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盔頭與彩塑臉譜制作技法

京劇盔頭與彩塑臉譜制作技法
定價:336
NT $ 292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打了七八年腹稿、吹了三年“牛皮”的書,今天能夠脫稿,算是了卻一樁心願。自2003年被北京市經濟信息委員會評為“北京民間工藝大師”後,我感到了身上的壓力︰按上級要求大師要帶出徒弟,找好接班人,但實際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在當今這個精彩的、物欲橫流的大干世界中,有幾個年輕人能像我們這一代人那樣拿著37元低工資,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十幾年如一日學好一門技術?自己辛辛苦苦培養了近三年的徒弟,在掌握了盔頭制作的基本技法後,遇到更合適(即工資更高)的工作,立即義無反顧“跳槽”了。社會的現實教育了我,于是我想到了寫書,用這種“廣教會”的方法,發現和培養愛好者,把有志于此的年輕人培育成盔頭制作業的接班人。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古訓使我們喪失了多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雖然是個梨園門外漢,但願意把我的所知、所學奉獻給讀者。拋磚引玉,目的只有一個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盔頭制作業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京劇的誕生而興起,民國末期至60年代初進入鼎盛時期。“文革”前北京盔頭戲具生產合作社曾有三百多名員工,各道工序分工明確,各有技術能手。除盔頭制作技藝首屈一指的張連成外,擅長刀槍把子制作的“把子宋”宋登玉、“把子許”許壽昌,擅長制作大帶的“大帶李”,擅長“點翠”的鄭珠,擅長“打髯口”的邵景和、張國華,擅長做絨球的何鳳鳴……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他們在遠離舞台喧鬧的車間里默默無聞的勞動,才有了舞台上“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

今天京劇藝術得到重視,培育新人“要從娃娃抓起”了,近年來各行當也確有一批新秀脫穎而出,但他們的後勤——盔頭、劇裝制作業又有多少人認真關注、大力支持過昵?在這里我由衷地感謝北京市經濟信息委員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他們申報、審批的“專項保護發展資金”就是本書的催生劑。

幾年前一次接待媒體采訪時我無意中談到自己想寫本這方面的書,不料這位老弟給捅上報紙還不算完,不知哪位高人又給捅上網,這下麻煩大了,很多朋友都問我︰“老楊,書什麼時候出啊?”這大概就叫“社會壓力”吧,那時我想如果籌集不到資金,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把書出了,不然真成“吹牛不上稅”了。

最後重申,我只是個學了幾年工藝美術的中專生,對深奧莫測的京劇藝術只粗識皮毛而已。這點可憐的知識是從舞台上、電視里看,書本中學,求教于梨園界的朋友及京劇愛好者而得的,難免會有很多錯誤,敬請諸位方家匡正。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從藝自傳
一 京劇盔頭
一、京劇盔頭及其種類
二、京劇盔頭的制作
二 彩塑京劇臉譜
一、京劇臉譜及其分類
二、彩塑京劇臉譜
三、彩塑臉譜制作工藝
三 作品介紹
一、以《三國演義》為題材的劇目中的人物
二、一些劇目中的成組人物
三、一些常見劇目中主要人物
參考書目
後記
 

玉棟的《京劇盔頭與彩塑臉譜制作技法》即將出版了,這真是件值得慶賀的事。算來盔頭的制作已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了,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專業介紹盔頭制作方面的書。玉棟彌補了這個空白,也是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正如他書中所說,過去很多行業的手工藝人一是因為文化水平有限,二是鑒于“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古訓,所以盔頭制作一直是口傳心授,外行難以入門。在京劇亟待振興的今天,玉棟從工具和備料講起,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京劇盔頭的制作過程,使眾多京劇臉譜愛好者也能了解盔頭,嘗試自己動手制作盔頭。他這種“廣教會”的做法值得稱贊。

特別是當我了解到由于經費所限,由北京市經濟信息委員會、工美行業協會出資支持,在學苑出版社大力支持下,他主動放棄了稿酬,義務出版了此書,這真可稱為善舉。

我們兩家住的不遠,前不久在我的要求下,他冒著酷暑拿來了十余件作品,並笑著說是到聖人面前賣《三字經》來了。當他打開包裝把作品展現在我面前時,我十分震撼。老實說,我一生也見過不少工藝臉譜,但能做得如此精美實屬罕見。看得出他在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他自我介紹說︰“我不搓麻,不下棋,不養花鳥蟲魚,雖然也喜歡,可沒時間,甚至沒時間遛遛彎兒、鍛煉身體,只有這個愛好,這就是玩兒。”玉棟的“玩兒”玩得高雅,玩得精致。

他的作品中有幾個有毛病,如他做的矮腳虎王英原是個光嘴巴,我告訴他應該是“一”字髯,我說時他都一一認真記下,書中都改過來了。我想就憑他這種認真求索、這種“較真兒”的勁兒,他的作品一定會日趨完善。

看了他的作品我問他︰“你登台演出過嗎?”“沒有。”“拜過師嗎?”“沒有。…會唱戲嗎?”“不會。”我有些愕然,一個梨園門外漢僅憑愛好,憑著到處學與問能把工藝臉譜做成這樣,其中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玉棟說新書發行之時準備辦個作品展,我期待著展覽的開幕。

到曾復
2010年10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