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

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董偉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20281
  • ISBN13:9787509720288
  • 裝訂:平裝 / 31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從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多學科視角出發,針對後危機時代凸顯的社會矛盾以及日本核危機造成的全球恐慌問題,從反思、批判的角度,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總結與梳理了當前對西方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對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結構關系的一系列理論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系統的分析,創新性地提出社會生產方式決定制度的選擇、社會結構決定經濟制度存在的形式和性質的理論觀點。《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作者董偉所選擇的制度—結構分析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為我們走出金融危機後重新審視新自由主義、尋求風險社會背景下評價核危機的視角開闢了新的理論空間。


董偉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4~1997年在吉林大學日本研究所攻讀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7年從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哲學系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社會政策、經濟社會學。近年來,在《世界經濟與政治》、《日本學刊》、《企業管理》、《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求是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部分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世界經濟導刊》、《工業經濟》、《工業企業管理》以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
 

目錄


自序
導論 制度與結構關系問題提出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第一節 制度選擇問題提出的背景
第二節 社會結構“維度”的設定對制度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 理論與現實意義
第四節 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第一章 經濟制度與社會結構理論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與理論研究範式
第二節 經濟制度及其選擇
第三節 結構理論及其維度
第二章 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及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理論與社會結構
第一節 自由主義及其經濟制度與結構維度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經濟制度選擇的結構維度
第三節 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理論與社會結構
第三章 全球化時代社會結構維度變化的特征及理論建構
第一節 全球化時代社會結構維度的變化特征
第二節 全球化時代經濟制度選擇與結構維度的分析
第三節 後危機時代的日本核危機與制度結構維度
第四章 馬克思的制度—結構理論與人的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關于經濟制度與社會結構的理論
第二節 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結構關系的本質
第五章 俄羅斯轉軌和拉美改革的經濟制度選擇與結構性障礙
第一節 俄羅斯的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轉型
第二節 拉美的經濟制度選擇與結構維度
第六章 中國經濟制度選擇的結構維度分析
第一節 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制度選擇
第二節 中國社會結構的特征
第三節 “中國模式”的形成及其矛盾
第四節 “中國模式”的特點
第五節 中國的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轉型
第六節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第七章 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結構關系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 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結構的一般關系
第二節 經濟制度選擇與社會結構的嵌入關系
第三節 行動、制度、結構
第四節 制度化與結構
第八章 結論︰對新自由主義的制度與結構評析
第一節 制度—結構理論述評
第二節 對新自由主義批判的視角
第三節 對新自由主義的客觀評價及新自由主義的未來
第四節 制度—結構理論及其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一書,研究的是當前對西方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課題之一——新自由主義。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走向後危機時代的背景下,研究這一課題尤為重要。國際馬克思大會主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教授熱拉爾‧杜梅尼先生認為,自由主義就是當代的資本主義。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揭示自由主義的目的就是對當今資本主義的走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因為在當今西方社會,自由主義是佔主導地位的思潮。這一思潮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如何看待日本的核危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同時也是全人類面臨的新挑戰。圍繞這一課題,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等從各個角度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形成了不同的理論體系。但探索這一課題的任務遠遠沒有完成。本書的作者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圍繞該課題展開研究的。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理論思潮,包括多個學派的理論體系,它對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講,自由主義在經濟領域被稱為經濟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分為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思潮足一種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從狹義上講,它是以哈耶克等人為代表的、倡導自由市場經濟的理論體系。近年來,自由主義思潮向西方乃至全球滲透。美國的里根主義、英國的撒切爾主義代表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復歸,影響了包括東歐、蘇聯、印度和中國在內的幾乎全球的每個角落。與此同時,弗朗西斯‧福山出版了《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一書,認為“自由民主制度也許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並因此構成‘歷史的終結”。福山的“歷史的終結”的斷言令人深思。可見,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自由主義這一在西方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當今社會的走向。為此,能否對新自由主義做出科學的評價,其意義顯然已遠遠超出了學術之爭。

自由主義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從文藝復興到英國洛克的早期自由主義,從法國的啟蒙思想到英國的古典自由主義,300多年來,西方政治、哲學領域的主流思想便是自由主義思想。其表現形式可以是一種哲學或一種政治信念,或者是一種社會體制建構。從一定意義上講,自由主義有其合理的成分,問題在于在全球化與自由化的兩股潮流中,少數發達國家處于主導地位.後發展國家在極其復雜的社會背景下面臨艱難的選擇。眾所周知,某一種文化背景的國家在接受另一種文化背景下滋生的政治主張時,出現難以融合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拉美等國家的私有化、市場化改革的失敗就是例證。

綜觀中西方學者對自由主義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自由主義本身。這主要是因為自由主義理論體系龐雜、門派林立,在這一領域進行拓展並非易事,但要對其本質進行深刻的揭示,就不能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因此,深入地對自由主義理論進行評析,應當在更為廣闊的視野下展開。在這一方面,本書作者從制度選擇與社會結構關系的理論視角研究自由主義理論體系,不失為一個有創意的選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