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卷
第一章 何謂佛教的精神
一、最初的法輪
二、立足于公平和平等的佛教思想
三、從梵天勸請到初轉法輪
四、四諦的發現
五、四苦八苦
六、苦的原因——集
七、用八正道消滅苦
八、無限接近完成之道
第二章 脫離無明
一、人生苦惱之因
二、“貪”=貪婪的情緒
三、“(目真)”=無法抑制之怒
四、“痴”=愚昧
五、“慢”=我慢和增上慢
六、“疑”=“信”之障礙
七、從電視作品《心》來看五毒
第三章 苦、集、滅、道
一、苦的思想——四諦
二、生、老、病、死——四苦
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八苦
四、苦是應該消除的——八正道
五、超越釋迦的教義——進入光明的世界
第四章 何謂無我
一、對“無我”的誤解
二、人類識神的個性
三、兩種轉世輪回
四、釋迦的“無記”——毒箭之喻
五、真正達到“無我”的方法
六、救濟人類的理論
第五章 空與緣起
一、“空”的思想
二、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
三、“空”——�實在界與這個世界的循環
四、“空”——�佛之光與物質化
五、“空”——�緣起的理法
六、識神修行和燻習轉變之理
第六章 業與輪回
一、“業”與輪回
二、惑、業、苦——三道
三、五支緣起與十支緣起
四、基于“十二緣起”的輪回觀
五、對三世識神流轉的思考
下卷
第七章 始于中道的發展
一、何謂中道
二、實踐論層面的中道——苦樂之中道
三、觀念里的中道
四、三諦圓融
第八章 小乘與大乘
一、菩薩的條件
二、釋迦在世時的弟子們
三、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
四、救濟大眾的大乘佛教
五、上求菩提,下化眾生
第九章 何謂涅�
一、涅�和解脫
二、佛陀的“燃燒之火”的說法
三、涅�寂靜的境界
四、兩種涅�
五、何謂無住涅�
六、覺悟的程度和救濟能力
第十章 空與救濟
一、空與“緣起”觀
二、何謂空間緣起
三、空與三法印
四、向空之大乘發展
五、真空妙有與救濟
六、布施與三輪清淨
七、空與施愛
第十一章 無我中道
一、“無我”的思想與後世的唯物化
二、釋迦思想之真意
三、佛教在印度滅絕的原因
四、對佛教學的重大修正
五、何謂“無我中道”
第十二章 佛性與成佛
一、佛性與如來藏
二、一闡提的問題(斷善根)
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悉皆成佛——本覺與始覺
四、最澄與德—的論爭(三—權實論爭)
五、理佛性與行佛性
六、五姓各別的思想
七、道元的疑問
八、平等與公平的問題
九、“勇氣與愛、希望”原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