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個玩意兒。”
這句話當然不是罵人,而是一個宣言。人當然不是玩意兒,不是機器,而是人。
在網絡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足夠的理由無限欣喜地擁抱互聯網。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互聯網那些不完美的設計卻是某種潛在的威脅……
為什麼如此多的暴民在社交網站上爭吵不休,很多罵人的髒話我們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可能從來不會使用,但在匿名網絡環境中卻漫天飛舞?
互聯網的本質真的就是免費嗎?為什麼在宣揚免費與共享的互聯網文化的籠罩下,蘋果以及皮克斯這樣的封閉“王國”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功?
當科學家們瘋狂地想讓超級智能機器人統治整個地球時,人類是否應該接受被機器化的命運?
拉尼爾認為,博客以及社交網站個人主頁的模式化設計,模糊了個體差異和多樣性。他警告人們,類似維基百科、Facebook和Twitter之類的Web2.0網站正在提升“群體的智慧”,降低了個體在網絡中的地位;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各種創意都失去了源頭,商業機構會把各種匿名的創意碎片聚合成自己的產品,並對其進行炒作,但人們已無法知道這些創意的真正來源;網絡的匿名性還會激發人性惡的一面,導致網站上經常充斥著網絡暴民掀起的各種口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