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增訂本)

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增訂本)
定價:312
NT $ 271
 

內容簡介

圍繞中國思想現代化這個主題,林毓生先生的這部文集分為五四運動、自由主義理念、人文重建、台灣當前文化發展、有關當代新儒家等幾大部分,體現作者多年來對烏托邦主義的反思。


林毓生,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社會思想),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歷史學系榮耀教授(2004—)。主要著作包括︰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Madison,1979),中譯本《中國意識的危機》(貴州,1986;修訂再版1988)、《思想與人物》(台北,1983;2009年東亞出版人會議選為“東亞經典100本”之一)、《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1989)、《熱烈與冷靜》(上海,1998)、《殷海光 林毓生書信錄》(合著)重校增補本(吉林,2009)、《林毓生思想文選》(上海,2011年即出)、《中國激進思潮的起源與後果》(吉林,2012年即出)等。
 

目錄

自序
增訂再版小引

中國人文的重建
什麼是理性
論自由與權威的關系
再論自由與權威的關系
論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兩種關于如何構成政治秩序的觀念

“五四”式反傳統思想與中國意識的危機
“五四”時代的激烈反傳統思想與中國自由主義的前途
論梁巨川先生的自殺

“開放心靈”的認識與了解
一些關于中國文化與文學的意見
超越那沒有生機的兩極
民初“科學主義”的興起與含意
不以考據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
民主自由與中國的創造轉化
一個培育博士的獨特機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

殷海光先生一生奮斗的永恆意義
在轉型的時代中一個知識分子的沉思與建議
哈耶克教授
學術工作者的兩個類型

鐘理和、《原鄉人》與中國人文精神
黃春明的小說在思想上的意義
如何做個政治家?
面對未來的關懷

殷海光先生的志業與台灣的民主發展
獻疑三問——與李澤厚商榷
“西體中用”論與“儒學開出民主”說評析
關于文明的物質化、庸俗化與異化——與王元化先生的通信
人文與社會研究發展芻議
魯迅思想的特質及其政治觀的困境
魯迅個人主義的性質與含意
平心靜氣論胡適
合力建立新的世界圖景
訪談錄:自由主義、知識貴族、公民德行
認識“五四”、認同“早期”“五四”——為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而作
對于儒家傳統烏托邦主義的反思——答客問
 

這部《思想與人物》主要是收輯了我自一九七五年以來陸續用中文撰寫的不同類型的文字,以及與幾位青年朋友合譯的原用英文發表的論文。一九七五年以前我只寫過兩=篇當時必須寫的文章,在這里也一並收入。談起用中文撰文的因緣,不能不提到一段往事。一九七四年年底,我與家人借著一個難得的機會,重返闊別了十年的台灣,我計劃在半年里做一些研究,並重返母校教一點書。過了農歷年節,尚未回台大歷史系講授“思想史方法論”之前,知道友人余英時先生那時剛巧也在台北,我去看他,他談到我們旅美的人文學者應該撥出一部分時間用中文撰文,並特別強調這種T作的重要性。他一再鼓勵我也要努力一試,當時甚感其盛意,心中頗為所動。開始授課之後,又剛巧遇到一批奮發有為的青年朋友。在台灣種種不良的社會與文化風氣籠罩之下,這批純潔的青年居然無動于衷;從他們的身上,我重新燃起了對台灣的關懷,也重新更具體地看到了中國文化前途的曙光。這批青年大都極為關心中國文化的未來,並誠懇地企盼著能夠獲得更正確的思想取向、更精密的思想方式與更豐實的思想內容。我受了他們對于思想問題的重視的鼓勵,覺得應該把自己歷年來的思索所得盡量明晰地、周延地提出來與他們以及別的中文讀者一起來切磋,這樣也許可能對中國文化未來的發展產生一點直接的影響。

在我自己的思想的成長過程中,一九七五年也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我的工作的重點主要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我曾盡力去了解西方自由主義的歷史發展與理論根據,以及繁富的自由人文主義傳統所肯定的價值與理念;另一方面,我也曾盡力建立‘個比較思想史的基礎,希望站在這個基礎上能夠應用分析思想史的方法,探討多年來一個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為什麼在中國實現多元化的自由主義是那麼艱難?”可是,因為個人能力有限,而承受的文化也帶來了不少阻力;另外,也因為這兩方面工作的本身的確並非易事。我在國外困思、苦讀,從最初漫無頭緒到後來能夠整理出一些條理來並逐漸形成一套比較有系統的看法的過程,足足花了十四年的歲月。在這兩方面的工作交互為用的情況下,我在一九七四年返台之前完成了探討“五四”激烈反傳統主義的成因、內容與涵義的英文著作(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的初稿。根據這部著作所提出的及其衍生涵義所提供的觀點,我心中產生了對于“五四”以來在中國佔有勢力的一些思想與風氣的來源的看法,以及面對未來,中國思想與文化應該往何處去的意見。有了這些看法與意見,自己也自然有主動表達出來的意願。就這樣,我開始在一九七五年用中文撰文。

回想自一九六○年負笈來美以來,其間有許多年對中國現實的許多方面甚感失望,以致變得很是消極——自覺無論個人如何努力,將來終究不會發生多大作用;個人只能在純學術的範圍之內做一點研究工作。可是,即使在最悲觀的時候,卻總不能忘懷白己同胞的苦難,也總不能不想到中國民族的未來。同胞的苦難與民族的未來需要大家關心,從各方面謀求解救與發展,所以每個人(當然包括我自己在內)都需站在個人的崗位上,盡一己之力;而這一念不能忘卻的心情,在十四年後導使我借著外緣與內在思想發展之間相互激蕩所產生的刺激,發為文章——現在看來,毋寧是一樁極為自然之事。但,用中文撰述我希望表達的看法與意見,真是談何容易!這種工作不但要把新的理念引進到中文世界里來,而且要把產生與論析這些理念的思想方式引進到中文世界里來。我在撰寫本書各文時,于文字層面曾遭遇到許多困難,這些困難只能慢慢地克服,再加上我的其他工作很是忙碌,所以每年只能寫成兩三篇,成績是很有限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