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業化、現代化是人類必經的社會歷史進程。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這一歷史進程,工業化、現代化正在廣泛而深刻地改變著中國,並將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命運與前途。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盡管極具特色,但它並不是孤立的。道不孤,必有鄰。與中國在歷史背景、發展階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東亞地區的國家,自近代以來也紛紛開啟了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它們的經歷如何、經驗教訓如何,是值得中國人民關注的。看看別人的路如何走過,把我們自己的路走得更好。
由房寧編著的《自由威權多元(東亞政治發展研究報告)》主要內容為東亞政治發展研究的緣起、方法和發現,明治維新︰日本現代化的出發點,明治體制︰推進日本工業化,佔領改革︰確立戰後多元民主政體等。
目錄
緒論 東亞政治發展研究的緣起、方法和發現
一 緣起︰從觀念回歸經驗
二 方法︰實證與比較的研究
三 發現︰東亞政治發展的階段性與規律性
日本︰多元一體的民主政治
第一章 明治維新︰日本現代化的出發點
一 “幕藩體制”的政治社會結構
二 從“黑船來襲”到明治維新
第二章 明治體制︰推進日本工業化
一 “四民平等”和“殖產興業”
二 “廢藩置縣”和“地稅改革”
第三章 民權論與國權論︰政治發展道路的探索
一 自由民權運動的興衰
二 明治憲法與日本近代國家的形成
三 大正民主運動
四 軍部“暴走”瓦解憲政體制
第四章 佔領改革︰確立戰後多元民主政體
一 盟軍主導下的三項改革
二 戰後新憲法︰重建憲政政體
三 政黨政治再生
第五章 “年體制”︰一黨支配的多元政治
一 “年體制”的形成及其特質
二 執政“三神器”︰“年體制”的維持機制
三 “年體制”的衰敗
四 多元一體政體的思考與探討
韓國︰漢江奇跡前後的三次變革
第一章 建國初期的探索與選擇
一 舶來的民主憲政
二 夾縫中的新政權
三 張勉政權的民主實驗與失敗
第二章 軍政體制創造漢江奇跡
一 “政治軍人”崛起,樸正熙奪權
二 《我們國家的道路》與韓國重建
三 漢江奇跡下的新社會結構
第三章 民主運動創建文民體制
一 進步力量的壯大與成熟
二 軍政集團與財閥集團關系的變化
三 民主運動推翻軍政體制
四 軍政體制瓦解的內部因素
五 文民體制下的民主發展
第四章 保守陣營復歸
一 民主改革中的問題
二 經濟改革失敗
三 “財閥帝國”出世
四 文民體制的經驗教訓
印度尼西亞︰多元社會中的政治進程
第一章 印尼現代化的歷史起點
一 殖民時代扭曲的政治經濟結構
二 民族振興意識興起
三 印尼社會的文化特質
第二章 自由民主遭遇“理想化陷阱”
一 建立“歐式”憲政框架
二 經濟遲緩和政治失序
第三章 探索“有領導的民主”
一 建立“有領導的民主”新體制
二 “有領導的民主”的實踐和失敗
第四章 “建國五基民主”推進工業化
一 標榜“建國五基”的蘇哈托體制
二 推動工業化起飛
三 威權體制下的政治發展
四 威權體制的瓦解和終結
第五章 多元民主改革
一 實施“美式”憲政改革
二 舉辦世界最大規模選舉
三 多元體制面對的經濟社會問題
第六章 多元體制下的治理與整合問題
一 地方自治對國家治理的挑戰
二 民主進程中的腐敗難題
三 印尼民主中的伊斯蘭因素
泰國︰君主制下的政治發展之路
第一章 封建古國的現代化起跑線
一 王朝正朔的權威性
二 體制變革的保守性
三 政治文化的傳統性
第二章 憲政體制下“泰人特性”民族國家建構
一 年民主革命︰從君主專制到君主立憲的轉型
二 年憲法與披汶的“領袖”政治
三 以“泰人特性”為核心的民族國家建構
第三章 “泰式民主”取代憲政體制
一 戰後泰國憲政體制的變動及其治理困境
二 沙立‧他納叻的“泰式民主”道路
三 曼谷王朝的九世王中興
第四章 “國王領導下的民主”
一 “爭取憲政運動”終結“家長”政治
二 七十年代泰國的多黨政爭與時局動蕩
三 “國王領導下的民主”︰三元制衡的政治格局
四 新興資本集團的崛起
第五章 “企業家政治”沖擊“政治家政治”
一 “政治家政治”衰落
二 多元政治的碎片化結構及其問題
三 他信‧西那瓦拉開“企業家政治”序幕
四 黃衫軍、紅衫軍之爭︰“企業家政治”的未來
新加坡︰穩定社會的政治變遷
第一章 斷裂社會中的新國家
一 斷裂的社會
二 高喊“默迪卡”的時代
三 新生國家的壓力與動力
第二章 行政主導體制推進現代化
一 建立有領導的憲政體制
二 完善行政主導體制
三 實現戰略性發展
四 “親民”與“親商”平衡
第三章 開放權力穩定轉型
一 多元社會的挑戰
二 轉變執政方式,適應政治轉型
三 安全有序的權力開放
第四章 新加坡政治轉型經驗探討
一 以經濟社會問題為政治導向
二 適應變革,提高執政能力
三 掌握優勢資源,服務社會民生
四 優先照顧基層,注重利益均衡
五 嚴行法治,構建多元和諧社會
結 語 政治發展問題的理論性探討
一 政治體系結構問題︰憲政體制、權力結構、利益結構
二 政治發展規律問題︰分散與集中循環
三 政治發展的差異性問題︰起點、環境、規模、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 緣起︰從觀念回歸經驗
二 方法︰實證與比較的研究
三 發現︰東亞政治發展的階段性與規律性
日本︰多元一體的民主政治
第一章 明治維新︰日本現代化的出發點
一 “幕藩體制”的政治社會結構
二 從“黑船來襲”到明治維新
第二章 明治體制︰推進日本工業化
一 “四民平等”和“殖產興業”
二 “廢藩置縣”和“地稅改革”
第三章 民權論與國權論︰政治發展道路的探索
一 自由民權運動的興衰
二 明治憲法與日本近代國家的形成
三 大正民主運動
四 軍部“暴走”瓦解憲政體制
第四章 佔領改革︰確立戰後多元民主政體
一 盟軍主導下的三項改革
二 戰後新憲法︰重建憲政政體
三 政黨政治再生
第五章 “年體制”︰一黨支配的多元政治
一 “年體制”的形成及其特質
二 執政“三神器”︰“年體制”的維持機制
三 “年體制”的衰敗
四 多元一體政體的思考與探討
韓國︰漢江奇跡前後的三次變革
第一章 建國初期的探索與選擇
一 舶來的民主憲政
二 夾縫中的新政權
三 張勉政權的民主實驗與失敗
第二章 軍政體制創造漢江奇跡
一 “政治軍人”崛起,樸正熙奪權
二 《我們國家的道路》與韓國重建
三 漢江奇跡下的新社會結構
第三章 民主運動創建文民體制
一 進步力量的壯大與成熟
二 軍政集團與財閥集團關系的變化
三 民主運動推翻軍政體制
四 軍政體制瓦解的內部因素
五 文民體制下的民主發展
第四章 保守陣營復歸
一 民主改革中的問題
二 經濟改革失敗
三 “財閥帝國”出世
四 文民體制的經驗教訓
印度尼西亞︰多元社會中的政治進程
第一章 印尼現代化的歷史起點
一 殖民時代扭曲的政治經濟結構
二 民族振興意識興起
三 印尼社會的文化特質
第二章 自由民主遭遇“理想化陷阱”
一 建立“歐式”憲政框架
二 經濟遲緩和政治失序
第三章 探索“有領導的民主”
一 建立“有領導的民主”新體制
二 “有領導的民主”的實踐和失敗
第四章 “建國五基民主”推進工業化
一 標榜“建國五基”的蘇哈托體制
二 推動工業化起飛
三 威權體制下的政治發展
四 威權體制的瓦解和終結
第五章 多元民主改革
一 實施“美式”憲政改革
二 舉辦世界最大規模選舉
三 多元體制面對的經濟社會問題
第六章 多元體制下的治理與整合問題
一 地方自治對國家治理的挑戰
二 民主進程中的腐敗難題
三 印尼民主中的伊斯蘭因素
泰國︰君主制下的政治發展之路
第一章 封建古國的現代化起跑線
一 王朝正朔的權威性
二 體制變革的保守性
三 政治文化的傳統性
第二章 憲政體制下“泰人特性”民族國家建構
一 年民主革命︰從君主專制到君主立憲的轉型
二 年憲法與披汶的“領袖”政治
三 以“泰人特性”為核心的民族國家建構
第三章 “泰式民主”取代憲政體制
一 戰後泰國憲政體制的變動及其治理困境
二 沙立‧他納叻的“泰式民主”道路
三 曼谷王朝的九世王中興
第四章 “國王領導下的民主”
一 “爭取憲政運動”終結“家長”政治
二 七十年代泰國的多黨政爭與時局動蕩
三 “國王領導下的民主”︰三元制衡的政治格局
四 新興資本集團的崛起
第五章 “企業家政治”沖擊“政治家政治”
一 “政治家政治”衰落
二 多元政治的碎片化結構及其問題
三 他信‧西那瓦拉開“企業家政治”序幕
四 黃衫軍、紅衫軍之爭︰“企業家政治”的未來
新加坡︰穩定社會的政治變遷
第一章 斷裂社會中的新國家
一 斷裂的社會
二 高喊“默迪卡”的時代
三 新生國家的壓力與動力
第二章 行政主導體制推進現代化
一 建立有領導的憲政體制
二 完善行政主導體制
三 實現戰略性發展
四 “親民”與“親商”平衡
第三章 開放權力穩定轉型
一 多元社會的挑戰
二 轉變執政方式,適應政治轉型
三 安全有序的權力開放
第四章 新加坡政治轉型經驗探討
一 以經濟社會問題為政治導向
二 適應變革,提高執政能力
三 掌握優勢資源,服務社會民生
四 優先照顧基層,注重利益均衡
五 嚴行法治,構建多元和諧社會
結 語 政治發展問題的理論性探討
一 政治體系結構問題︰憲政體制、權力結構、利益結構
二 政治發展規律問題︰分散與集中循環
三 政治發展的差異性問題︰起點、環境、規模、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