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國文學根本缺陷
呼喚文學的靈魂維度和思想深度
一次中國文學傳統的深度審視與榫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觸及中國文學根本的文學批評力作,相信它將給整個中國文學界帶來巨大的震撼。因為它不僅發現和直面這樣一個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根本缺陷——缺乏“懺悔意識”,即靈魂論辯的維度;而且以“懺悔意識”這個特殊的視角進入,深入探討文學的靈魂維度與思維深度;並以此為出發點,重新榫中國文學的舊傳統,特別是現代文學的新傳統。
文學需要向內心世界挺進,需要表現靈魂的深,這關乎文學的當代品質。
——劉再復
目錄
中文簡體字版序
導言
第一章 懺悔、良知與深層人性
1.有限的法律責任和無限的道德責任
2.道德承擔的可能性
3.道德承擔的現實根據
4.懺悔意識與救贖意識
5.良知——心靈體驗到的責任
6.良知系統的結構
第二章 懺悔文學的基本形態
1.作家直接作為懺悔主體的身世自敘
2.由作品主人公替代作家承擔懺悔主體的靈魂告白
3.具有懺悔主人公但非靈魂自傳的懺悔文學
4.一般文本(非懺悔主題)中的懺悔意識
第三章 文學的超越視角
1.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
2.關于宗教大法官的寓言
3.文學的超越視角
第四章 靈魂的對話與小說的深度
1.道德心與自利心的對話
2.復調小說與小說的復調性
3.《列車正點到達》里的戰爭責任
4.復調小說中的靈魂對話
5.對話與小說的人性深度
第五章 懺悔意識與中國思想、文學傳統的局限
1.懺悔意識的異化
2.傳統的思想資源與罪意識
3.中國文學傳統的局限
第六章 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意識形態
1.世俗視角與超越視角的差異
2.敘事的意識形態
3.古典敘事的局限
4.逃避責任的寫作
第七章 論《紅樓夢》的懺悔意識
1.悲劇與“共犯結構”
2.懺悔者的性格與心靈
3.“還淚”的隱喻
4.偉大的懺悔錄
第八章 新文化運動中的懺悔意識
1.近代中國的懺悔概念
2.懺悔和啟蒙
3.魯迅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九章 中國現代文學的整體維度及其局限
1.文學的維度視角
2.關于現代文學的本體維度
3.關于現代文學的本真維度
4.關于現代文學的本然維度
第十章 20世紀中國廣義革命文學的終結
1.從新文化到新文化霸權
2.歷史唯物主義時間觀的引入和小說敘述角度的變化
3.敘事對意識形態的轉述
4.在“歷史進步”名義下的清算意識
5.作家的順從和敘事的離奇化
6.現代的“歷史神話”
7.歷史決定論對敘事的影響
第十一章 革命文學理論的話語和實際
1.站隊與歸順︰工農兵文學的語境
2.革命者的激情與革命運動︰胡風的悲劇
3.發現民間︰趙樹理的尷尬
第十二章 作家在時代壓力下的寫作
1.大時代與小作家
2.作品中的“高調”與“插曲”
3.媚俗的改寫
第十三章 文學與靈魂的自救
1.逃亡與自我的拯救
2.個人的立場與禪者的慧悟
3.回歸脆弱的個人.
4.上帝缺席之後的自疑與自我拷問
後記 十年磨一劍
主要參考書目
導言
第一章 懺悔、良知與深層人性
1.有限的法律責任和無限的道德責任
2.道德承擔的可能性
3.道德承擔的現實根據
4.懺悔意識與救贖意識
5.良知——心靈體驗到的責任
6.良知系統的結構
第二章 懺悔文學的基本形態
1.作家直接作為懺悔主體的身世自敘
2.由作品主人公替代作家承擔懺悔主體的靈魂告白
3.具有懺悔主人公但非靈魂自傳的懺悔文學
4.一般文本(非懺悔主題)中的懺悔意識
第三章 文學的超越視角
1.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
2.關于宗教大法官的寓言
3.文學的超越視角
第四章 靈魂的對話與小說的深度
1.道德心與自利心的對話
2.復調小說與小說的復調性
3.《列車正點到達》里的戰爭責任
4.復調小說中的靈魂對話
5.對話與小說的人性深度
第五章 懺悔意識與中國思想、文學傳統的局限
1.懺悔意識的異化
2.傳統的思想資源與罪意識
3.中國文學傳統的局限
第六章 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意識形態
1.世俗視角與超越視角的差異
2.敘事的意識形態
3.古典敘事的局限
4.逃避責任的寫作
第七章 論《紅樓夢》的懺悔意識
1.悲劇與“共犯結構”
2.懺悔者的性格與心靈
3.“還淚”的隱喻
4.偉大的懺悔錄
第八章 新文化運動中的懺悔意識
1.近代中國的懺悔概念
2.懺悔和啟蒙
3.魯迅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九章 中國現代文學的整體維度及其局限
1.文學的維度視角
2.關于現代文學的本體維度
3.關于現代文學的本真維度
4.關于現代文學的本然維度
第十章 20世紀中國廣義革命文學的終結
1.從新文化到新文化霸權
2.歷史唯物主義時間觀的引入和小說敘述角度的變化
3.敘事對意識形態的轉述
4.在“歷史進步”名義下的清算意識
5.作家的順從和敘事的離奇化
6.現代的“歷史神話”
7.歷史決定論對敘事的影響
第十一章 革命文學理論的話語和實際
1.站隊與歸順︰工農兵文學的語境
2.革命者的激情與革命運動︰胡風的悲劇
3.發現民間︰趙樹理的尷尬
第十二章 作家在時代壓力下的寫作
1.大時代與小作家
2.作品中的“高調”與“插曲”
3.媚俗的改寫
第十三章 文學與靈魂的自救
1.逃亡與自我的拯救
2.個人的立場與禪者的慧悟
3.回歸脆弱的個人.
4.上帝缺席之後的自疑與自我拷問
後記 十年磨一劍
主要參考書目
序
《罪與文學》于2002年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至今已近十年。這部著作內容比較深厚,學術性較強,在香港找小到太多讀者,但在台灣還足被有識者發現,2005年我到巾央大學“客座”時,康來新教授就告訴我,她把此書作為教材,推薦給研究生與本科生。但我和林崗都確信,此書可以在中國國內人文界找到更多知音。現在中信出版社決定推出大陸版,我們自然很高興。認真寫出來的著作,只要有人願意印行、願意閱讀就好。
這部書,我們前前後後寫了1年,歷經了整個九十年代。書寫中我們真誠地對待自己,也真城地對待讀者與講述對象。新世紀之初,我們曾想補寫一章“禪宗的無相懺悔”,可惜兩人都忙于其他課題,未能完成,此次中信出版社和編輯周青豐、王強、董曦陽諸友非常積極,希望盡快出版,我們又無法贏得時間增添此章。這一遺憾恐怕得等待今後再版時才能了結。禪的“無相阡悔”,不設上帝前提,也小要求懺悔主體就範某種預設的精神原則,乃是一種自悟、自明、自渡,這種東方智慧很了不得,值得我們作些闡釋。今天先作此聲明。以後再向讀者交卷。
《罪與文學》是林崗和我合著的第二部專著(第一部為《傳統與中國人》)。林崗有學問,有思想,還有質樸的內心,所以我們才能產生靈魂的共振,共同著此叩問靈魂維度的書籍。中國的靈魂概念與西方的靈魂概念有所不同,但都正視人有一種高于肉體甚至超越肉體的靈魂,所以我們才可能選擇靈魂的視角即超越的視角反觀一下中國的文學與文化,特別是反觀現當代文學。除此之外,我們還想借此改變一下文學史寫作的老套舊套。
最後,還要感謝周青豐、王強、董曦陽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完這部四十萬字的大書,並以高度的熱情推介給我國的讀者。
劉再復
2011年6月11日
這部書,我們前前後後寫了1年,歷經了整個九十年代。書寫中我們真誠地對待自己,也真城地對待讀者與講述對象。新世紀之初,我們曾想補寫一章“禪宗的無相懺悔”,可惜兩人都忙于其他課題,未能完成,此次中信出版社和編輯周青豐、王強、董曦陽諸友非常積極,希望盡快出版,我們又無法贏得時間增添此章。這一遺憾恐怕得等待今後再版時才能了結。禪的“無相阡悔”,不設上帝前提,也小要求懺悔主體就範某種預設的精神原則,乃是一種自悟、自明、自渡,這種東方智慧很了不得,值得我們作些闡釋。今天先作此聲明。以後再向讀者交卷。
《罪與文學》是林崗和我合著的第二部專著(第一部為《傳統與中國人》)。林崗有學問,有思想,還有質樸的內心,所以我們才能產生靈魂的共振,共同著此叩問靈魂維度的書籍。中國的靈魂概念與西方的靈魂概念有所不同,但都正視人有一種高于肉體甚至超越肉體的靈魂,所以我們才可能選擇靈魂的視角即超越的視角反觀一下中國的文學與文化,特別是反觀現當代文學。除此之外,我們還想借此改變一下文學史寫作的老套舊套。
最後,還要感謝周青豐、王強、董曦陽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完這部四十萬字的大書,並以高度的熱情推介給我國的讀者。
劉再復
2011年6月11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