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定地鄙薄《莊子》的人如何最終投向了《莊子》,一個真誠相信《莊子》的人又真的可以在現實世界里駕馭虛舟、逍遙往來嗎?——《逍遙游》從歷史人物與《莊子》的愛恨糾葛入手,在“務虛”地辨析《莊子》的要義之外,“務實”地描述出一幅幅“當《莊子》遭遇現實”的沖突畫面。
《逍遙游》還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作者熊逸以《莊子》的文本為線索,從歷史上復雜的闡釋與實踐中勾勒出道家學說恢弘的文化版圖,而跨學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們以全新的社會科學的眼光,以當代的人文素養,反觀兩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目錄
自序︰亂世讀莊子——從王先謙的兩篇序言說起
第一章 莊子的人和書
第二章 寓言之書——《莊子》的讀法
第三章 《莊子》關鍵詞之一︰逍遙
第四章 《莊子》關鍵詞之二︰齊物
第五章 《莊子》關鍵詞之三︰物化
第六章 《莊子》關鍵詞之四︰無知
第七章 《莊子》關鍵詞之五︰不得已
後記︰像人類學家那樣走進歷史——談談“中國思想地圖”系列的寫作緣起
第一章 莊子的人和書
第二章 寓言之書——《莊子》的讀法
第三章 《莊子》關鍵詞之一︰逍遙
第四章 《莊子》關鍵詞之二︰齊物
第五章 《莊子》關鍵詞之三︰物化
第六章 《莊子》關鍵詞之四︰無知
第七章 《莊子》關鍵詞之五︰不得已
後記︰像人類學家那樣走進歷史——談談“中國思想地圖”系列的寫作緣起
序
我這篇序言,要從一百多年前的另外一篇序言談起。
為一本書作序,常規的做法不外是發掘一下這本書的優點,尤其當這本書的作者和你是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圈子里的人,不過分吹捧就已經非常難得了。但凡事總有例外,在光緒二十年,當郭慶藩把自己辛苦編纂而成的《莊子集釋>委托王先謙作序的時候,後者卻令人驚訝地沒有給出任何一句好評。當然,王先謙的牢騷主要發在莊子本人身上,倒不是對郭慶藩有什麼意見——如果有的話,也只是暗示他說︰“對《莊子》這種書沒必要下太大的工夫。”
說起這兩人的關系,王先謙比郭慶藩大兩歲,卻和郭慶藩的伯父,即洋務運動的名人郭嵩燾是學問上的忘年之交,彼此常為對方的著述作序,字里行間從不吝惜最熱情洋溢的褒獎和推崇。從這層關系來看,郭慶藩反而像是王先謙的晚輩,不過後者按說也不該擺出倚老賣老的派頭,因為郭慶藩的這部書里沒少引用“家世父”的話,那可都是郭嵩燾的真知灼見,王先謙好歹也該給個面子。
更何況,當時的郭慶藩也並非伯父羽翼之下的無名小輩。他已經歷任地方要員,官聲赫赫,學問也很拿得出手,是研究文字學的一代名宿。當然,要是論起學問來,王先謙的造詣和聲望都遠在郭慶藩之上,他以經學知名當世,是大清帝國的一面思想文化的大旗。就在收到郭慶藩書稿的時候,王先謙剛剛就任湖南岳麓書院的山長,這是一個無論官、學兩途都很令人尊敬的職位。如此看來,這兩位學者型官僚似乎更應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才是。
郭慶藩看來倒是這麼想的,但誰都沒想到王先謙會寫出這樣一篇反常的序言。
時至今日,郭慶藩這部經過王孝魚先生的點校,被中華書局收錄進了“新編諸子集成”系列,成為我們研究
這篇序言很奇異地忽略了本來最不該忽略的學術問題,從一落筆就是感時傷世的調子,甚至悠悠然有幾分催人淚下的力量︰
“郭君子靜(郭慶藩字子靜)撰成《莊子集釋》.拿給我看,而這一年恰恰發生了東夷之亂,我不由得深深嘆息︰莊子當年也是有一肚子的不得已吧,他生逢亂世,不知道該拿這世界怎麼辦才好,于是精神彷徨于寥廓,辨析小大之無垠,窮究天地之終始,驚懼之下才寫下了這些文字。”
“鄒衍曾說︰‘儒者所謂的中國,只不過是廣袤天下之中的八十一分之一罷了。赤縣神州之外自有九州,都被海水環繞,外面更有大瀛海環繞著它們全部。’惠施也說︰‘我知道天下的中央在燕之北,越之南。’(這是—個頗為吊詭的說法,因為以傳統的地理觀念視之,燕在北方,越在南方。)莊子贊許這種說法,自己也說倏與忽鑿死了混沌,簡直就像預見了今天的世界局勢呀。這樣看來,莊子真是一位異人。
……
為一本書作序,常規的做法不外是發掘一下這本書的優點,尤其當這本書的作者和你是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圈子里的人,不過分吹捧就已經非常難得了。但凡事總有例外,在光緒二十年,當郭慶藩把自己辛苦編纂而成的《莊子集釋>委托王先謙作序的時候,後者卻令人驚訝地沒有給出任何一句好評。當然,王先謙的牢騷主要發在莊子本人身上,倒不是對郭慶藩有什麼意見——如果有的話,也只是暗示他說︰“對《莊子》這種書沒必要下太大的工夫。”
說起這兩人的關系,王先謙比郭慶藩大兩歲,卻和郭慶藩的伯父,即洋務運動的名人郭嵩燾是學問上的忘年之交,彼此常為對方的著述作序,字里行間從不吝惜最熱情洋溢的褒獎和推崇。從這層關系來看,郭慶藩反而像是王先謙的晚輩,不過後者按說也不該擺出倚老賣老的派頭,因為郭慶藩的這部書里沒少引用“家世父”的話,那可都是郭嵩燾的真知灼見,王先謙好歹也該給個面子。
更何況,當時的郭慶藩也並非伯父羽翼之下的無名小輩。他已經歷任地方要員,官聲赫赫,學問也很拿得出手,是研究文字學的一代名宿。當然,要是論起學問來,王先謙的造詣和聲望都遠在郭慶藩之上,他以經學知名當世,是大清帝國的一面思想文化的大旗。就在收到郭慶藩書稿的時候,王先謙剛剛就任湖南岳麓書院的山長,這是一個無論官、學兩途都很令人尊敬的職位。如此看來,這兩位學者型官僚似乎更應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才是。
郭慶藩看來倒是這麼想的,但誰都沒想到王先謙會寫出這樣一篇反常的序言。
時至今日,郭慶藩這部經過王孝魚先生的點校,被中華書局收錄進了“新編諸子集成”系列,成為我們研究
這篇序言很奇異地忽略了本來最不該忽略的學術問題,從一落筆就是感時傷世的調子,甚至悠悠然有幾分催人淚下的力量︰
“郭君子靜(郭慶藩字子靜)撰成《莊子集釋》.拿給我看,而這一年恰恰發生了東夷之亂,我不由得深深嘆息︰莊子當年也是有一肚子的不得已吧,他生逢亂世,不知道該拿這世界怎麼辦才好,于是精神彷徨于寥廓,辨析小大之無垠,窮究天地之終始,驚懼之下才寫下了這些文字。”
“鄒衍曾說︰‘儒者所謂的中國,只不過是廣袤天下之中的八十一分之一罷了。赤縣神州之外自有九州,都被海水環繞,外面更有大瀛海環繞著它們全部。’惠施也說︰‘我知道天下的中央在燕之北,越之南。’(這是—個頗為吊詭的說法,因為以傳統的地理觀念視之,燕在北方,越在南方。)莊子贊許這種說法,自己也說倏與忽鑿死了混沌,簡直就像預見了今天的世界局勢呀。這樣看來,莊子真是一位異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