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是一本描述變化的書。
1990-2002年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這種變化;今後,我們還將經歷更大的變化。
在凌志軍筆下,1990-2002年中國的格外引人入勝之處,不是在于她的轟轟烈烈,而是在于她的平淡從容;不是在于她的崇尚偉大精神,而是在于她開始關注普通人的需要;不是在于她的偉人風範和英雄輩出,而是在于一代新人已經長大。對變革的期待取代了對歷史的崇拜,進而成為我們國家的主流。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中牽涉眾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敘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內容浩繁,巨細混雜,大氣磅礡,汪洋恣肆。敘述流暢從容,見解獨到精深,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目錄
第一部 谷底(1990-1991)
第一章 活著的祖宗
第二章 大災年
第三章 死灰復燃
第二部 風雲際會(1992-1994)
第四章 轉折
第五章 盛世無英雄
第六章 新人治國
第三部 潛流激蕩(1995-1998)
第七章 軟著陸
第八章 偉人逝去的日子里
第九章 朱基與民心向背
第四部 新的夢想在召喚(1999-2002)
第十章 殊途同歸
第十一章 懺悔的年代
第十二章 新人類,新生活
尾聲 後繼者
第一章 活著的祖宗
第二章 大災年
第三章 死灰復燃
第二部 風雲際會(1992-1994)
第四章 轉折
第五章 盛世無英雄
第六章 新人治國
第三部 潛流激蕩(1995-1998)
第七章 軟著陸
第八章 偉人逝去的日子里
第九章 朱基與民心向背
第四部 新的夢想在召喚(1999-2002)
第十章 殊途同歸
第十一章 懺悔的年代
第十二章 新人類,新生活
尾聲 後繼者
序
《歷史不再徘徊》、《沉浮》和《變化》都已有過多種版本。現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希望把它們合為《改革史系列》再行出版,因為這三本書的內容在時間上前後相續,大致覆蓋了20世紀7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我們國家的改革歷程。這理由似乎可以成立,但並不意味真的可以把這幾本書當作“史”來讀。實則就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來說,我的記錄仍有不少空白,比如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幾年就很少涉及。即使我所描述過的那些年,也只是一些片斷,不是全部。更何況作者的寫作只是出于一己之眼光、胸懷和成見,無論怎樣豁達通透,也不能做到周全無誤。所以,把這些文字看作這段歷史的一個補充或者參考,可能更符合實際。我一直把自己當作記者,沒有治史的理想,其中緣由,我在過去幾次的序言中已經提到,不再贅述。
此外還有幾句話,需向讀者交待。
《歷史不再徘徊》這本書此前已由人民出版社發行過幾種版本。這次新版增加了一段文字,也即“序幕”,此外全部如舊。這篇“序幕”是原稿的一部分,並非後來的補充。當時是作為全書點楮之筆的,所以盡力言無不盡。可惜這種“言無不盡”在當時情勢里有可能成為公開出版的一個障礙,乃至編者不得不把整篇“序幕”全部舍棄。這種大膽而又不能無畏、百轉千回才能到達目標的情形,正是那種歷史環境中文人論政的寫照。現在這個新版終于把“序幕”依原作收錄,這在我和原版編者都是彌補了一樁遺憾。
《沉浮》曾在1998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現在這一本是根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重排的,內容沒有增刪。它從來都不是一本影響很廣的書,但我卻對它最為珍惜。它容納了我對自己職業的理解和信念,所以,從“基因”上來說,它最像是我的“兒子”。它出版前後的命運最為坎坷。甚至連累它的編者也改變了命運。多年以來我在內心深處對他們,以及所有為了出版我的書而承擔壓力的編者和出版者,一直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歉意。我想,他們如果能夠看到這幾本書的新版,一定也會發出同樣的感嘆。歷史畢竟是前行了——無論它要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曲折多少磨難。
《變化》不像《歷史不再徘徊》那樣命運多舛,也不像《沉浮》那樣否極泰來,它基本上是個大團圓的結局。盡管它的編輯過程也是如履薄冰、出版前後也有一些“不得不”的情節,其實也不過是有驚無險。一度盛行的它已遭“封殺”的傳言,不是事實。而我所以能夠在那一年的媒體評選中獲得“年度人物”獎項,好像也和這本書有關。尤其讓我意外的是,台灣讀書界同時給予這本書高度評價,越過海峽的屏障為它頒發“開卷好書獎”。在經歷了無數磨礪之後,這些都超過了我的期待。我曾經表示,《變化》這本書代表了我在寫作上的追求。這是指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記者這個行當的約束,所以思想更舒展,立場更從容,感情更真切,下筆更自由。我後來的寫作,也是沿著這條路走的。老實說,如果上帝給我更多時間,我可能會在這條路上走得再長一些。
此外還有幾句話,需向讀者交待。
《歷史不再徘徊》這本書此前已由人民出版社發行過幾種版本。這次新版增加了一段文字,也即“序幕”,此外全部如舊。這篇“序幕”是原稿的一部分,並非後來的補充。當時是作為全書點楮之筆的,所以盡力言無不盡。可惜這種“言無不盡”在當時情勢里有可能成為公開出版的一個障礙,乃至編者不得不把整篇“序幕”全部舍棄。這種大膽而又不能無畏、百轉千回才能到達目標的情形,正是那種歷史環境中文人論政的寫照。現在這個新版終于把“序幕”依原作收錄,這在我和原版編者都是彌補了一樁遺憾。
《沉浮》曾在1998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現在這一本是根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重排的,內容沒有增刪。它從來都不是一本影響很廣的書,但我卻對它最為珍惜。它容納了我對自己職業的理解和信念,所以,從“基因”上來說,它最像是我的“兒子”。它出版前後的命運最為坎坷。甚至連累它的編者也改變了命運。多年以來我在內心深處對他們,以及所有為了出版我的書而承擔壓力的編者和出版者,一直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歉意。我想,他們如果能夠看到這幾本書的新版,一定也會發出同樣的感嘆。歷史畢竟是前行了——無論它要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曲折多少磨難。
《變化》不像《歷史不再徘徊》那樣命運多舛,也不像《沉浮》那樣否極泰來,它基本上是個大團圓的結局。盡管它的編輯過程也是如履薄冰、出版前後也有一些“不得不”的情節,其實也不過是有驚無險。一度盛行的它已遭“封殺”的傳言,不是事實。而我所以能夠在那一年的媒體評選中獲得“年度人物”獎項,好像也和這本書有關。尤其讓我意外的是,台灣讀書界同時給予這本書高度評價,越過海峽的屏障為它頒發“開卷好書獎”。在經歷了無數磨礪之後,這些都超過了我的期待。我曾經表示,《變化》這本書代表了我在寫作上的追求。這是指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記者這個行當的約束,所以思想更舒展,立場更從容,感情更真切,下筆更自由。我後來的寫作,也是沿著這條路走的。老實說,如果上帝給我更多時間,我可能會在這條路上走得再長一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