩種不同的工夫系統
高華平 「性」「情」論——由新出楚簡中「性」、「情」二字的形義引發的思考
常森 簡帛《五行》篇與孟子之學
曹峰 孔子「正名」新考
周芳敏 王弼「體用」義詮定
江文思 論《老子》中的「抱一」
馬耘 庄子哲學「天」、「造物者」觀念辨析
廖名春 苟子「虛壹而靜」說新釋
章啟群 兩漢經學觀念與占星學思想——鄒衍學說的思想史意義探幽
郭靜雲 郭店楚簡《太一》四時與四季概念
張元碩 對《周易》之時間及相關觀念的重新思考
陳曼志 「誠」體寂感的文化原型與聖巫關涉之探勘
林永勝 從才性自然到道性自然——六朝至初唐道教自然說的興起與轉折
呂鵬志 天師道旨教齋考
羅賧英 道教山岳真形圖略論
李志 鴻道教法術「家書式」考
葉濤 碧霞元君信仰與華北鄉村社會——明清時期泰山香社考論
蕭 放 東岳廟與城市社會信仰空間的構建——以北京東岳廟為例
劉淑芬 玄奘的最後十年(655—664)——兼論總章二年(669)改葬事
陸揚 中國佛教文學中祖師形象的演變——以道安、慧能和孫悟空為中心
鄧如萍 西夏佛典中的翻譯史料
柳立言 紅塵浪里難修行——宋僧犯罪原因初探
林悟殊 唐代景僧名字的華化軌跡——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四
米壽江 金陵學派產生背景、思想淵源及當代意義
歷史 晁福林說彝倫——殷周之際社會秩序的重構
陳勇 漢趙國胡與屠各分治考
胡寶國 知識至上的南朝學風
劉浦江 契丹開國年代問題——立足於史源學的考察
鄧小南 掩映之間——宋代尚書內省管窺
蔡美彪 《元朝秘史》與《史集》中的趙官
卓鴻澤 《大隋故儀同虞公墓志》中三胡名擬測及粟特胡、丁零胡問題
沈睿文 重讀安菩墓
王媛媛 汴京卜肆與摩尼教神像入閩
王小甫 由草原突厥石人看東西文化交流
邢義田 「猴與馬」造型母題:一個草原與中原藝術交流的古代見證
陳明 「吸毒石」與「清心丸」——燕行使與傳教士的藥物交流
賈志揚 宋代與東亞的多國體系及貿易世界
權五重 大青島與元朝之流配人
葛兆光 19世紀初葉面對西洋宗教的朝鮮、日本與中國——以「黃嗣永帛書」為中心
鍾鳴旦 禮儀的交織——以抄本清初中國天主教葬禮儀式指南為例
羅新 王化與山險——中古早期南方諸蠻歷史命運之概觀
魯西奇 西魏北周時代「山南」的「方隅豪族」
王建革 涇、(氵兵)發展與吳淞江流域的圩田水利(9一15世紀)
陳雯怡 「吾婺文獻之懿」——元代一個鄉里傳統的建構及其意義
王明珂 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時期雲南方志的文本與情境
陳居淵 18世紀漢學的建構與轉型
┅┅
藝文
寬正·沉潛·廣大·高明——訪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劉東
專題 德里克 中國文化的總體與差異
馬克鋒 近代國學的歷史考察
張春樹 國史、國學與國家——淺釋民初清華國學研究院四位史家之思想與史學
思想 向世陵從《論語筆解》看唐儒對漢儒的超越與儒學的革新
邵漢明論《庄子》中的孔子
淺野裕一 儒家對《易)的經典化
陳來 略論宋代道學話語的形成
丁為祥 踐形與踐行——宋明理學中兩種不同的工夫系統
高華平 「性」「情」論——由新出楚簡中「性」、「情」二字的形義引發的思考
常森 簡帛《五行》篇與孟子之學
曹峰 孔子「正名」新考
周芳敏 王弼「體用」義詮定
江文思 論《老子》中的「抱一」
馬耘 庄子哲學「天」、「造物者」觀念辨析
廖名春 苟子「虛壹而靜」說新釋
章啟群 兩漢經學觀念與占星學思想——鄒衍學說的思想史意義探幽
郭靜雲 郭店楚簡《太一》四時與四季概念
張元碩 對《周易》之時間及相關觀念的重新思考
陳曼志 「誠」體寂感的文化原型與聖巫關涉之探勘
林永勝 從才性自然到道性自然——六朝至初唐道教自然說的興起與轉折
呂鵬志 天師道旨教齋考
羅賧英 道教山岳真形圖略論
李志 鴻道教法術「家書式」考
葉濤 碧霞元君信仰與華北鄉村社會——明清時期泰山香社考論
蕭 放 東岳廟與城市社會信仰空間的構建——以北京東岳廟為例
劉淑芬 玄奘的最後十年(655—664)——兼論總章二年(669)改葬事
陸揚 中國佛教文學中祖師形象的演變——以道安、慧能和孫悟空為中心
鄧如萍 西夏佛典中的翻譯史料
柳立言 紅塵浪里難修行——宋僧犯罪原因初探
林悟殊 唐代景僧名字的華化軌跡——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四
米壽江 金陵學派產生背景、思想淵源及當代意義
歷史 晁福林說彝倫——殷周之際社會秩序的重構
陳勇 漢趙國胡與屠各分治考
胡寶國 知識至上的南朝學風
劉浦江 契丹開國年代問題——立足於史源學的考察
鄧小南 掩映之間——宋代尚書內省管窺
蔡美彪 《元朝秘史》與《史集》中的趙官
卓鴻澤 《大隋故儀同虞公墓志》中三胡名擬測及粟特胡、丁零胡問題
沈睿文 重讀安菩墓
王媛媛 汴京卜肆與摩尼教神像入閩
王小甫 由草原突厥石人看東西文化交流
邢義田 「猴與馬」造型母題:一個草原與中原藝術交流的古代見證
陳明 「吸毒石」與「清心丸」——燕行使與傳教士的藥物交流
賈志揚 宋代與東亞的多國體系及貿易世界
權五重 大青島與元朝之流配人
葛兆光 19世紀初葉面對西洋宗教的朝鮮、日本與中國——以「黃嗣永帛書」為中心
鍾鳴旦 禮儀的交織——以抄本清初中國天主教葬禮儀式指南為例
羅新 王化與山險——中古早期南方諸蠻歷史命運之概觀
魯西奇 西魏北周時代「山南」的「方隅豪族」
王建革 涇、(氵兵)發展與吳淞江流域的圩田水利(9一15世紀)
陳雯怡 「吾婺文獻之懿」——元代一個鄉里傳統的建構及其意義
王明珂 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時期雲南方志的文本與情境
陳居淵 18世紀漢學的建構與轉型
┅┅
藝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