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選譯

貞觀政要選譯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裴汝誠 王義耀 譯注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50603871
  • ISBN13:9787550603875
  • 裝訂:平裝 / 23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它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王圭)、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太宗君臣論政的主要內容。在今日習見的該書通行本中,都包括十卷四十篇內容,按照君道、政體、任賢、求諫等分類安排,大體包括確定治國方針、接受歷代統治中的經驗教訓、培養封建統治的接班人以及精簡機構、選賢任能、謙遜謹慎、尊崇儒術等許多方面的具體材料。

《貞觀政要》一書的價值,首先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唐代的繁榮昌盛,當然是當時人民群眾辛勤勞動所創造的成果,但也應該說與貞觀年間唐代君臣的勵精圖治是分不開的。如果比較一下記載有關貞觀政事的各種歷史文獻,不難發現《貞觀政要》比之于新、舊《唐書》、《資治通鑒》、《唐會要》、《通典》等有不少地方更為詳盡生動,為我們學習和研究唐初的歷史提供了許多重要資料。其次,今天保存的明刻本《貞觀政要》,附有元至順四年(1333)臨川戈直所作集注,采集唐代柳芳、後晉劉晌、宋代宋祁、孫甫、歐陽修、曾鞏、司馬光、孫洙、範祖禹、馬存、朱黼、張九成、胡寅、呂祖謙、唐仲友、葉適、林之奇、真德秀、陳悖修、尹起莘、程奇等歷代二十二家著名大臣和史家、學者對該書的評論,這對于我們了解歷代思想的演變和該書的作用和影響也很有好處。再次,該書雖是作為封建統治者“治國安邦”的教材面目出現的,但今天只要正確對待,還能發現它有不少對我們有用的材料。比如貞觀年間對于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以魏徵為代表的直言諫諍和唐太宗前階段那種“兼听則明”、“從善如流”的態度、精兵簡政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倡節儉以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繁榮昌盛等方面的思想和資料,都對我們今天有啟發作用。
 

目錄

前言
君道第一篇
政體第二篇
任賢第三篇
求諫第四篇
納諫第五篇
君臣鑒戒第六篇
擇官第七篇
封建第八篇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篇
尊敬師傅第十篇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篇
規諫太子第十二篇
仁義第十三篇
忠義第十四篇
孝友第十五篇
公平第十六篇
誠信第十七篇
儉約第十八篇
謙讓第十九篇
仁惻第二十篇
慎所好第二十一篇
慎言語第二十二篇
杜讒邪第二十三篇
悔過第二十四篇
奢縱第二十五篇
貪鄙第二十六篇
崇儒學第二十七篇
文史第二十八篇
禮樂第二十九篇
務農第三十篇
刑法第三十一篇
赦令第三十二篇
貢賦第三十三篇
辯興亡第三十四篇
征伐第三十五篇
安邊第三十六篇
行幸第三十七篇
畋獵第三十八篇
災祥第三十九篇
慎終第四十篇
編纂始末
叢書總目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與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叢書編委會的同志與眾多專家學者通力協作、辛勤耕耘的結果。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漫長的歲月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今天,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整理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典籍,做到汲取精華,剔除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人們在正確認識民族歷史的同時,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使文明古國的歷史遺產得以發揚光大,這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而要做到這樣,對古籍進行整理與研究是重要的基礎工程。但是,整理與研究古籍僅作標點、校勘、注釋、輯佚還不夠,還要有今譯,使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願意去讀,都能讀懂,以便從中得到教益。

基于以上認識,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于1986年5月組成了以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三位同志為主編的《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編委會,確定了以全國十八所大學的古籍整理研究所為主力承擔這一看似輕易、實則艱巨的今譯任務。在第一次編委會議上,擬定了《凡例》、《編寫與審稿要求》、《文稿書寫格式》和一百余種書目。以每一種書為十萬至十五萬字計算,這套叢書大約有一千余萬字,應該說是一項大工程。經過一年的努力,完成了第一批三十六部書稿的譯注任務。在各研究所的專家與所長把關的基礎上,于1987年5月和7月,先後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召開了部分編委參加的審稿會,通過了二十五部書稿,作為《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與廣大讀者見面的第一批作品。與此同時,在1987年7月6日,邀請了在京的十幾位專家教授與編委會十幾位編委一起座談這套叢書與古籍今譯的問題。專家們肯定了今譯工作的必要性與深遠意義,並以他們數十年的教學科研和創作的經驗,說明今譯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是培養人才,使之打下堅實基本功的一種有效方法;專家們還對《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提出了寶貴的建議,這對當時的審稿工作和保證《叢書》的質量起了很好的作用。

實踐證明,古籍的今注不易,今譯更難。沒有對作品的深入、透徹的研究,沒有準確、通俗、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想做好今譯是不可能的。兩年多來,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在探索古籍的今注、今譯的道路上,做了一些工作。這部叢書的出版,是系統今譯的開始,說明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有了新的進展。更可喜的是,一批中青年學者參加了今注今譯工作,為古籍整理增添了新生力量,相信他們會在實踐中,在學習中,成長成熟。我希望,這套叢書的編委會和高校各古籍整理研究所要敞開大門,加強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聯系,征求他們和廣大讀者的意見,並向有真才實學而又適宜做今譯工作的專家學者約稿,以提高古籍譯注的水平,使《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的第二批、第三批作品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套以文史為主的大型的古籍名著今譯叢書。考慮到普及的需要,考慮到讀者對象,就每一種名著而言,除個別是全譯外,絕大多數是選譯,即對從該名著中精選出來的部分予以譯注,譯文力求準確、通暢,為廣大讀者打通文字關,以求能讀懂報紙的人都能讀懂它。我希望這套叢書能成為中小學教師的語文、歷史教學的參考書,成為大專院校學生的課外讀物,成為廣大文史愛好者的良師益友。由于系統的古籍今譯工作還剛剛起步,這套叢書定會有不少缺點、錯誤,也誠懇地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巴蜀書社要我為這套叢書寫序,我欣然接受了。我相信這套叢書不僅會使八十年代的人們受益,還將使子孫後代受益,它將對祖國的繁榮昌盛起到點滴的作用。最後借此機會向曾給予我們支持、幫助的專家學者和巴蜀書社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並殷切地希望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我們一同做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的整理工作,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再放異彩而努力!

周林
1987年10月于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