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蒙台梭利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蒙台梭利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劉宇 @編/著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69833X
  • ISBN13:9787500698333
  • 裝訂:平裝 / 17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鐘啟泉、陸有銓、張華、胡惠閔,全國特級教師支玉恆 鄭重推薦

蒙台梭利是20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連續3年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她“跟隨兒童的腳步”,創立的幼兒教育法風靡全世界。

《和優秀教師一起讀蒙台梭利》是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解讀。

如果將蒙台梭利豐富的教育思想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跟隨兒童的腳步”。蒙台梭利的兒童觀是其整個教育思想的基礎和前提,正是兒童觀的變化帶來了教師觀念與行為及兒童與教師共同創造的課程的變化,進而帶來整個教育面貌的變化。基于這種認識,本書以兒童篇、教師篇和課程篇為框架嘗試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進行解讀。

在兒童觀上,蒙台梭利首先充分肯定了兒童的成長對于人類社會發展所具有的根本性價值,指出兒童的成長關乎人類未來,需要整個社會都給予關注和重視。兒童的成長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自我創造”,而不是“被創造”的過程。這一自我創造過程所遵循的特定秩序源于兒童內在的自然發展規律,表現為特定的敏感期,它們構成了兒童發展的“教學大綱”。在這個“大綱”的指引下,兒童通過他們獨特的“工作”獲得發展。盡管兒童發展的動力、秩序及途徑主要是由兒童的內在品質決定的,但假如沒有適宜的環境提供支持,甚至環境本身是壓抑阻滯兒童自發成長的,那麼兒童的成長也不能實現,或者會導致兒童心理的畸變。成人是兒童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兒童教育環境的主要營造者,作為專門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在蒙台梭利看來,教師是兒童成長過程的重要參與者、輔助者之一,而不是舊教育所認為的是兒童成長的決定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觀念和行為上都要做出不同于以往的轉變,從認識了解兒童、增強自身的修養開始,為從事新教育做好準備。在具體實踐中,如何實施教育、維持紀律及從事教學研究是教師首當其沖所要考慮的核心工作。

在教育方法的構建上,蒙台梭利堅持從兒童的發展特點出發,在授課方式、教學組織、師生關系方面提出了具體主張;從其一貫堅持的自由原則出發,把紀律同獎懲相剝離,將其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在教學研究方面則提出了“在喚醒智力生命中研究人”的命題。這些構成了“教師篇”的精髓。

“課程篇”展示的是蒙台梭利挑戰舊教育課程與生活相脫離之弊,在自身兒童觀、教育觀基礎上重構而成的課程體系的概貌。這個體系中包括感官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動作教育等內容,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為我們呈現了一幅與理論闡述同樣豐富的實踐圖景。
 

目錄

導讀︰跟隨兒童的腳步
【兒童篇】
兒童的成長關乎人類的未來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自我創造過程
0~6歲是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時期
教育應從兒童出生時就開始
兒童天生具有一種“吸收”文化的能力
兒童能夠自己教自己
兒童心中有一本自己的“教學大綱”
德佛里斯的蝴蝶與兒童發展的秩序
皮亞杰的錯誤與對敏感期的把握
兒童在敏感期的發展具有無意識性和整體性
兒童通過工作獲得發展
工作對于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比游戲更為重要
兒童的工作不同于成人的工作
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兒童工作會阻滯兒童的發展
為兒童發展提供適宜環境
讓人為創設的環境成為兒童自由的天堂
適宜的環境絕不意味著放任自流
適宜的環境令兒童“熱愛”而非“佔有”
為兒童創造一個特殊的世界
成人應作兒童心理發展的追隨者
兒童和成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
使自己成為一本打開的書
成人的不適當行為會引起兒童的心理畸變
【教師篇】
教師因參與兒童的成長而幸福
準備自己
教師要認識兒童、了解兒童
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準備好從專心致志工作的兒童身邊悄然走開
轉變教育觀念
促進兒童的整體發展而不僅是傳授知識
在相遇中喚醒生命而不是塑造生命
讓兒童自己去發現而不是灌輸
如何實施教育
兒童自身當中蘊含著構建教育方法的指導原則
授課應簡潔、明白、客觀
把不同年齡的兒童混合在一起
師生關系就像僕人與主人的關系
怎樣維持紀律
紀律必須通過自由而獲得
無獨立,不自由
獎勵和懲罰是靈魂的“板凳”
讓兒童學會對錯誤進行自我糾正
怎樣從事教學研究
教師應具備科學精神而不僅僅是科學技能
在喚醒智力生命中研究人
【課程篇】
生活即課程
感官教育是通向一切心理發展的大門
感官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發展價值
感官教育依靠的是教具而非教師能力
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原因在于他做了什麼
感官教育與智力教育是相互滲透的
幫助兒童自發地讀寫
從“學者的思路”到“牛頓的思路”
走向爆發式的書寫
能理解文字符號的意義才是閱讀
通過教具和游戲學算術
感官教具的延伸運用
游戲與教學相結合
動作教育
動作教育的目的是完善兒童的日常生活動作
動作的發展與心理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動植物培育、陶藝與建築
附錄︰本書所引用的蒙台梭利著作一覽
 

散文家梁衡先生認為閱讀是一種精神需求,如同吃飯一樣是一種物質需求。這種需求由低到高可分為六個層次︰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審美。如果說閱讀是人的一般需求,並無有無之別,只有層次之分的話,那麼以培養人為己任的教師,對于閱讀的需求理應較常人更為旺盛,閱讀所需到達的層次也理應較常人更高。為了契合這種閱讀需求,從內容來看,則沒有比閱讀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更為合適的了。

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是我們最應珍視的財富。這些財富就像火種一樣,能點燃激情,照亮前方,啟發教師發現和生成屬于他們自己的教育思想。雖然在某個特定階段,教育大師的思想和實踐總難免有著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但他們那些獨到的教育智慧無論在何時何地,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改革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大師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大師那里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以來,教育大師的典籍都是以學界的“自留地”的面貌示眾——不是太厚重,就是太專業;不是過于艱澀,就是晦澀難懂。教師僅僅仰望大師的背影就已經很吃力,遣論站到大師的肩膀上了!

由此,改變閱讀方式,和教育大師展開平等對話和交流,就成為教師經典閱讀的可能出路。而新的閱讀方式離不開相應的文本支撐。這里我很高興看到幾位年輕的教育研究者在嘗試做這一文本建構工作,並形成本套叢書的成果。

綜觀叢書各冊的編寫,不難發現,作者們力避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從中解讀出某思想“古已有之”式的結論,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試著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當然,從解釋學的角度看,當“挖掘”開始的時候,東西就已未必是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而是摻入了“挖掘者”想要傳達的東西。為此,作者們采取把“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並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給教師們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或者“重新挖掘”提供條件。

這樣的編撰思路決定了本套叢書的閱讀方式,不是以往的“領讀”——為經典提供一個權威解釋,帶領教師們去理解掌握,而是“共讀”——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一般,作者們就心有所感處談了他們的看法,也請讀者諸君就心有所動處談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因此,教師們不妨把編著者們的解讀看作“寫在書頁上的眉批”,他們寫下了他們的“眉批”,也請您寫下您自己的“眉批”。在這個意義上,書並未寫完,而是將在您的手中不斷續寫,不斷描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