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態補償作為一種新型的環境管理制度,既是國內外多個學科和領域的理論研究熱點問題,又是我國各級黨委政府決策和各地探索實踐的難點問題。這本《中國生態補償若干問題研究》龔高健著,本書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出發,運用經濟學、生態學、社會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尤其注重應用理論經濟學的視角,闡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研究、建立、完善生態補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並充分借鑒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科學界定生態補償的基本概念和內涵,深入分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生態補償的政策實踐以及國外探索實踐的啟示,並以排污權交易為例,系統分析我國生態補償的市場化途徑。在此基礎上,《中國生態補償若干問題研究》通過對福建省生態補償的實證研究,深刻剖析我國生態補償理論、政策、實踐三個層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從經濟、行政、法律、科技及文化五個方面闡述我國生態補償的制度優化,研究追蹤我國生態補償政策實踐的演化軌跡與提升路徑,為建立完善我國生態補償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
第二節 概念的界定
一、生態、生態學、生態經濟
二、生態系統、城鄉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服務
三、生態補償
第三節 理論與實踐意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評價
第一節 國外專家學者對生態補償問題的研究概況
一、生態補償問題的理論淵源及基本內涵
二、注重生態補償資金有效配置的研究
三、偏重生態補償市場化運作的研究
第二節 近20年國內學術界、理論界的研究進展
一、關於生態補償基礎理論的研究
二、關於重要區域和重點領域生態補償的研究
三、關於生態補償原則、標准與方式的研究
四、關於生態補償市場化問題的研究
第三節 對國內外生態補償問題研究的簡要評述
第三章 生態補償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一、馬克思主義自然生態觀的內容及特征
二、馬克思主義社會生態觀的內容及特征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對解決當前全球生態問題的啟示
第二節 公共產品理論
一、公共產品理論的概念及特性
二、正視「公地悲劇和「搭便車問題
三、環境保護的公共產品性質及對生態補償的效應
第三節 產權理論
一、產權理論內涵的一般解讀
二、「庇古稅路徑與科斯「產權路徑的比較分析
三、產權理論對生態補償的政策意義
第四節 生態資本理論
一、生態資本的定義及特征
二、企業、政府、社會公眾如何經營生態資本
三、積極探尋生態價值增值規律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概念的演進
二、正確把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三、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生態補償機制在我國的實施
第六節 生態文明觀
一、生態文明觀的內涵及特征
二、樹立生態文明觀的重大意義
三、樹立生態文明觀重在落實、重在建設
第四章 中國生態補償政策實踐的回顧與評述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
一、生態環境補償費政策
二、礦產資源稅及礦產資源補償費
三、扶貧政策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實施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
一、退耕還林(草)工程
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三、退牧還草工程
第三節 2000年開始試點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
一、生態公益林補償金政策
二、水資源費政策
三、生態移民政策
第四節 中國生態補償政策實踐的簡要評述
第五章 國外生態補償的政策實踐及啟示
第一節 制定生態補償相關法律政策
一、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法律政策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法律政策
三、濕地生態補償法律政策
四、農業政策中生態補償相關規定
第二節 多渠道籌集生態補償資金
一、政府埋單
二、征收生態補償保證金
三、實物補償
四、生態專項基金
第三節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
一、自組織的私人交易
二、開放的市場貿易
三、生態標記
第四節 國外生態補償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一、政府是生態補償建設的主導力量
二、市場作用的發揮是生態補償建立的關鍵
三、完善的法律是生態補償建立的重要基礎
四、建立區域合作機制是實現生態補償的重要方式
五、社區參與是生態補償建立的必要補充
六、嚴格有效的生態補償約束機制不可或缺
第六章 中國生態補償的市場途徑——以排污權交易為例
第一節 排污權與排污權交易
一、排污權、排污權交易的內涵
二、排污權交易的主要優勢
三、排污權分配的幾種方法
第二節 排污權交易的國際經驗
一、美國的排污權交易及經驗
二、歐盟的排污權交易及經驗
第三節 排污權交易在中國的實踐發展
一、起步嘗試階段(1987一2000年)
二、試點摸索階段(2001一2006年)
三、試點深化階段(2007一)
第四節 我國開展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
二、推進我國排污權交易的對策思路
第七章 中國生態補償的制度優化
第一節 生態補償的經濟制度優化
一、健全和完善排污收費制度
二、實施有效的生態稅收政策
三、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獎懲制度
四、利用市場交易模式對生態環境進行補償
五、建立生態環境資源經濟核算制度
六、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第二節 生態補償的行政制度優化
一、建立健全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二、完善政府在環保領域的投融資體系
三、以項目支撐發展新興產業,安置生態移民
四、推行社會補償制度
五、在政績考核中加入環保指標
第三節 生態補償的法律制度優化
一、從總體上來看
二、在實體法方面
三、在程序法方面
第四節 生態補償的科技制度優化
一、增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撐能力
二、提高生態和環保監測監管的技術支撐力度
三、建立一支生態和環保所需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
第五節 生態補償的文化制度優化
一、組織開展生態文化的理論研究
二、加大生態和環保宣傳教育力度
三、健全生態和環保公眾參與機制
第八章 中國省域生態補償的實證研究——以福建省為例
第一節 福建生態環境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生態環境總體比較優越
二、生態環境保護初見成效
三、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生態補償實踐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第二節 福建生態補償的總體框架
一、生態補償的指導思想
二、生態補償的基本原則
三、生態補償的總體思路
第三節 福建生態補償的重點領域
一、生態公益林的生態補償
二、江河流域的生態補償
三、飲用水源地的生態補償
四、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
五、旅游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
第四節 福建生態補償的保障體系
一、生態補償的組織保障
二、生態補償的制度保障
三、生態補償的資金保障
四、生態補償的技術保障
五、生態補償的社會保障
第九章 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本書的價值與創新點
一、本書的價值
二、本書的創新點
第二節 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附錄
一 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二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
三 江蘇省環境資源區域補償辦法(試行)
四 遼寧省人民政府對東部生態重點區域實施財政補償的政策
五 福建省閩江、九龍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六 福建省生態功能區划簡表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節 選題背景
第二節 概念的界定
一、生態、生態學、生態經濟
二、生態系統、城鄉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服務
三、生態補償
第三節 理論與實踐意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評價
第一節 國外專家學者對生態補償問題的研究概況
一、生態補償問題的理論淵源及基本內涵
二、注重生態補償資金有效配置的研究
三、偏重生態補償市場化運作的研究
第二節 近20年國內學術界、理論界的研究進展
一、關於生態補償基礎理論的研究
二、關於重要區域和重點領域生態補償的研究
三、關於生態補償原則、標准與方式的研究
四、關於生態補償市場化問題的研究
第三節 對國內外生態補償問題研究的簡要評述
第三章 生態補償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一、馬克思主義自然生態觀的內容及特征
二、馬克思主義社會生態觀的內容及特征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對解決當前全球生態問題的啟示
第二節 公共產品理論
一、公共產品理論的概念及特性
二、正視「公地悲劇和「搭便車問題
三、環境保護的公共產品性質及對生態補償的效應
第三節 產權理論
一、產權理論內涵的一般解讀
二、「庇古稅路徑與科斯「產權路徑的比較分析
三、產權理論對生態補償的政策意義
第四節 生態資本理論
一、生態資本的定義及特征
二、企業、政府、社會公眾如何經營生態資本
三、積極探尋生態價值增值規律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概念的演進
二、正確把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三、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生態補償機制在我國的實施
第六節 生態文明觀
一、生態文明觀的內涵及特征
二、樹立生態文明觀的重大意義
三、樹立生態文明觀重在落實、重在建設
第四章 中國生態補償政策實踐的回顧與評述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
一、生態環境補償費政策
二、礦產資源稅及礦產資源補償費
三、扶貧政策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實施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
一、退耕還林(草)工程
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三、退牧還草工程
第三節 2000年開始試點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
一、生態公益林補償金政策
二、水資源費政策
三、生態移民政策
第四節 中國生態補償政策實踐的簡要評述
第五章 國外生態補償的政策實踐及啟示
第一節 制定生態補償相關法律政策
一、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法律政策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法律政策
三、濕地生態補償法律政策
四、農業政策中生態補償相關規定
第二節 多渠道籌集生態補償資金
一、政府埋單
二、征收生態補償保證金
三、實物補償
四、生態專項基金
第三節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
一、自組織的私人交易
二、開放的市場貿易
三、生態標記
第四節 國外生態補償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一、政府是生態補償建設的主導力量
二、市場作用的發揮是生態補償建立的關鍵
三、完善的法律是生態補償建立的重要基礎
四、建立區域合作機制是實現生態補償的重要方式
五、社區參與是生態補償建立的必要補充
六、嚴格有效的生態補償約束機制不可或缺
第六章 中國生態補償的市場途徑——以排污權交易為例
第一節 排污權與排污權交易
一、排污權、排污權交易的內涵
二、排污權交易的主要優勢
三、排污權分配的幾種方法
第二節 排污權交易的國際經驗
一、美國的排污權交易及經驗
二、歐盟的排污權交易及經驗
第三節 排污權交易在中國的實踐發展
一、起步嘗試階段(1987一2000年)
二、試點摸索階段(2001一2006年)
三、試點深化階段(2007一)
第四節 我國開展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
二、推進我國排污權交易的對策思路
第七章 中國生態補償的制度優化
第一節 生態補償的經濟制度優化
一、健全和完善排污收費制度
二、實施有效的生態稅收政策
三、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獎懲制度
四、利用市場交易模式對生態環境進行補償
五、建立生態環境資源經濟核算制度
六、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第二節 生態補償的行政制度優化
一、建立健全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二、完善政府在環保領域的投融資體系
三、以項目支撐發展新興產業,安置生態移民
四、推行社會補償制度
五、在政績考核中加入環保指標
第三節 生態補償的法律制度優化
一、從總體上來看
二、在實體法方面
三、在程序法方面
第四節 生態補償的科技制度優化
一、增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撐能力
二、提高生態和環保監測監管的技術支撐力度
三、建立一支生態和環保所需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
第五節 生態補償的文化制度優化
一、組織開展生態文化的理論研究
二、加大生態和環保宣傳教育力度
三、健全生態和環保公眾參與機制
第八章 中國省域生態補償的實證研究——以福建省為例
第一節 福建生態環境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生態環境總體比較優越
二、生態環境保護初見成效
三、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生態補償實踐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第二節 福建生態補償的總體框架
一、生態補償的指導思想
二、生態補償的基本原則
三、生態補償的總體思路
第三節 福建生態補償的重點領域
一、生態公益林的生態補償
二、江河流域的生態補償
三、飲用水源地的生態補償
四、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
五、旅游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
第四節 福建生態補償的保障體系
一、生態補償的組織保障
二、生態補償的制度保障
三、生態補償的資金保障
四、生態補償的技術保障
五、生態補償的社會保障
第九章 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本書的價值與創新點
一、本書的價值
二、本書的創新點
第二節 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附錄
一 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二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
三 江蘇省環境資源區域補償辦法(試行)
四 遼寧省人民政府對東部生態重點區域實施財政補償的政策
五 福建省閩江、九龍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六 福建省生態功能區划簡表
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