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

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
定價:240
NT $ 72
  • 作者:汪亮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458585
  • ISBN13:9787807458586
  • 裝訂:平裝 / 30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要不要建立面向全球的戰略?建設國際貿易中心與一國的全球戰略存在怎樣的內在關系?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內涵、外在形式和生成條件是什麼?由汪亮所著的《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作者利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手段,第一次將國家建設國際貿易中心與建設現代化工業強國和在本世紀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地結合起來,系統地闡述了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論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學性和理論性,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實務者和理論工作者的重要參考著作,非常值得一讀。


汪亮︰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常務副所長。1956年9月出生于上海,經濟學碩士。曾先後擔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現代流通研究中心副主任、社科院流通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所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在國家和省市級核心理論報刊上發表與產業經濟學流通經濟方向的相關論文近百篇,是我國流通領域較有影響的專家學者。
 

目錄

序厲無畏
自序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研究意義與研究現狀
第一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研究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的問題提出
二、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對問題研究的意義
三、基于國際地位和國家戰略角度的思考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
一、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相關文獻
二、對當前學界各種觀點的理論綜述
三、國內外研究的成果與不足
第二章 研究國際貿易中心的理論基點
第一節 古典經濟學與新貿易學理論
一、古典經濟學的外部性與集聚經濟理論
二、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貿易學理論
第二節 經濟地理學與城市經濟學理論
一、經濟地理學的區位差異性與區位選擇理論
二、城市經濟學產業與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理論
三、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成本理論
第三節 相關理論對貿易中心生成的影響
一、從古典重商主義角度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
二、從古典學派角度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
三、從凱恩斯派角度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
四、從結構主義角度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
五、從新增長理論角度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
第二部分 總論
第三章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定義和分類
一、國際貿易中心的定義
二、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分類
三、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特點
第二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主體特征
一、具有合理的產業結構配比
二、具有龐大的國內外商貿體量
三、服務貿易比重不斷增加
四、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
五、具有理想便捷的區位優勢
六、具有比較高的國際化程度
七、具有較為完整的市場體系
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實力
第三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形成的條件
一、具有通商口岸的區位優勢條件
二、具有高度發達的產業基礎條件
三、具有消費能級大、腹地市場廣的條件
四、具有產業形態科學落地的條件
五、具有孵化本土跨國公司的條件
六、具有提供貿易便利化政策條件
七、具有維護公平交易的司法條件
八、具有包容外來文化的條件
第四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內涵
一、具備強大的國際消費功能
二、具備一流的商品流通功能
三、具備國際的商貿商務功能
四、具備豐富的國際會展功能
五、具備創新研發和信息功能
六、具有管理制度創新的功能
第五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外在形式
一、會展體驗中心和訂單交易中心
二、價格掌控中心和規則制訂中心
三、指數發布中心和金融創新中心
四、國際消費中心和要素交易中心
五、供需信息中心和貨幣結算中心
六、品牌培育中心和創意發明中心
第六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評價標準的實證研究
一、國際貿易中心城市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構建
二、運用模糊綜合層次方法測算過程
三、對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城市的實證分析
第四章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 從國家層面審視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的戰略地位
一、具有我國實現和平發展的長期戰略地位
二、具有我國參與國際間合作與競爭的地位
三、具有全球化背景下配置世界資源的地位
四、具有服務于本國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地位
五、具有引領國內區域間發展差異化的地位
六、具有促進沿江經濟帶發展、做強“長三角”的地位
第二節 以科學發展觀眼光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戰略作用
一、具有加快促進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二、具有加速和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
三、具有促進我國商貿現代化變革進程的作用
四、具有促進傳統制造業加快技術進步的作用
五、具有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話語權的作用
六、具有促進和引領國內終端消費發展的作用
七、具有加快我國服務貿易國際化發展的作用
八、具有促進我國要素市場培育和發展的作用
九、具有主導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戰略作用
第五章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經驗借鑒
第一節 全球性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一、倫敦︰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脫穎而出
二、紐約︰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崛起
三、東京︰創新帶動下的商貿強國戰略
第二節 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一、新加坡︰區位優勢依賴下蓄勢後發
二、香港地區︰利用自由化便利化迅速發展
第三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發展特點和趨勢
一、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
二、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發展壯大的特點
三、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發展現狀
四、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發展趨勢
五、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對未來的影響
第四節 主要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經驗啟示
一、全球性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是一國工業化高度發展的結果
二、全球性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客觀反映
三、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是由國家布局實施的國家戰略
四、城市區位仍然是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布局的首要選擇
五、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必定是本土跨國公司的孵化基地
第五節 我國商貿國際地位由強轉弱的歷史沿革
一、我國漢唐時期在世界上的商貿影響力
二、後清時期閉關鎖國導致我國綜合國力衰弱
三、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在國際商貿中的地位
四、改革開放後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商貿現狀
第六節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貿易戰略中的差距
一、缺乏流通強國的思想理念與戰略目標
二、缺乏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與戰略布局
三、缺乏商貿便利化的金融與財稅制度環境
四、缺乏需求主導型的科技原始創新機制
五、缺乏本土跨國公司聚合與孵化的環境
六、缺乏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精英群體
七、缺乏促進我國商貿國際化的誠信環境
八、缺乏本土企業走出去的配套服務和政府環境
第六章 對中國創建國際貿易中心的戰略思考
第一節 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戰略選擇
一、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戰略定位
二、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總體思路
三、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戰略原則
四、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
五、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戰略步驟
第二節 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務
一、加快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規劃布局
二、提高市場開放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
三、構建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現代市場體系
四、實現商貿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力
五、提升國內外商貿主體吸納力和集中度
六、完善與國際貿易規則相對接的法務環境
七、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的政府管理體制
第三節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力
一、基于投人產出表的國際貿易影響分析框架
二、可促進一國工業化的可持續發展
三、可推動原始創新及其技術的進步
四、可加快一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五、可加快一國產業金融的不斷創新
六、可加快一國航運業的國際化水平
第四節 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模式與布局
一、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戰略模式選擇
二、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空間戰略布局
三、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布局的戰略構想
第七章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戰略時機判斷
第一節 歐美國家面臨的發展局勢
一、經濟危機導致需求萎縮
二、經濟不振導致失業率高企
三、美元的主導地位發生動搖
四、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孕育之中
第二節 日本面臨的經濟發展局勢
一、外向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二、經濟發展面臨資源瓶頸約束
三、對海外市場依賴進一步加劇
四、科技創新正在孕育新興產業
第三節 東南亞國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開始抬頭
二、發展中國家正在逐漸崛起
三、新興市場日益受到世界矚目
四、生產要素正在向外不斷釋放
第四節 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
一、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
二、工業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三、擴大了國際競爭與合作
四、轉型發展時機恰逢其時
第八章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布局的戰略比較
第一節 上海作為全球性國際貿易中心的比較優勢
一、上海的資源稟賦
二、上海的發展定位和發展任務
三、上海建設全球性國際貿易中心的比較優勢
四、上海與天津和香港的角色錯位
第二節 天津作為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的比較優勢
一、天津的資源稟賦
二、天津的發展基礎
三、與上海、香港的角色錯位
第三節 香港作為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的比較優勢
一、香港資源稟賦
二、香港的比較優勢
三、香港戰略定位的調整
第四節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戰略布局的SSM分析
一、SSM理論的基本原理
二、SSM模式的數學模型
三、產業競爭力SSM分析
四、SSM分析的戰略判斷
第九章 中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對策措施
第一節 樹立貿易強國的思想理念
一、形成上下一致的戰略共識
二、形成國家級的工作平台
三、形成上下對接的推進機制
第二節 布局全球化的戰略規劃
一、開展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布局規劃
二、聚焦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設
三、明確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戰略任務
第三節 創建法治化的市場環境
一、在規劃城市開展國際貿易規制試點
二、在規劃城市進行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三、在規劃城市強化政府的服務與監管
第四節 構建便利化的貿易環境
一、在規劃城市逐步取消各類貿易壁壘
二、努力培育國際化的本土企業主體
三、完善與國際對接的金融服務體系
四、加強國際航運的功能建設,提升服務能級
第五節 營造國際貿易中心的人文環境
一、在規劃城市積極引進國際組織和機構
二、在規劃城市積極營造國際的宜居環境
三、在規劃城市積極創建國際性消費高地
第六節 加快制定工業化發展的戰略規劃
一、以比較優勢實現產業的戰略分工
二、以資源稟賦加快各地的工業布局
三、國家要優化工業投資的政策環境
第七節 建立多邊合作的經貿機制
一、積極創建海外的貿易代理機構
二、強化駐外機構的貿易服務功能
三、建立多邊合作與貿易對話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自1999年起,我就一直想圍繞我國的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問題,開展一項系統的研究,也非常想將多年來的20多項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和陸陸續續在理論報刊上發表的數十篇文章進行一次梳理,將多年來積累形成的觀點撰寫成書。然而,終因長期以來擔任科研單位的行政工作,整天陷于沒完沒了的事務堆中,而一直沒有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雖然從2006年起翻閱了大量中外參考書籍、訪問了一些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中心城市、與中外專家保持長期的溝通和交流後,擬定了《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書的寫作大綱,但仍然是寫寫停停,進展甚慢。有時候還經常忘記前段時間是否把眼下正在寫的內容和觀點寫進去,是否會形成文字上的重復,並為此而感到苦惱。

自從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快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以後,這些問題常常纏繞在我的心頭。經濟發展方式為啥要轉變?如何轉變?向什麼方向轉變?產業的結構到底怎麼調?是按照傳統的縱向產業鏈調,還是調到以前沒有涉及的產業領域中去?或是按照產業橫向連接來調,以此來找到新的突破口?所有這些思考最終都匯集到一個點上,那就是必須將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到以資源配置為目的,以需求為導向,以現代流通為核心,帶動並促進科學技術發展,一、二產業升級進步,服務業加速發展的方向上來,使投資、進出口、消費三大領域實現均衡發展,而這其中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將發揮重大的作用。這些都成為了鞭策我加快本書寫作的內生動力。

2007年底全球爆發的經濟危機,給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再次成為上下共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各級政府、學界、工商界都在為此而努力。2010年暑期我扔掉了所有的煩心事,利用8月份一個月的假期,在2009年完成的寫作大綱的基礎上,一口氣完成了《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一書的初稿。之後,又斷斷續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對初稿進行了修改。

從相關文獻中查閱到,1992年上海市委、市府曾經提出,建設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國際航運的“四個中心”的目標。2009年4月國務院19號文件,確定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要求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現代國際大都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破資源環境承栽能力制約,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繼續發揮上海在全國的帶動和示範作用。這就為建設我國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眼下,學界和實務界對建設我國的國際貿易中心多有論著,提出了不少有見地的學術觀點,不過一般都是立足于自身的學科領域或專業條線,強調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性,還鮮見從國家的戰略層面來加以系統的研究,這同我們現在的許多學科建設缺乏多學科的交融有關。而本書的一個特點,就是以多學科的交融來審視當前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國家戰略。把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其實說到底完全是為了通過現代工業化進程,加快實現中國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通過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戰略決策,以增強國內外貿易的戰略手段,加快中國對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配置與利用,促進中國傳統工業體系向現代工業體系的轉型,促使“中國制造”完成向“中國創造”的戰略轉變,並進而促使中國在現代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始終保持可持續的發展。這是國家在21世紀的宏偉戰略。而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需要國家對各項戰略資源的集成。換句話說,要實現中國現代工業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一定離不開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戰略實施,兩者之間互為依托、互為支撐。與此同時,隨著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發展,一定會對金融創新和航運的國際競爭力提出要求。但無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也好,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好,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也好,都是為了支撐中國現代工業化可持續發展服務的,需要整個國家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戰略資源集成。所以筆者認為,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一定會成為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

學界很多人認為,“國際貿易中心”的概念不太準確,而提出“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倒是更為科學。我十分同意這個觀點。因為︰第一,既然我們講要對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配置和利用,那光講國際貿易還是不行的;第二,既然是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建設,那麼這個城市不僅是國際貿易的戰略高地,同樣也應該是國際消費的高地。我們不僅需要有外需,同樣更需要積極地發展內需。那麼,本書書名和書中的許多提法為何仍然采用“國際貿易中心”的提法呢?這是因為,很多人眼下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提法,換一個新的提法,可能會引起歧義,反而延緩了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進程。好在人們對國際貿易中心的概念和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性大致還是認同的,我們可以借此來充分闡述現代國際商貿流通在國家戰略資源集成中的戰略意義,也可以規避許多不必要的爭議。

1992年上海市委、市府提出“國際貿易中心”的概念時,我國的整個經濟環境仍以外貿為重點,盡管這在當時非常必要,但也是今天形成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原因乏一,這正是需要我們調結構的重點領域。而“貿易”一詞,是新中國建立後長達30年的計劃經濟時期內外貿分割所形成的特定語境。“貿易”一詞的英語單詞為“bus-mess”,意思包括了外貿和內貿,內外貿是合一的。而我國“貿易”一詞一般特指對外貿易,對內貿易的專用詞一般為“批發”和“零售”。也有將零售專門從對內貿易中單列開的。我國建設國際貿易中心,不僅要將它建成我國對外貿易的高地、國際間轉口貿易的高地,而且還要將它建成國際消費大都市。如果將來有可能將“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調整為“國際商貿中心”建設,那麼就將會使我國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的目標從我國的特定語境層面變得更為清晰,而不再局限于對外貿易的狹窄領域中。在過去若干年的許多同行的研究報告中,也可以看出由于受“貿易”一詞的局限,因而對國際貿易中心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對外貿易的層面,內貿方面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批發和零售。內外貿研究和實務常常得不到融合。如果明確了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的目標,非常有利于我們下一步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也便于決策和實務部門從內外貿融合的層面去思考與操作。

筆者撰寫本書過程中,前階段非常緩慢,後階段又快得像“沖刺”,難免考慮欠周,再加上學術水平有限,若有不當之處,懇請學界同行以及廣大讀者指正。

2010年12月15日
于上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