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是“創立美國教育的首要人物”,被譽為20世紀東西方文化最具影響力的人。
★一本與眾不同的“杜威面對面”。
★他的教育哲學是一種生活哲學,直接應對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道德、社會、人性問題。
一線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他們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中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
“常青藤‧一本書讀懂世界教育家”叢書秉承“共讀”的編寫理念,我們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以“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並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讓教師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作者就有所感處談看法,教師就有所動處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對面的對話方式,貼近大師深入共讀,影響您的教學人生,從此刻開始!
在杜威教育影響如此巨大的今天,本書的重要努力之一,就是試圖在編排上體現杜威哲學與教育觀點之間的聯系,使用“意義閱讀”的方法,重新品評杜威的作品。遵循先哲學後教育、正反觀點並舉、新舊概念對比以及追求觀念一致的原則,聯系他的哲學觀,深入理解他的教育觀點。
目錄
導讀︰找到閱讀的樂趣
【解讀杜威︰我們真的知道嗎】
我們為什麼要知道
教育的目的是幫人獲得安全感
過去的方案之一︰“旁觀者”的教育誤區
“輕實踐、重理論”的傳統
經驗科學與理性科學在教育中的運用
“旁觀者”的知識觀
科學方法對教育的再認識
經驗思維的兩種作用
經驗的主動與被動
習慣的兩種作用
作為信念的思維
心智與習慣
反省思維的現代教育方案
實用主義的經驗論
反省思維的五個階段
反省可以克服選擇的武斷性
實用主義的認識論
思維活動是從疑難走向確定
【道德教育的解決之道】
倫理生活的科學教育方法
倫理學中的實驗方法
科學方法對道德生活的改造
倫理學與道德
“發現的”倫理學與“批評的”倫理學
習俗道德與覺悟道德
知情結合的道德
美德倫理學與美德教育
道德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理性與自然欲望
有關美德
美德與幸福
重新認識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評價理論
道德觀念與關于道德的觀念
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道德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我們追求什麼教育】
教育哲學的改造
現代教育的教育哲學
教育離不開教育哲學
教育無目的
經驗連續性原則對教育的價值
教育的外在目的與內在目的
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經驗
重新改造後的教育目的
知識與信息的聯系
教育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成長
教育活動意義的擴展
真正的興趣與不合理的興趣
教育中的自由與實用價值
改造後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學生與課程
方法和教材
【教師的社會使命是什麼】
改造後的教育性質
教育要培養相信和使用科學的人
民主教育是實現公平社會的工具
教育作用于社會的機制
自由文化與民主政治的關系
教育是建立和維護民主社會的最佳工具
科學對自由文化的促進作用
教師的社會使命
教師的社會責任
科學對教育的幫助
附錄︰部分杜威作品中譯本索引
【解讀杜威︰我們真的知道嗎】
我們為什麼要知道
教育的目的是幫人獲得安全感
過去的方案之一︰“旁觀者”的教育誤區
“輕實踐、重理論”的傳統
經驗科學與理性科學在教育中的運用
“旁觀者”的知識觀
科學方法對教育的再認識
經驗思維的兩種作用
經驗的主動與被動
習慣的兩種作用
作為信念的思維
心智與習慣
反省思維的現代教育方案
實用主義的經驗論
反省思維的五個階段
反省可以克服選擇的武斷性
實用主義的認識論
思維活動是從疑難走向確定
【道德教育的解決之道】
倫理生活的科學教育方法
倫理學中的實驗方法
科學方法對道德生活的改造
倫理學與道德
“發現的”倫理學與“批評的”倫理學
習俗道德與覺悟道德
知情結合的道德
美德倫理學與美德教育
道德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理性與自然欲望
有關美德
美德與幸福
重新認識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評價理論
道德觀念與關于道德的觀念
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道德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我們追求什麼教育】
教育哲學的改造
現代教育的教育哲學
教育離不開教育哲學
教育無目的
經驗連續性原則對教育的價值
教育的外在目的與內在目的
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經驗
重新改造後的教育目的
知識與信息的聯系
教育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成長
教育活動意義的擴展
真正的興趣與不合理的興趣
教育中的自由與實用價值
改造後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學生與課程
方法和教材
【教師的社會使命是什麼】
改造後的教育性質
教育要培養相信和使用科學的人
民主教育是實現公平社會的工具
教育作用于社會的機制
自由文化與民主政治的關系
教育是建立和維護民主社會的最佳工具
科學對自由文化的促進作用
教師的社會使命
教師的社會責任
科學對教育的幫助
附錄︰部分杜威作品中譯本索引
序
散文家梁衡先生認為閱讀是一種精神需求,如同吃飯一樣是一種物質需求。這種需求由低到高可分為六個層次︰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審美。如果說閱讀是人的一般需求,並無有無之別,只有層次之分的話,那麼以培養人為己任的教師,對于閱讀的需求理應較常人更為旺盛,閱讀所需到達的層次也理應較常人更高。為了契合這種閱讀需求,從內容來看,則沒有比閱讀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更為合適的了。
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是我們最應珍視的財富。這些財富就像火種一樣,能點燃激情,照亮前方,啟發教師發現和生成屬于他們自己的教育思想。雖然在某個特定階段,教育大師的思想和實踐總難免有著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但他們那些獨到的教育智慧無論在何時何地,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改革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大師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大師那里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以來,教育大師的典籍都是以學界的“自留地”的面貌示眾——不是太厚重,就是太專業;不是過于艱澀,就是晦澀難懂。教師僅僅仰望大師的背影就已經很吃力,遣論站到大師的肩膀上了!
由此,改變閱讀方式,和教育大師展開平等對話和交流,就成為教師經典閱讀的可能出路。而新的閱讀方式離不開相應的文本支撐。這里我很高興看到幾位年輕的教育研究者在嘗試做這一文本建構工作,並形成本套叢書的成果。
綜觀叢書各冊的編寫,不難發現,作者們力避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從中解讀出某思想“古已有之”式的結論,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試著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當然,從解釋學的角度看,當“挖掘”開始的時候,東西就已未必是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而是摻入了“挖掘者”想要傳達的東西。為此,作者們采取把“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並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給教師們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或者“重新挖掘”提供條件。
這樣的編撰思路決定了本套叢書的閱讀方式,不是以往的“領讀”——為經典提供一個權威解釋,帶領教師們去理解掌握,而是“共讀”——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一般,作者們就心有所感處談了他們的看法,也請讀者諸君就心有所動處談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因此,教師們不妨把編著者們的解讀看作“寫在書頁上的眉批”,他們寫下了他們的“眉批”,也請您寫下您自己的“眉批”。在這個意義上,書並未寫完,而是將在您的手中不斷續寫,不斷描畫。
……
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是我們最應珍視的財富。這些財富就像火種一樣,能點燃激情,照亮前方,啟發教師發現和生成屬于他們自己的教育思想。雖然在某個特定階段,教育大師的思想和實踐總難免有著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但他們那些獨到的教育智慧無論在何時何地,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改革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教師如何接近教育大師,如何與大師建立沒有隔閡、沒有阻礙的溝通渠道,如何從大師那里汲取教育滋養,是一個至關重要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以來,教育大師的典籍都是以學界的“自留地”的面貌示眾——不是太厚重,就是太專業;不是過于艱澀,就是晦澀難懂。教師僅僅仰望大師的背影就已經很吃力,遣論站到大師的肩膀上了!
由此,改變閱讀方式,和教育大師展開平等對話和交流,就成為教師經典閱讀的可能出路。而新的閱讀方式離不開相應的文本支撐。這里我很高興看到幾位年輕的教育研究者在嘗試做這一文本建構工作,並形成本套叢書的成果。
綜觀叢書各冊的編寫,不難發現,作者們力避以任何既定的理論框架去“框”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從中解讀出某思想“古已有之”式的結論,而是回到經典作品本身,試著挖掘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東西。當然,從解釋學的角度看,當“挖掘”開始的時候,東西就已未必是教育大師本人試圖傳達的,而是摻入了“挖掘者”想要傳達的東西。為此,作者們采取把“挖掘”出來的東西和原初的東西(即經典作品中的原文)一並呈現的方式,不僅說明挖出了什麼,還說明挖掘之前的樣子,給教師們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再挖掘”或者“重新挖掘”提供條件。
這樣的編撰思路決定了本套叢書的閱讀方式,不是以往的“領讀”——為經典提供一個權威解釋,帶領教師們去理解掌握,而是“共讀”——猶如面對面就某教育大師的經典作品一起閱讀討論一般,作者們就心有所感處談了他們的看法,也請讀者諸君就心有所動處談談所見,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因此,教師們不妨把編著者們的解讀看作“寫在書頁上的眉批”,他們寫下了他們的“眉批”,也請您寫下您自己的“眉批”。在這個意義上,書並未寫完,而是將在您的手中不斷續寫,不斷描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