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高等醫學教育的迅速發展,全日制本科醫藥類教材建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教材體系日益完善,品種迅速增多,質量逐漸提高。然而,針對成人護理學及藥學專業高等教育教材,能夠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模式的教材,可供選擇的並不多。根據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與改革的意見》的精神,為了進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護理學及藥學專業教材的質量,更好地把握21世紀成人高等教育護理學及藥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方向,以中國醫科大學為主,聘請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江南大學、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沈陽醫學院和澳門理工學院等單位的專家編寫了本系列教材,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系列教材分為成人高等教育基礎醫學教材和成人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教材、成人高等教育藥學專業教材,前者供護理學及藥學專業學生使用,後兩者分別為護理學及藥學的專業教材。
本系列教材編排新穎、版式緊湊、層次清晰、結構合理。每章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導學,告知同學本章需要掌握的內容和重點難點,以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有目的地學習相關內容;第二部分是具體學習內容,力求體現科學性、適用性和易讀性的特點;第三部分是復習題,便于學生課後復習,其中選擇題和判斷題的答案附于書後。
本系列教材的使用對象主要為護理學及藥學專業的高起本、高起專和專升本三個層次的學生。其中,對高起本和專升本層次的學習要求相同,對高起專層次的學習要求在每章導學部分予以說明。本系列教材中的基礎醫學教材也適用于其他相關醫學專業。
除了教材外,我們還將通過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平台(http://des.cmu.edu.cn)提供與教材配套的教學大綱、網絡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網上練習、模擬測試等,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多種資源,建造一個立體化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本系列教材的編寫進度和質量,我們成立了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寫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中國醫科大學校長趙群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由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陳金寶教授擔任。編寫委員會下設教材編寫辦公室,由劉強和劉偉韜同志負責各分冊協調和部分編務T作等。教材部分繪圖工作由齊亞力同志完成。
由于時間倉促,任務繁重,在教材編寫中難免存在不足,懇請廣大教師、學生和讀者惠予指正,使本系列教材更臻完善,成為科學性強、教學效果更好、更符合現代成人高等教育要求的精品教材。
本書是《成人高等教育基礎醫學教材》叢書中的《健康評估》。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健康評估的概念
二、健康評估的提出和發展
第二章 健康評估的內容及方法
一、問診
二、體格檢查
三、心理、社會評估
四、實驗室檢查
五、器械檢查
第三章 身體評估
第一節 一般狀態評估
一、性別
二、年齡
三、生命體征
四、發育與體型
五、營養狀態
六、意識
七、語調與語態
八、面容與表情
九、體位
十、姿勢
十一、步態
第二節 皮膚評估
一、質地、厚度
二、顏色
三、濕度
四、彈性
五、皮膚完整性
六、皮疹和脫屑
七、皮下出血和黏膜出血
八、蜘蛛痣
九、水腫
十一、瘢痕
十一、毛發
十二、皮下結節
第三節 淺表淋巴結評估
一、淺表淋巴結的分布部位
二、淋巴結的評估
三、淋巴結腫大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 頭部評估
一、頭皮和頭發
二、頭顱
三、顏面和器官
第五節 頸部評估
一、頸部外形與運動
二、頸部皮膚與包塊
三、頸部血管
四、甲狀腺
五、氣管
第六節 胸部評估
一、胸部的體表標志
二、胸壁和胸郭評估
三、乳房評估
四、肺和胸膜評估
五、心髒評估
六、血壓評估
七、全身血管評估
第七節 腹部評估
一、腹部的體表標志與分區
二、視診
三、听診
四、叩診
五、觸診
第八節 生殖器、肛門和直腸評估
一、男性生殖系統評估
二、女性生殖系統評估
三、肛門、直腸評估
第九節 脊柱與四肢評估
一、脊柱評估
二、四肢與關節評估
第十節 神經系統評估
一、腦神經評估
二、運動功能評估
三、感覺功能評估
四、神經反射評估
五、自主神經評估
第四章 心理、社會評估
第一節 概述
一、心理、社會評估的要素
二、心理、社會評估的目的
三、心理、社會評估的方法
第二節 心理、社會評估的內容
一、自我概念評估
二、認知水平評估
三、情緒和情感評估
四、個性評估
五、壓力與壓力應對評估
六、角色與角色適應性評估
七、文化評估
八、家庭評估
九、環境評估
第五章 常見癥狀評估
一、發熱
二、疼痛
三、水腫
四、咳嗽與咳痰
五、咯血
六、發紺
七、呼吸困難
八、心悸
九、惡心與嘔吐
十、嘔血與便血
十一、腹瀉
十二、便秘
十三、黃疸
十四、血尿
十五、驚厥
十六、意識障礙
第六章 常用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 血液檢查
一、血常規檢查
二、血織紅細胞
三、紅細胞沉降率
四、血栓與止血檢查
五、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六、血生化檢查
第二節 尿液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化學檢查
三、顯微鏡檢查及參考意義
四、尿沉渣計數
五、尿液特殊化學檢查
第三節 糞便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顯微鏡和微生物檢查及參考意義
第四節 痰液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顯微鏡和微生物檢查及參考意義
第五節 腦脊液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化學檢查
三、顯微鏡檢查及參考意義
第六節 漿膜腔積液檢查
一、一般改善及參考意義
二、化學檢查
三、顯微鏡檢查及參考意義
四、滲出液與漏出液的鑒別
第七 節 腎功能檢查
一、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二、血清肌酐測定
三、血尿素氮測定
四、血尿酸測定
第八節 肝髒疾病常用檢查
一、蛋白質測定
二、血清膽紅素檢查
三、血清黴學檢查
四、乙型肝炎病毒檢查
第七章 器械檢查
第一節 心電圖檢查
一、臨床心電圖基本知識
二、正常心電圖
三、心房、心宏肥大
四、心肌缺血與ST—T異常改變
五、心肌梗死
六、心律失常
七、藥物與電解質紊亂對心電圖的影響
八、心電圖的操作、分析步驟及臨床應用
第二節 X線檢查
一、概述
二、X線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 計算機斷層成像
一、概述
二、CT檢查前患者準備
三、CT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 磁共振成像
一、概述
二、MRI檢查患者的準備
三、MRI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 核醫學檢查
一、概述
二、核醫學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六節 超聲檢查
一、概述
二、超聲檢查前患者準備
三、超聲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七節 肺功能檢查
一、勇氣功能檢查
二、換氣功能檢查
三、小氣道功能檢查
四、血液氣體分析
第八節 內鏡檢查
一、概述
二、內鏡的臨床應用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一、健康評估的概念
二、健康評估的提出和發展
第二章 健康評估的內容及方法
一、問診
二、體格檢查
三、心理、社會評估
四、實驗室檢查
五、器械檢查
第三章 身體評估
第一節 一般狀態評估
一、性別
二、年齡
三、生命體征
四、發育與體型
五、營養狀態
六、意識
七、語調與語態
八、面容與表情
九、體位
十、姿勢
十一、步態
第二節 皮膚評估
一、質地、厚度
二、顏色
三、濕度
四、彈性
五、皮膚完整性
六、皮疹和脫屑
七、皮下出血和黏膜出血
八、蜘蛛痣
九、水腫
十一、瘢痕
十一、毛發
十二、皮下結節
第三節 淺表淋巴結評估
一、淺表淋巴結的分布部位
二、淋巴結的評估
三、淋巴結腫大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 頭部評估
一、頭皮和頭發
二、頭顱
三、顏面和器官
第五節 頸部評估
一、頸部外形與運動
二、頸部皮膚與包塊
三、頸部血管
四、甲狀腺
五、氣管
第六節 胸部評估
一、胸部的體表標志
二、胸壁和胸郭評估
三、乳房評估
四、肺和胸膜評估
五、心髒評估
六、血壓評估
七、全身血管評估
第七節 腹部評估
一、腹部的體表標志與分區
二、視診
三、听診
四、叩診
五、觸診
第八節 生殖器、肛門和直腸評估
一、男性生殖系統評估
二、女性生殖系統評估
三、肛門、直腸評估
第九節 脊柱與四肢評估
一、脊柱評估
二、四肢與關節評估
第十節 神經系統評估
一、腦神經評估
二、運動功能評估
三、感覺功能評估
四、神經反射評估
五、自主神經評估
第四章 心理、社會評估
第一節 概述
一、心理、社會評估的要素
二、心理、社會評估的目的
三、心理、社會評估的方法
第二節 心理、社會評估的內容
一、自我概念評估
二、認知水平評估
三、情緒和情感評估
四、個性評估
五、壓力與壓力應對評估
六、角色與角色適應性評估
七、文化評估
八、家庭評估
九、環境評估
第五章 常見癥狀評估
一、發熱
二、疼痛
三、水腫
四、咳嗽與咳痰
五、咯血
六、發紺
七、呼吸困難
八、心悸
九、惡心與嘔吐
十、嘔血與便血
十一、腹瀉
十二、便秘
十三、黃疸
十四、血尿
十五、驚厥
十六、意識障礙
第六章 常用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 血液檢查
一、血常規檢查
二、血織紅細胞
三、紅細胞沉降率
四、血栓與止血檢查
五、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六、血生化檢查
第二節 尿液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化學檢查
三、顯微鏡檢查及參考意義
四、尿沉渣計數
五、尿液特殊化學檢查
第三節 糞便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顯微鏡和微生物檢查及參考意義
第四節 痰液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顯微鏡和微生物檢查及參考意義
第五節 腦脊液檢查
一、一般性狀及參考意義
二、化學檢查
三、顯微鏡檢查及參考意義
第六節 漿膜腔積液檢查
一、一般改善及參考意義
二、化學檢查
三、顯微鏡檢查及參考意義
四、滲出液與漏出液的鑒別
第七 節 腎功能檢查
一、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二、血清肌酐測定
三、血尿素氮測定
四、血尿酸測定
第八節 肝髒疾病常用檢查
一、蛋白質測定
二、血清膽紅素檢查
三、血清黴學檢查
四、乙型肝炎病毒檢查
第七章 器械檢查
第一節 心電圖檢查
一、臨床心電圖基本知識
二、正常心電圖
三、心房、心宏肥大
四、心肌缺血與ST—T異常改變
五、心肌梗死
六、心律失常
七、藥物與電解質紊亂對心電圖的影響
八、心電圖的操作、分析步驟及臨床應用
第二節 X線檢查
一、概述
二、X線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 計算機斷層成像
一、概述
二、CT檢查前患者準備
三、CT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 磁共振成像
一、概述
二、MRI檢查患者的準備
三、MRI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 核醫學檢查
一、概述
二、核醫學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六節 超聲檢查
一、概述
二、超聲檢查前患者準備
三、超聲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七節 肺功能檢查
一、勇氣功能檢查
二、換氣功能檢查
三、小氣道功能檢查
四、血液氣體分析
第八節 內鏡檢查
一、概述
二、內鏡的臨床應用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