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機緣編選《隴上學人文存‧段文杰卷》,于我們是一樁幸事。這不僅是由此而對段文杰先生這樣一位年已望百的敦煌學耆宿的學術成就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治學思想上多所借鑒,獲益甚豐,愈讓我們高山仰止和心靈得到滋溉的是,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常常體現著對于一種事業執著的堅守探求精神和勇于開拓創新的遠見卓識,並以此而引領著這一事業走向更為廣闊光明的前程。他的學術成就,正如有學人禮贊的那樣︰“和莫高窟的敦煌學藝術的里程碑式成就密不可分”,“他的生命最強音和敦煌交織在一起。”
段文杰先生是繼常書鴻先生之後,獻身于敦煌事業的第二代“莫高窟人”的杰出代表。他1946年即到敦煌,在此後的30多年間,主要從事敦煌壁畫的修復和臨摹工作。其正式對敦煌石窟藝術進行理論性分析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段先生已經是歲過花甲的老人了。然而,讓人不能不感佩的是,正是源于這種數十年如一日手感心會的厚積薄發和“莫高窟人”民族精魂所具有的生命張力,他成竹在胸,發揚蹈厲,在不長的時間內寫出了一批極有真知灼見的論文,從而不但填補了敦煌學研究中的多項空白,亦為“莫高窟人”這一學術團隊的建設和我國的敦煌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豐碩的學術成果,在如下幾個方面尤顯突出。
一、開創了對敦煌石窟藝術較為全面的系統研究
二、開拓了敦煌壁畫臨摹經驗的科學總結
三、開拓了學術團隊及學科建設的發展道路
目錄
編選前言 杜琪 趙聲良
早期的莫高窟藝術
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藝術
唐代後期的莫高窟藝術
晚期的莫高窟藝術
敦煌彩塑藝術
榆林窟的壁畫藝術
敦煌早期壁畫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成就
試論敦煌壁畫的傳神藝術
形象的歷史——談敦煌壁畫的歷史價值
敦煌壁畫中的衣冠服飾
道教題材是如何進入佛教石窟的——莫高窟第249窟窟頂壁畫內容探討
談臨摹敦煌壁畫的一點體會
臨摹是一門學問
談敦煌壁畫臨摹中的白描畫稿
五十年來我國敦煌石窟藝術研究之概況
敦煌研究所四十年
敦煌研究院的方針和任務
附錄
段文杰年表
段文杰論著目錄
早期的莫高窟藝術
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藝術
唐代後期的莫高窟藝術
晚期的莫高窟藝術
敦煌彩塑藝術
榆林窟的壁畫藝術
敦煌早期壁畫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成就
試論敦煌壁畫的傳神藝術
形象的歷史——談敦煌壁畫的歷史價值
敦煌壁畫中的衣冠服飾
道教題材是如何進入佛教石窟的——莫高窟第249窟窟頂壁畫內容探討
談臨摹敦煌壁畫的一點體會
臨摹是一門學問
談敦煌壁畫臨摹中的白描畫稿
五十年來我國敦煌石窟藝術研究之概況
敦煌研究所四十年
敦煌研究院的方針和任務
附錄
段文杰年表
段文杰論著目錄
序
隴者甘肅,歷史悠久,文化醇厚。隴上學人,或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學者,或外來而其學術成就多產于甘肅者。學人是學術活動的主體,就《隴上學人文存》(以下簡稱《文存》)的選編範圍而言,我們這里所說的學術主要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存》精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甘肅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著作,每人輯為一卷,或標時代之識,或為學問之精,或開風氣之先,或補學科之白,均編者以為足以存當代而傳後世之作。《文存》力求以此叢集薈萃的方式,全面立體地展示新中國為甘肅學術文化發展提供的良好環境和隴上學人不負新時代期望而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的新貢獻,也力求呈現隴上學人所接續的先秦以來頗具地域特色的學根文脈。
隴原乃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人文學脈悠遠隆盛,純樸百姓崇文達理,文化氛圍日漸濃厚,學術土壤積久而沃,在科學文化特別是人文學術領域的探索可遠溯至伏羲時代,大地灣文化遺存、舉世無雙的甘肅彩陶、隴東早期周文化對農耕文明的貢獻、秦先祖掃六合以統一中國,奠定了甘肅在中國文化史上始源性和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漢唐盛世,甘肅作為中西交通的要道,內承中華主體文化燻陶,外接經中亞而來的異域文明,風雲際會,相摩相蕩,得天獨厚而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繁榮發達,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以來,甘肅相對于逐漸開放的東南沿海而言成為偏遠之地,反而少受戰亂影響,學術得以繼續繁榮。抗日戰爭期間作為大後方,接納了不少內地著名學府和學者,使隴上學術空前活躍。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更是為國家民族的新生而歡欣鼓舞,全力投入到祖國新的學術事業之中,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涌現出眾多知名專家,在歷史、文獻、文學、民族、考古、美學、宗教等領域的研究均居全國前列,影響廣泛而深遠。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幾次對當代學術具有重大影響的爭鳴,不僅都有甘肅學者的聲音,而且在美學三大學派(客觀派、主觀派、關系派)、史學“五朵金花”(史學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重點研究的歷史分期、土地制度史、農民戰爭史等五個方面的重點問題)等領域,隴上學人成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改革開放以來,甘肅學者更是如魚得水,繼承並發揚了關隴學人既注重學理求索又崇尚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形成了甘肅學者新的風範。宋代西北學者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乃中華學人貫通古今、一脈相承的文化使命,其本質正是發源于隴原的《易》之生生不已的剛健精神,《文存》乃此一精神在現代隴上得到了大力弘揚與傳承的最佳證明。
《文存》啟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在選擇人編對象時,我們首先注重了兩個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學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欲以此構成一部個案式的甘肅當代學術史,亦以此傳先賢學術命脈,為後進立治學標桿。此議為我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首倡,隨之得到政界主要領導、學界精英與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與政府大力支持,此宏願因此而得以付諸實施。
為保證選編的權威性,編委會專門成立了由十幾位省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著名學者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並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研討、發放推薦表格和學術機構、個人舉薦等多種方式確定人選者。為使讀者對作者的學術成就、治學特色和重要貢獻有比較準確和全面的了解,在出版社選配業務精良的責任編輯的同時,編委會為每一卷配備了一位學術編輯,負責選編並撰寫前言。由于我院已經完成《甘肅省志‧社會科學志》(古代至1990年卷,1990至2000年卷)的編輯出版工作,為《文存》的選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基本依據,加之同行專家對這一時期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研究,使《文存》能夠比較充分地反映同期內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狀況。
我們的願望是堅持十年,《文存》年出十卷,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達至百卷規模。若經努力此百卷終能完整問世,則從1949至2009年六十年間隴上學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獻身學術、追求真理的軌跡和脈絡或可大體清晰。如此長卷宏圖實為新中國六十年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全部成果的一個縮影,亦為此期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業績的一次全面檢閱,堪作後輩學者學習先賢的範本,是隴上學人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此一理想若能實現,百卷巨著蔚為大觀,《文存》和它所承載的學術精神必可存于當代,傳之後世,隴上學人和學術亦可因此而無愧于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並有所報于生養我們的淳厚故土。
因我們眼界和學術水平的局限,選編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未曾意料的問題,我們衷心期望讀者能夠及時教正,以使《文存》的後續選編工作日臻完善。
是為序。
範鵬 2009年12月26日
隴原乃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人文學脈悠遠隆盛,純樸百姓崇文達理,文化氛圍日漸濃厚,學術土壤積久而沃,在科學文化特別是人文學術領域的探索可遠溯至伏羲時代,大地灣文化遺存、舉世無雙的甘肅彩陶、隴東早期周文化對農耕文明的貢獻、秦先祖掃六合以統一中國,奠定了甘肅在中國文化史上始源性和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漢唐盛世,甘肅作為中西交通的要道,內承中華主體文化燻陶,外接經中亞而來的異域文明,風雲際會,相摩相蕩,得天獨厚而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繁榮發達,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以來,甘肅相對于逐漸開放的東南沿海而言成為偏遠之地,反而少受戰亂影響,學術得以繼續繁榮。抗日戰爭期間作為大後方,接納了不少內地著名學府和學者,使隴上學術空前活躍。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更是為國家民族的新生而歡欣鼓舞,全力投入到祖國新的學術事業之中,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涌現出眾多知名專家,在歷史、文獻、文學、民族、考古、美學、宗教等領域的研究均居全國前列,影響廣泛而深遠。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幾次對當代學術具有重大影響的爭鳴,不僅都有甘肅學者的聲音,而且在美學三大學派(客觀派、主觀派、關系派)、史學“五朵金花”(史學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重點研究的歷史分期、土地制度史、農民戰爭史等五個方面的重點問題)等領域,隴上學人成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改革開放以來,甘肅學者更是如魚得水,繼承並發揚了關隴學人既注重學理求索又崇尚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形成了甘肅學者新的風範。宋代西北學者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乃中華學人貫通古今、一脈相承的文化使命,其本質正是發源于隴原的《易》之生生不已的剛健精神,《文存》乃此一精神在現代隴上得到了大力弘揚與傳承的最佳證明。
《文存》啟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在選擇人編對象時,我們首先注重了兩個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學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欲以此構成一部個案式的甘肅當代學術史,亦以此傳先賢學術命脈,為後進立治學標桿。此議為我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首倡,隨之得到政界主要領導、學界精英與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與政府大力支持,此宏願因此而得以付諸實施。
為保證選編的權威性,編委會專門成立了由十幾位省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著名學者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並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研討、發放推薦表格和學術機構、個人舉薦等多種方式確定人選者。為使讀者對作者的學術成就、治學特色和重要貢獻有比較準確和全面的了解,在出版社選配業務精良的責任編輯的同時,編委會為每一卷配備了一位學術編輯,負責選編並撰寫前言。由于我院已經完成《甘肅省志‧社會科學志》(古代至1990年卷,1990至2000年卷)的編輯出版工作,為《文存》的選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基本依據,加之同行專家對這一時期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研究,使《文存》能夠比較充分地反映同期內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狀況。
我們的願望是堅持十年,《文存》年出十卷,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達至百卷規模。若經努力此百卷終能完整問世,則從1949至2009年六十年間隴上學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獻身學術、追求真理的軌跡和脈絡或可大體清晰。如此長卷宏圖實為新中國六十年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全部成果的一個縮影,亦為此期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業績的一次全面檢閱,堪作後輩學者學習先賢的範本,是隴上學人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此一理想若能實現,百卷巨著蔚為大觀,《文存》和它所承載的學術精神必可存于當代,傳之後世,隴上學人和學術亦可因此而無愧于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並有所報于生養我們的淳厚故土。
因我們眼界和學術水平的局限,選編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未曾意料的問題,我們衷心期望讀者能夠及時教正,以使《文存》的後續選編工作日臻完善。
是為序。
範鵬 2009年12月26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