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支出(中國1978-2010)》是一本系統而深入地研究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著作,是作者楊繼長達近10年潛心研究的成果,是經濟理論與具體實踐密切結合的結晶。
本書對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支出的研究,遵循了由理論到實證的思路︰首先通過理論研究和模型分析探討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其次,通過國際比較,考察各國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尋求其中的共性因素和特例情況;再次,結合中國國情,分析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以及隱藏于其後的總量規模問題、結構問題和支出效率問題;最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提高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效果的具體建議。在具體研究中,本書始終圍繞“均衡增長”這一主題,通過理論、實證和應用三大部分展開論述,分析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和經濟增長最大的公共支出規模與結構,力圖說明最大化的均衡增長是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目標。
楊繼,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倫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先後就職于上海期貨交易所研發_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從事期貨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宏觀經濟研究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具有豐富的宏觀經濟理論與夾踐經驗。現在貴陽市工作,牽頭負責貴陽市融資、投資、商品交易平台建設、金融創新等工作。曾主持和參與國家級重點課題2項、上海市重點課題1項,出版專業著作3本,參與合作著作2本,在《經濟學動態》等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獲得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資助。
目錄
1 導言
1.1 經濟增長和公共支出
1.2 本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3 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的進一步研究方向
2 公共支出概述
2.1 公共支出的定義與分類
2.2 公共支出的職能
2.3 公共支出增長理論
3 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支出
3.1 經濟增長理論概述
3.2 公共支出對國民經濟的短期作用
3.3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長期作用
4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理論分析
4.1 歷史變遷中的公共支出和經濟增長
4.2 公共支出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和宏觀機制
4.3 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支出結構與規模
4.4 公共支出作用于經濟增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5 包含公共支出的內生增長模型
5.1 公共支出存在的必要性
5.2 內生于經濟增長的公共支出模型的設立與動態分析
5.3 公共支出流量與存量並存的內生增長模型
5.4 公共支出的結構性增長模型
6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國際比較
6.1 公共支出的國際比較
6.2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與分析
7 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7.1 公共支出增長概述
7.2 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檢驗
7.3 經濟增長中公共支出作用的總量與結構分析
7.4 積極財政政策下的公共支出
8 我國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的深層考察
8.1 基于資源配置的公共支出規模
8.2 促進經濟增長的公共支出規模
8.3 公共支出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9 提高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政策研究
9.1 明確公共支出的定位和範圍
9.2 合理控制公共支出總量規模
9.3 優化公共支出的結構
9.4 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附錄1 公共選擇中的公正與效率——公共支出隱含的一個悖論
附錄2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
附錄3 本書實證分析的國家列表
附錄4 實證模型有關數據
附錄5 1999~2002年經濟變量的季度數據
參考文獻
後記
1.1 經濟增長和公共支出
1.2 本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3 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的進一步研究方向
2 公共支出概述
2.1 公共支出的定義與分類
2.2 公共支出的職能
2.3 公共支出增長理論
3 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支出
3.1 經濟增長理論概述
3.2 公共支出對國民經濟的短期作用
3.3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長期作用
4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理論分析
4.1 歷史變遷中的公共支出和經濟增長
4.2 公共支出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和宏觀機制
4.3 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支出結構與規模
4.4 公共支出作用于經濟增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5 包含公共支出的內生增長模型
5.1 公共支出存在的必要性
5.2 內生于經濟增長的公共支出模型的設立與動態分析
5.3 公共支出流量與存量並存的內生增長模型
5.4 公共支出的結構性增長模型
6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國際比較
6.1 公共支出的國際比較
6.2 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與分析
7 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7.1 公共支出增長概述
7.2 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檢驗
7.3 經濟增長中公共支出作用的總量與結構分析
7.4 積極財政政策下的公共支出
8 我國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的深層考察
8.1 基于資源配置的公共支出規模
8.2 促進經濟增長的公共支出規模
8.3 公共支出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9 提高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政策研究
9.1 明確公共支出的定位和範圍
9.2 合理控制公共支出總量規模
9.3 優化公共支出的結構
9.4 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附錄1 公共選擇中的公正與效率——公共支出隱含的一個悖論
附錄2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
附錄3 本書實證分析的國家列表
附錄4 實證模型有關數據
附錄5 1999~2002年經濟變量的季度數據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經濟增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是宏觀經濟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命題,也是各國各地區著力追求的四大目標之一。理論研究中,無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或者新古典經濟學,還是內生增長理論,都從不同側面分析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各個因素和經濟增長的路徑。尤其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中,更要深化研究“兩只手”耦合的特殊問題。在今天經濟增長理論日趨豐富的情況下,特別是我國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進程中,能夠選擇一個較新的切入點,不斷深入下去,層層剝離,細致入微,系統分析,全方位研究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當前經濟理論研究中難能可貴的。
以公共支出作為研究經濟增長的切入點,不可避免地要研究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究竟起到何種作用,同樣也是經濟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命題。按照古典經濟學的觀點,政府作為“守夜人”,對市場運行和經濟增長不會起到任何顯著的作用。而凱恩斯所堅持的宏觀經濟學則否定了這一觀點,認為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政策等手段,對經濟的增長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特別在經濟蕭條時期,刺激性的財政政策更有利于拉動消費與投資,從而幫助經濟擺脫蕭條,迅速增長。凱恩斯的觀點,雖然被之後的新自由主義所批評,但在實踐中獲得了巨大的認可。許多市場經濟國家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凱恩斯的觀點,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市場經濟運行當中。可以說,在當今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僅僅以消極中立的姿態旁觀經濟運行,也幾乎沒有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不使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試圖熨平經濟周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化進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借鑒西方有益成分,梳理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更要肅清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深化研究有效發揮政府作用的問題。
必須認識到,我國政府具有極大的獨特性,即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的特殊國情和嶄新的道路。同西方國家對經濟干預從無到有,從松到緊不同,我國走過了一條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道路,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經過了從全面干預到小部分干預、從下達指令進行直接干預到利用宏觀政策影響經濟杠桿從而進行間接干預的變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是逐步放松和逐步減少並日漸優化的。1978年起,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初始探索,同時也標志著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開始呈現出一種不同于計劃經濟的特性。爾後所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更是應將政府的作用超越傳統市場經濟體系下的模式,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不斷減少和優化,政府對市場的作用更多地以非同于計劃指令的形式體現出來,其方式更多地運用間接途徑,但影響程度和影響範圍卻非常深遠,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之同時,政府卻起著主導作用。其間,公共支出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政府干預經濟的手段,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20世紀末,公共支出政策的執行經歷了積極財政政策到穩健財政政策的轉變,也在21世紀頭10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時以拉動內需的方式,使我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一枝獨秀,公共支出對經濟周期的熨平作用得以充分驗證,為世人矚目。
公共支出而不是單純的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強,反映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日益完善,也反映著政府職能的日益適應市場化和杠桿化進程,反映著我國逐步全面轉向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淡化和揚棄了計劃經濟的色彩。因此,研究經濟增長,研究公共支出,並不僅僅是兩個孤立或者是相互影響的因素,而是涵蓋了更多更廣的範圍,甚至可以說是涉及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的很大一部分領域。
我國在市場化進程中,運用公共支出等手段來轉變政府職能,已經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彰顯了非常大的進步。然而,正如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一樣,我國政府在運用公共支出等市場化調控手段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結構上尚需進一步的優化,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其效率的發揮和支出乘數的提高,這些不僅需要理論上的探討,更需要運用實證的方法予以解釋和說明,更要學者予以合理化建議。將公共支出運用于經濟增長領域,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反周期的經濟增長領域,探索實現經濟均衡增長之路要求下的公共支出規模與構成,這些問題本來就是值得探討的一個永恆主題。我很高興地看到,關于這個永恆的主題,已經有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個人還是我的女兒。我看著她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投身于經濟學的研究,一步一步地長大,非常感慨。她對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的研究經過了十年之久,從上個經濟周期的積極財政政策開始介入,到這個經濟周期的擴大內需政策的繼續深化,顯示了她多年的跟蹤與思考,顯示了她長時間的理論積澱與現實運用能力。這本書深入研究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情況,設計了嚴密的模型,進行了多方位的實證分析,努力將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更好地結合,還加上了多篇研究報告後才形成這樣一本比較有創見的著作。從她這本書中,我高興地感察她多年潛心研究的痕跡,可謂多年成果厚積薄發的展現。
似乎可以這樣評價,該項研究是國內目前關于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關系研究領域內力圖最為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之一,既有理論性,也有實踐性,既有綜合性,也有創新性和開拓性。有的學者認為它的不少內容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從主觀努力上看,本書盡求邏輯緊密、結構完整、內容系統、資料翔實、思路清晰、建議合理。因此,我非常高興為該書作序,向廣大讀者推薦。不僅因為作者是我的女兒,更重要的是我願意看到她多年的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多的人分享和借鑒。
當然,作為一位青年學者、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本書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足,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方面,尚需更大功力;在借鑒西方成熟模型與評述我國實際情況的結合方面,分析尚待深入,需要以更高的立足點和更成熟的視角,進行更加深刻的、帶有刨根問底式的研究。我衷心希望,我的女兒、本書的作者,能夠繼續深入下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再接再厲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與廣大讀者分享。
以公共支出作為研究經濟增長的切入點,不可避免地要研究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究竟起到何種作用,同樣也是經濟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命題。按照古典經濟學的觀點,政府作為“守夜人”,對市場運行和經濟增長不會起到任何顯著的作用。而凱恩斯所堅持的宏觀經濟學則否定了這一觀點,認為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政策等手段,對經濟的增長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特別在經濟蕭條時期,刺激性的財政政策更有利于拉動消費與投資,從而幫助經濟擺脫蕭條,迅速增長。凱恩斯的觀點,雖然被之後的新自由主義所批評,但在實踐中獲得了巨大的認可。許多市場經濟國家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凱恩斯的觀點,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市場經濟運行當中。可以說,在當今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僅僅以消極中立的姿態旁觀經濟運行,也幾乎沒有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不使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試圖熨平經濟周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化進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借鑒西方有益成分,梳理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更要肅清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深化研究有效發揮政府作用的問題。
必須認識到,我國政府具有極大的獨特性,即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的特殊國情和嶄新的道路。同西方國家對經濟干預從無到有,從松到緊不同,我國走過了一條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道路,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經過了從全面干預到小部分干預、從下達指令進行直接干預到利用宏觀政策影響經濟杠桿從而進行間接干預的變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是逐步放松和逐步減少並日漸優化的。1978年起,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初始探索,同時也標志著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開始呈現出一種不同于計劃經濟的特性。爾後所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更是應將政府的作用超越傳統市場經濟體系下的模式,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不斷減少和優化,政府對市場的作用更多地以非同于計劃指令的形式體現出來,其方式更多地運用間接途徑,但影響程度和影響範圍卻非常深遠,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之同時,政府卻起著主導作用。其間,公共支出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政府干預經濟的手段,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20世紀末,公共支出政策的執行經歷了積極財政政策到穩健財政政策的轉變,也在21世紀頭10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時以拉動內需的方式,使我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一枝獨秀,公共支出對經濟周期的熨平作用得以充分驗證,為世人矚目。
公共支出而不是單純的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強,反映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日益完善,也反映著政府職能的日益適應市場化和杠桿化進程,反映著我國逐步全面轉向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淡化和揚棄了計劃經濟的色彩。因此,研究經濟增長,研究公共支出,並不僅僅是兩個孤立或者是相互影響的因素,而是涵蓋了更多更廣的範圍,甚至可以說是涉及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的很大一部分領域。
我國在市場化進程中,運用公共支出等手段來轉變政府職能,已經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彰顯了非常大的進步。然而,正如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一樣,我國政府在運用公共支出等市場化調控手段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結構上尚需進一步的優化,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其效率的發揮和支出乘數的提高,這些不僅需要理論上的探討,更需要運用實證的方法予以解釋和說明,更要學者予以合理化建議。將公共支出運用于經濟增長領域,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反周期的經濟增長領域,探索實現經濟均衡增長之路要求下的公共支出規模與構成,這些問題本來就是值得探討的一個永恆主題。我很高興地看到,關于這個永恆的主題,已經有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個人還是我的女兒。我看著她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投身于經濟學的研究,一步一步地長大,非常感慨。她對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的研究經過了十年之久,從上個經濟周期的積極財政政策開始介入,到這個經濟周期的擴大內需政策的繼續深化,顯示了她多年的跟蹤與思考,顯示了她長時間的理論積澱與現實運用能力。這本書深入研究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情況,設計了嚴密的模型,進行了多方位的實證分析,努力將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更好地結合,還加上了多篇研究報告後才形成這樣一本比較有創見的著作。從她這本書中,我高興地感察她多年潛心研究的痕跡,可謂多年成果厚積薄發的展現。
似乎可以這樣評價,該項研究是國內目前關于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關系研究領域內力圖最為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之一,既有理論性,也有實踐性,既有綜合性,也有創新性和開拓性。有的學者認為它的不少內容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從主觀努力上看,本書盡求邏輯緊密、結構完整、內容系統、資料翔實、思路清晰、建議合理。因此,我非常高興為該書作序,向廣大讀者推薦。不僅因為作者是我的女兒,更重要的是我願意看到她多年的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多的人分享和借鑒。
當然,作為一位青年學者、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本書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足,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方面,尚需更大功力;在借鑒西方成熟模型與評述我國實際情況的結合方面,分析尚待深入,需要以更高的立足點和更成熟的視角,進行更加深刻的、帶有刨根問底式的研究。我衷心希望,我的女兒、本書的作者,能夠繼續深入下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再接再厲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與廣大讀者分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