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君子文化,源遠流長,影響至深至遠。
中國的君子文化創始于《周易》,形成于《論語》,提高于《孟子》、《苟子》。
《周易》以天地為參照,提出了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個基本概念,並且圍繞這兩個基本概念,確立了君子文化的基本框架。
孔子對于君子文化的重大貢獻,是在《周易》的基礎上,大大地擴展和豐富了君子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論語》確立了君子文化的基本規範,使君子文化成為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礎。中國的君子文化形成于《論語》。《大學》、《中庸》又對君子文化的思想涵義和理論意義作了重要闡發。《大學》側重于君子修養方面,《中庸》側重于君子境界方面。
到《孟子》,君子文化由于得到孟子“人之初,性本善”主張的支撐而更加貼近現實,愈益形象化。《苟子》則從化性起偽、追求完善的視野,多方面論述了君子理念,使君子文化進一步理論化。
經過孟子、荀子的提高和發展,中國古代的君子文化幾近完備。在完善的先秦儒家文化體系中,圍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主線,君子之學、君子之識、君子之德、君子之行愈加具體明晰。歷經千年積累,君子文化成為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主流文化。下面概略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