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你強,是因為人關系多

人際關系的好壞,有時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人生的成敗。我們在面對許多問題時,大都會問詢或請托他人,目的肯定是為了有一個理想的結果。無論誰,不管他能力有多強,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人生時,都會感到單打獨斗的局限。所以更有人說,一個人力量的強大與否,不完全取決于他的學識和勤奮,而取決于他的社會關系的多募。

親戚師友會讓你變得更強

在人的全部社會關系中,親戚師友最可靠,最受托也更盡力。有人說,親戚師友不利于共事,是說親戚師友間,因為關系微妙,在面對利益沖突時,很難處理妥當,不傷情份。所以,只要排開利益沖突,親戚師友的親密性就不會受損,就會轉而成為你工作、生活中的強援。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在遇到輕松時,首先想到的是找親戚師友幫忙的原因。

本書以清代名士梁章鉅的《稱謂錄》為底本,在進行白話譯注的基礎上,補錄當代南北各地對親戚、師友的稱呼而成。在條目的選取上,我們摒棄了部分生僻和已然消失的稱呼,增補了當代稱呼和部分方言,使之更貼近和符合當代人的閱讀需要和實際生活需要,書中貫用了堂、表兩條線索,脈脈相承,一目了然。除了親戚、師友間的正確稱呼問題,本書還對族譜、碑銘等也提供了詳實的材料,是讀書、寫作、日常交往中必備的工具讀本。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當我們遇到為難的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找親戚幫忙,姑爺佷舅、堂表師親,再遠的關系也不會漏掉。但是平常,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願花心思去理清這種或系于血親,或成于姻親的人脈關系。有時明知是親戚,卻不能正確地稱呼對方。諾諾而對,這是很多人都曾遇到的尷尬事。

在決定人生成敗的許多因素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親戚關系又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最可靠的一種想想自己周圍許多人,在許多重大問題上,他們的成功其實大都得益于親戚的持久關照同時,在化解人生突然出現的危厄時,更多人則會感覺到只有親戚的援助之手才最有力。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作為親戚,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無論親密程度,還是可信度,都是最高的,所以世間會有“不看僧面看佛面”之說。

《親戚是貴人》一書,是以清代名士梁章鉅的《稱謂錄》為底本,在進行白話譯注的基礎上,補入了時至今日,南北各地對親戚、師友的所有稱謂而成的書該書條理清晰,便于人們推輩分定稱謂,比如與己同姓者為血親,與不同姓者為姻親,堂、表兩條線索脈脈相承,讓人一看就能明了。該書不僅完全解決了親戚、師友間的日常稱呼問題,而且對書面、碑銘、族譜的正統稱謂也提供了細致材料,是家庭和寫作者必備的工具讀本。

原著中存有一些習慣性和因作者行文個性導致的表述方法的迥異,如《左‧定十四年傳》等,為保持原著原貌本書未做改動,但已在標注和正文譯文中加以指正。
 

目錄

前言
自序
林則徐序
卷一
稱呼遠祖
遠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
稱呼始祖
始祖‧鼻祖
稱呼高祖
高祖王父‧高祖‧顯考‧長祖‧高門
稱呼高祖母
高祖王母
稱呼曾祖
曾祖‧U國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長祖‧曾翁‧曾門‧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
稱呼曾祖母
曾祖王母
稱呼祖父
祖‧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翁翁‧耶耶‧阿翁‧公‧太公
對人稱呼自己的祖父
家公、家祖
稱呼他的祖父
尊祖父
稱呼自己已故的祖父
亡祖‧王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
稱呼他人已故的祖父
大門中
各地方言對祖父的稱呼
大老‧波‧漢了秘
稱呼祖母
祖母‧王母‧大母‧太母‧太婆‧祖婆
稱呼他人的祖母
尊祖母
稱呼已故的祖母
皇祖妣
稱呼祖父的妾
季祖母‧姜祖姑
對父母的通稱
嚴君‧膝下‧親戚‧尊老‧(�親)
稱呼父親
父‧嚴親‧翁‧家翁‧阿公‧尊‧家尊‧叟‧老兒‧靈椿
父親對自己的稱呼
乃公‧乃翁‧阿爹、阿八‧哥哥
子女對父親的稱呼
大人‧先生‧夫子‧公‧耶‧爺爺‧爹爹‧兄兄‧哥‧官‧君
對人稱呼自己的父親
家嚴‧家君‧家公‧家父
稱呼他人的父親
尊大人‧尊君‧尊公‧尊侯‧喬
稱呼自己已故的父親
亡父‧考‧皇考‧王考‧顯考‧府君‧家府‧先君子‧先君‧先大夫‧老大夫‧先父‧先公‧先臣
稱呼他人已故的父親
尊先君‧尊府
稱呼自己的親生父親
本生父‧嫡父‧親父
稱呼義公
義父‧假父‧養父
各地方言稱呼父親
爹‧八八、巴巴、爸‧爹‧阿社‧阿翁‧郎‧郎罷、郎伯‧罷罷‧老子‧大老‧老相‧阿伯‧(�爹)‧鮮甲‧阿多‧多‧英賀‧巴駝‧子了秘
僧尼對生父的稱呼
俗父
對同母異父關系的稱呼
繼父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稱謂錄‧文言原本
 

古時候對人的稱呼,各有其等級輩分的差異,不能隨隨便便地相互借用。古代的種種稱號,大概都是在周公旦的那個時候確定下來的。現在,我們仍然能讀到的與稱謂有關的書籍,以《爾雅‧釋親》和《大戴札記‧曲禮》最為翔實,也最為權威。其後,隨著世代的增加積累,稱謂也變得越來越繁雜了。比如孔鮒的《小爾雅》、揚雄的《方言》、劉熙的《釋名》,以及張揖的《廣雅》等書,都各有增補之處。至于散見于歷代史書及各家著述中的稱謂,那就更多了。只可惜迄今為止,還沒有將這些稱謂分門別類、薈萃成冊的。這樣的著作想必既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古事,又利于人們掌握更多用語。從前,我與恩師阮文達先生在探討學問時曾提到過此事文達笑著說︰“只怕這些內容過于細碎而難以成書。不過,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除了像你這樣博覽群書的人,還有誰能承擔這一工作呢?”我心中也一直懷著這個念頭,卻一直沒有時間來做這事。想當年,後周時盧辯曾撰寫過《稱謂》一書,共計五卷,可惜早已散佚了。我雖然沒有讀到過這部書,卻未嘗不可以仿效他的做法。于是,我便在辭官歸田後,利用閑暇時間,將散見于各類典籍中的稱謂用語輯錄成書。只因我見聞短淺,加上寓居客邸,期間缺乏資料,只能盡力搜集,因此難免會有疏略遺漏之處,只可惜文達先生已飄然仙逝,無法與他商榷,我心中也一直深感遺憾。

道光廿八年,戊申歲,霜降日
福州七十四歲老叟梁章鉅自序于東甌郡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