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息法

中醫將息法
定價:126
NT $ 110
 

內容簡介

本書著眼于總結歷代中醫文獻將息法的內容,對中醫將息法的歷代沿革及其內容作了系統、全面的研究,著重分析了藥物煎煮將息、服藥將息和藥後將息等內容,包括煎藥方法、溶劑選擇、藥物處理、煎藥時間、煎藥程度、劑型選擇,服藥具體方法、服藥次數、服藥時間、服藥溫度,服藥後溫覆、藥後粥療、觀察出汗情況、觀察二便、觀察矢氣、藥後食物禁忌等輔助治療方法,同時,本書以古醫書和古代將息名方為分集論述。本書擴大了中醫將息法的範疇,豐富了將息法內容,並提出了獨特的理論見解,為中醫理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書適合中醫教學、科研、臨床以及中醫文獻研究人員學習和參考,特別適合中醫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參考和借鑒。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歷代醫家關于將息法的認識
第二節 中醫將息法概述
第二章 藥物煎煮
第一節 煎煮前藥物的處理
第二節 溶劑選用
第三節 煎藥時間與火候
第四節 煎法
第五節 煎藥用水量
第六節 煎藥器具
第三章 藥物服法
第一節 給藥途徑
第二節 服藥次數
第三節 服藥量
第四節 服藥溫度
第五節 服藥時問
第六節 劑型選擇
第七節 服藥藥引
第四章 藥後將息
第一節 藥後飲食將息
第二節 藥後觀察
第三節 藥後禁忌
第四節 藥後補救
第五節 藥後特殊將息
第六節 中藥分類將息
第五章 代表方將息
第一節 桂枝湯
第二節 小青龍湯
第三節 調胃承氣湯
第四節 大黃附子湯
第五節 小柴胡湯
第六節 白虎湯
第七節 理中丸
第八節 附子回陽散
第九節 參苓白術散
第十節 大補陰丸
第十一節 四神丸
第十二節 天王補心丹
第十三節 行軍散
第十四節 枳術丸
第十五節 蘇葶定喘丸
第十六節 十灰散
第十七節 桂枝茯苓丸
第十八節 烏頭湯
第十九節 鉤藤湯
第二十節 麥門冬湯
第二十一節 五苓散
第二十二節 茵陳蒿湯
第二十三節 隱君滾痰丸
第二十四節 木香檳榔丸
第二十五節 烏梅丸
第二十六節 瓜蒂散
第二十七節 神功散
第六章 古醫籍將息法
第一節 《傷寒雜病論》將息法
第二節 《肘後備急方》將息法
第三節 《小兒藥證直訣》將息法
第四節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將息法
第五節 《儒門事親》將息法
第六節 《脾胃論》將息法
第七節 《丹溪心法》將息法
第八節 《溫疫論》將息法
第九節 《醫宗金鑒》將息法
第十節 《臨證指南醫案》將息法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全世界人民所矚目,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除了對此感到自豪外,更應該倍加努力地學習它、繼承它、發揚它。

中醫學中的將息法,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有“養”之意,“息”有“停止、休息”之意,“將息”有“養息、休養”之意。作者認真研究了各時期代表性醫書的將息法,加以總結與創新,認為將息法是指藥物本身治療作用外一切有助于藥物發揮療效、有助于患者康復、有助于養生的輔助方法,是根據病位、病性、治法、臨床表現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方法。

療效是中醫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提高臨床療效已經成為中醫學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總結中醫將息法內容,輔助藥物發揮最佳療效,是提高臨床療效,也是促進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工作之一。

書中著眼于總結歷代中醫文獻將息法的內容,分為藥物煎煮將息、服藥將息和藥後將息等內容,包括煎藥方法、溶劑選擇、藥物處理、煎藥時間、煎藥程度、劑型選擇,服藥具體方法、服藥次數、服藥時間、服藥溫度,服藥後溫覆、藥後粥療、觀察出汗情況、觀察二便、觀察矢氣、藥後食物禁忌等輔助治療方法,同時,本書以古醫書和古代將息名方為分集論述。這些都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思想在中醫將息法中的體現。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本書創造性地發展了中醫將息法的範疇,使將息法內容豐富,提出獨特的理論見解,為中醫基礎理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素材。

參加本書編寫的所有同志都酷愛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善于獨闢蹊徑,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數年來辛勤不倦,遍閱古今將患法文獻,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與創新。本書不僅能幫助提高臨床療效,而且分析中醫將息之醫理,內容翔實,說理清楚,條目井然,便于查閱,故可以使讀者得其要領,其實用價值,不言而喻。此書于醫于民,均有裨益。

本書是一部具有理論價值、實用價值和文獻價值的中醫基礎研究專著。

有鑒于此,故為之序。

何任
2011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