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腧穴所在部位及各穴所屬十二經流注順序編排,詳細介紹了361個經穴及47個經外奇穴的取穴方法,並配以圖片,指示穴位所在點。書後附穴位主治要點、十四經經絡循行圖和常用穴位索引,便於讀者查詢。本書圖文並茂,易查易記,可供中醫師、中醫院校學生及中醫愛好者學習參考。
腧穴學是針灸學的基礎。腧穴的准確定位對按摩和針灸的療效都有很大影響,是臨床治療疾病的關鍵。
中醫初學者和普通讀者對穴位的歸經並不熟悉,但對穴位所在位置略知。針對目前這種情況,本書特別按照腧穴所屬部位,將穴位分為頭頸部、上肢部、下肢部、胸腹部、腰背部、臀部穴位,再按照各穴所屬十二經流注順序進行編排。對於一些交界處的穴位,比如氣舍和缺盆,分別歸屬為頭頸部和胸腹部,之所以如此分類,主要參照了2006年頒布的國家標准《腧穴名稱與定位》的穴位描述法。
本書收錄了經穴、奇穴400余個,在編寫中盡量使圖文結合,所有穴位均有相應的圖片指示,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書後附穴位主治要點、十四經經絡循行圖及經外奇穴、常用穴位索引,便於讀者查閱。適合對經絡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