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脆弱性貧困︰問題反思、測度與拓展》講述中國的扶貧救助工作目前正處于攻堅階段,雖然扶貧干預措施及其活動越來越精細化,扶貧的力度也在加大。然而,隨著貧困標準的提高,落入貧困境況的貧困者數量在不斷增多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本書試圖從“脆弱性”的視角重新對貧困問題予以審視和剖析,重新挖掘致貧的邏輯內涵。圍繞著脆弱性貧困的累積過程與消減措施,提出了基于壓力與釋放(PAR)的理論模型,並分別從“解釋一測度一行動”三個層面逐步進行了系統分析。《脆弱性貧困︰問題反思、測度與拓展》由郭勁光著。
目錄
Ⅰ 理論基礎篇
第一章 “解釋-測度-行動”架構下的貧困研究梳理
第一節 解釋層面的貧困研究
第二節 行動(扶貧)層面的貧困研究
第三節 貧困測度的現狀與不足
第二章 脆弱性的理論解讀與測度
第一節 脆弱性的來源與不同定義
第二節 自然系統的脆弱性與人文系統的脆弱性
第三節 貧困與脆弱性的內在聯系︰PPE怪圈
第四節 脆弱性貧困的經典識別架構與度量實踐
第三章 基于脆弱性減貧的PAR架構與指標體系
第一節 貧困內涵的邏輯演進與脆弱性視角
第二節 PAR模型的提出與指標選擇
第四章 貧困動態的理論考量
Ⅱ 實踐度量篇
第五章 中國扶貧治理實踐的現狀與問題反思
第一節 基于“戰略一組織一資金”三維視角的問題反思
第二節 基于社會公正視角的問題反思
第六章 貧困縣脆弱性貧困綜合調查與數據測度
第一節 貧困縣樣本調查與描述性統計的初步分析
第二節 聚類分析
第三節 脆弱度分析
第四節 敏感度分析
第七章 樣本貧困縣的貧困動態度量與發現
第一節 脆弱性貧困動態的測度構想與測度
第二節 樣本脆弱性貧困動態的結果與建議
附錄 連續貧困t年後不再貧困和只返貧一次的可能情形
Ⅲ 應用拓展篇
第八章 糧食價格波動與貧困人口福利的影響測度
第一節 糧食價格波動及其成因分析
第二節 人口消費結構、糧食消費及其福利影響的差異化
第三節 消費價格、糧食價格波動與福利影響
第四節 糧價波動對低收入人口收入變動與貧困發生率的影響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基礎設施減貧效果的實證評價
第一節 基礎設施減貧間接模式︰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
第二節 農業增長的直接減貧效果
第三節 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的效應檢驗
第四節 基礎設施減貧的直接評價︰指標設計與實證檢驗
Ⅳ 政策視角篇
第十章 救濟政策制定的時序結構與制度安排
第一節 脆弱性扶貧干預總體架構
第二節 扶貧救濟時序結構與制度安排
第十一章 生態工農業發展框架下的基礎設施減貧政策安排
第一節 基礎設施供給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扶貧架構
第二節 中國生態工農業基礎設施需求狀況分析
第三節 基于參與式扶貧項目的基礎設施供給
第四節 基于不同生態農業模式提供基礎設施
第五節 政府在平衡生態工農業基礎設施供求關系中的定位
第六節 其他
參考文獻
第一章 “解釋-測度-行動”架構下的貧困研究梳理
第一節 解釋層面的貧困研究
第二節 行動(扶貧)層面的貧困研究
第三節 貧困測度的現狀與不足
第二章 脆弱性的理論解讀與測度
第一節 脆弱性的來源與不同定義
第二節 自然系統的脆弱性與人文系統的脆弱性
第三節 貧困與脆弱性的內在聯系︰PPE怪圈
第四節 脆弱性貧困的經典識別架構與度量實踐
第三章 基于脆弱性減貧的PAR架構與指標體系
第一節 貧困內涵的邏輯演進與脆弱性視角
第二節 PAR模型的提出與指標選擇
第四章 貧困動態的理論考量
Ⅱ 實踐度量篇
第五章 中國扶貧治理實踐的現狀與問題反思
第一節 基于“戰略一組織一資金”三維視角的問題反思
第二節 基于社會公正視角的問題反思
第六章 貧困縣脆弱性貧困綜合調查與數據測度
第一節 貧困縣樣本調查與描述性統計的初步分析
第二節 聚類分析
第三節 脆弱度分析
第四節 敏感度分析
第七章 樣本貧困縣的貧困動態度量與發現
第一節 脆弱性貧困動態的測度構想與測度
第二節 樣本脆弱性貧困動態的結果與建議
附錄 連續貧困t年後不再貧困和只返貧一次的可能情形
Ⅲ 應用拓展篇
第八章 糧食價格波動與貧困人口福利的影響測度
第一節 糧食價格波動及其成因分析
第二節 人口消費結構、糧食消費及其福利影響的差異化
第三節 消費價格、糧食價格波動與福利影響
第四節 糧價波動對低收入人口收入變動與貧困發生率的影響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基礎設施減貧效果的實證評價
第一節 基礎設施減貧間接模式︰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
第二節 農業增長的直接減貧效果
第三節 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的效應檢驗
第四節 基礎設施減貧的直接評價︰指標設計與實證檢驗
Ⅳ 政策視角篇
第十章 救濟政策制定的時序結構與制度安排
第一節 脆弱性扶貧干預總體架構
第二節 扶貧救濟時序結構與制度安排
第十一章 生態工農業發展框架下的基礎設施減貧政策安排
第一節 基礎設施供給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扶貧架構
第二節 中國生態工農業基礎設施需求狀況分析
第三節 基于參與式扶貧項目的基礎設施供給
第四節 基于不同生態農業模式提供基礎設施
第五節 政府在平衡生態工農業基礎設施供求關系中的定位
第六節 其他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