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代表作品有《存在與時間》等。本書《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就是他的作品,大致勾勒出了其思想輪廓與話題中心,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接近原著,進入海德格爾極富魅力的精神王國。
本書選輯有海德格爾語錄凡一百六十六條,大致依時間先後,按照海氏思想的五個基本問題,分成五章,即︰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務;語言是存在的家;人,詩意地安居;技術和人的命運。《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輪廓與話題中心,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接近原著,進入海德格爾極富魅力的精神王國。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出身于一個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17歲時,從一個神父那里借到布倫坦諾的《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存在的多重意義》一書,對存在意義的問題產生興趣。他在大學先學神學二年,後轉入哲學,1913年在弗萊堡大學在李凱爾特的指導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他的講師資格論文題目是《鄧‧司各脫關于範疇的學說和意義的理論》。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期間,他參加胡塞爾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馬堡大學任副教授。1927年,為晉升教授職稱,發表未完手稿《存在與時間》。據說,當這本書送到教育部審查時,部長的評語是“不合格”。但就是這樣一本被官員判定為不合格的書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爾接替胡塞爾,任弗萊堡哲學講座教授。納粹運動興起後,他參加了納粹黨,並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萊堡大學校長。因為他與納粹的這段牽連,1945—1951年期間,法國佔領軍當局禁止他授課。海德格爾對于他與納粹的關系,似乎也沒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學導論》一書中還說,國家社會主義“這個運動的內在真理與偉大之處”。
目錄
譯序
一.存在的真理
1.完全有必要重新追問存在的意義
2.存在的領悟
3.應該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追究它們
4.生存問題總是只能通過生存活動本身來澄清
5.此在充當的就是首先必須問及其存在的存生者
6.存在與真理“同行”
7.真理不是一種“符合關系”
8.唯當此在存在,才“有”真理
9.哲學的恥辱
10.“主客體關系”︰一個不祥的哲學前提
11.“產體”非“人”,也與“我”無關
12.“世”就是在的所在
13.嚴格說來我們在一個其上主要有在的狀況中
14.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看護者和鄰居
15.人是“在”的“牧者”
16.本質的真理即真理的本質
17.“無蔽”非“正確”
18.真理的本質是非真理
19.“此在”即“存在”的真理之定位
20.“存在”就是時間,不是別的東西
21.真理的發生
二.思想的任務
22.哲學的終結與思的任務
23.最激發思想的事是我們至今還尚未思
24.做一名教師仍然是很高尚的事
25.思是人類最簡單也最費力氣的一項手藝活
26.將來的思不再是哲學了
27.重要的思想家總是說同一樁事情
28.思成為“哲學”思卻消失了
29.思既不是理論的也不是實踐的
30.正確性之外的科學就是哲學
31.思反對價值評判
32.在、人、思、言、詩同一
33.思就是在的思
34.回到形而上學之基礎
35.諸科學的根本在其本質(存在)的基地上萎縮了
36.形而上學就是此在本身
37.形而上學之克服(overcome metaphysics)
38.真正的思留心于存在的真理
39.思者道說存在,詩人命名神聖
40.任何人道主義都是形而上學的
41.希臘哲學的復活是不可能的也是于事無補的
42.對東方思想來說,美學思考恐怕終歸是陌生的
43.“思在”即“守衛”、“回應”和“警戒”在
44.思至多不過是一條田間小路
45.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家並且扎根于一個傳統
46.要防止思想被賤價出賣
47.思想本身只能借助具有同一源頭和使命的思想來改變
48.研究尼采就是研究當代人自己的“地位”與“處境”
49.這種思的本質就是去作好準備
50.尼采的話道出了西方兩千年歷史的天命
51.虛無主義是西方歷史基本的運動
52.現時代五大“本質性現象”
53.形而上學為時代奠定基礎
54.學者消失了
55.科學墮落為探究
56.主體主義和客體主義必然相互推動
57.“人類學”不知人的可能性
58.追問是思的虔誠
59.思最恆久之物是道路
60.渴望知識,貪求解釋,決不會導向思的洞察
61.詩人思想家(“來自思想的體驗”)
62.人必須學會在無名中生存
三.語言是存在的家
四.人,詩意地安居
五.技術和人的命運
一.存在的真理
1.完全有必要重新追問存在的意義
2.存在的領悟
3.應該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追究它們
4.生存問題總是只能通過生存活動本身來澄清
5.此在充當的就是首先必須問及其存在的存生者
6.存在與真理“同行”
7.真理不是一種“符合關系”
8.唯當此在存在,才“有”真理
9.哲學的恥辱
10.“主客體關系”︰一個不祥的哲學前提
11.“產體”非“人”,也與“我”無關
12.“世”就是在的所在
13.嚴格說來我們在一個其上主要有在的狀況中
14.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看護者和鄰居
15.人是“在”的“牧者”
16.本質的真理即真理的本質
17.“無蔽”非“正確”
18.真理的本質是非真理
19.“此在”即“存在”的真理之定位
20.“存在”就是時間,不是別的東西
21.真理的發生
二.思想的任務
22.哲學的終結與思的任務
23.最激發思想的事是我們至今還尚未思
24.做一名教師仍然是很高尚的事
25.思是人類最簡單也最費力氣的一項手藝活
26.將來的思不再是哲學了
27.重要的思想家總是說同一樁事情
28.思成為“哲學”思卻消失了
29.思既不是理論的也不是實踐的
30.正確性之外的科學就是哲學
31.思反對價值評判
32.在、人、思、言、詩同一
33.思就是在的思
34.回到形而上學之基礎
35.諸科學的根本在其本質(存在)的基地上萎縮了
36.形而上學就是此在本身
37.形而上學之克服(overcome metaphysics)
38.真正的思留心于存在的真理
39.思者道說存在,詩人命名神聖
40.任何人道主義都是形而上學的
41.希臘哲學的復活是不可能的也是于事無補的
42.對東方思想來說,美學思考恐怕終歸是陌生的
43.“思在”即“守衛”、“回應”和“警戒”在
44.思至多不過是一條田間小路
45.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家並且扎根于一個傳統
46.要防止思想被賤價出賣
47.思想本身只能借助具有同一源頭和使命的思想來改變
48.研究尼采就是研究當代人自己的“地位”與“處境”
49.這種思的本質就是去作好準備
50.尼采的話道出了西方兩千年歷史的天命
51.虛無主義是西方歷史基本的運動
52.現時代五大“本質性現象”
53.形而上學為時代奠定基礎
54.學者消失了
55.科學墮落為探究
56.主體主義和客體主義必然相互推動
57.“人類學”不知人的可能性
58.追問是思的虔誠
59.思最恆久之物是道路
60.渴望知識,貪求解釋,決不會導向思的洞察
61.詩人思想家(“來自思想的體驗”)
62.人必須學會在無名中生存
三.語言是存在的家
四.人,詩意地安居
五.技術和人的命運
序
這里選輯的海德格爾語錄凡一百六十六條,是我三年前做博士論文時隨手摘譯以備查考引用的一些片段材料排比編纂而成。這次出版,除刪掉一些內容外,又根據新得到的資料有所增益。這些語錄,大致依時間先後,按照海氏思想五個基本問題,分成五章,即︰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務;語言是存在的家;人,詩意地安居;技術和人的命運。
這自然是掛一漏萬的做法。遲至今日,出版社不嫌支離譾陋,允其付梓問世,我想大概是考慮到目前國內海氏著作的中譯太少,這無疑給那些急于了解海德格爾思想而又不可能通讀原書的一般愛好者造成了巨大困難,且與開口必談海德格爾的某種學術氛圍殊不相稱,所以有勝于無,原有不得已之情。非敢以次充好,制造混亂。然貽笑大方,為識者垢病,也自知難免。知我罪我,全在讀者諸君的明察。
譯者當然還不至于發昏到用這種陋選拙譯去蠡測海德格爾邈無涯際的思想汪洋,更不敢狂妄地支解大師,而只想用一種較為淺近的形式,將海德格爾思想的幾個主要方面彰顯出來,以此激發那些和我一樣學淺心誠的讀者朋友進一步攻讀海氏原書的興趣罷了。
全部語錄,采自如下幾種海德格爾著作和有關資料的英譯本︰
一、Being and Time,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62.
二、Basic Writings,Harper & Row Publishers,New York,1977.
三、A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Yale University Press,Inc.,1979.
四、Existence and Being,Vision Press Ltd.,Chicago,1967.
五、On the Way to Language,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Sanfrancisco,1982.
六、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New York,1977.
七、Early Greek’s Think,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New York,1975.
八、Poetry,Language,Thought,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New York,1971.
九、Identity and Difference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New York,1960.
十、Existentialism from Dostoevsky to Sartre,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Cleveland,1956.
十一、The Heidegger Controversy︰A Critical Reader,edited by Richard Wolin,MIT Press,Massachusetts,1993.
十二、Heidegger︰Man and Thinker,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55.
陳思和先生使這堆塵封三年連我自己都快遺忘的材料有了出版的機會。他的好意助成,對于目前讀者手中的這本小書確乎有起死回生的意義。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張汝倫先生從編選體例到譯文校閱所付出的巨大勞動,已經遠遠超出了校者的範圍。我們的合作非常愉快。書稿譯自英文,汝倫先生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據德文校出。他不僅訂正了我翻譯和理解上的許多偏失,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推倒重來,還糾正並澄清了英譯本的不少含混與出入。他的嚴格乃至嚴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他那里學到了許多東西。
“如果人通過他的語言居于在的宣告和召喚中,那麼,我們歐洲人和東方人也許是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因而,兩家的對話仍然近于不可能。”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之路》中的這句斷言,對于一切翻譯無疑都是當頭棒喝。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正因為存在著這種語言溝通的困難或者像海德格爾所說的“危險”,才激起了廣泛意義上的“翻譯”的熱情。何況,海德格爾的思想,又是那樣的誘人!
慚愧的是,由于譯者的語言能力有限,又是十足的哲學門外漢,所以一定有許多誤解和錯譯,懇望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如果錯誤的暴露有助于避免新的錯誤,這本小書的主要目的也就達到了。
譯者
1995年2月5日夜記于復旦
這自然是掛一漏萬的做法。遲至今日,出版社不嫌支離譾陋,允其付梓問世,我想大概是考慮到目前國內海氏著作的中譯太少,這無疑給那些急于了解海德格爾思想而又不可能通讀原書的一般愛好者造成了巨大困難,且與開口必談海德格爾的某種學術氛圍殊不相稱,所以有勝于無,原有不得已之情。非敢以次充好,制造混亂。然貽笑大方,為識者垢病,也自知難免。知我罪我,全在讀者諸君的明察。
譯者當然還不至于發昏到用這種陋選拙譯去蠡測海德格爾邈無涯際的思想汪洋,更不敢狂妄地支解大師,而只想用一種較為淺近的形式,將海德格爾思想的幾個主要方面彰顯出來,以此激發那些和我一樣學淺心誠的讀者朋友進一步攻讀海氏原書的興趣罷了。
全部語錄,采自如下幾種海德格爾著作和有關資料的英譯本︰
一、Being and Time,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62.
二、Basic Writings,Harper & Row Publishers,New York,1977.
三、A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Yale University Press,Inc.,1979.
四、Existence and Being,Vision Press Ltd.,Chicago,1967.
五、On the Way to Language,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Sanfrancisco,1982.
六、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New York,1977.
七、Early Greek’s Think,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New York,1975.
八、Poetry,Language,Thought,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New York,1971.
九、Identity and Difference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New York,1960.
十、Existentialism from Dostoevsky to Sartre,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Cleveland,1956.
十一、The Heidegger Controversy︰A Critical Reader,edited by Richard Wolin,MIT Press,Massachusetts,1993.
十二、Heidegger︰Man and Thinker,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55.
陳思和先生使這堆塵封三年連我自己都快遺忘的材料有了出版的機會。他的好意助成,對于目前讀者手中的這本小書確乎有起死回生的意義。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張汝倫先生從編選體例到譯文校閱所付出的巨大勞動,已經遠遠超出了校者的範圍。我們的合作非常愉快。書稿譯自英文,汝倫先生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據德文校出。他不僅訂正了我翻譯和理解上的許多偏失,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推倒重來,還糾正並澄清了英譯本的不少含混與出入。他的嚴格乃至嚴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他那里學到了許多東西。
“如果人通過他的語言居于在的宣告和召喚中,那麼,我們歐洲人和東方人也許是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因而,兩家的對話仍然近于不可能。”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之路》中的這句斷言,對于一切翻譯無疑都是當頭棒喝。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正因為存在著這種語言溝通的困難或者像海德格爾所說的“危險”,才激起了廣泛意義上的“翻譯”的熱情。何況,海德格爾的思想,又是那樣的誘人!
慚愧的是,由于譯者的語言能力有限,又是十足的哲學門外漢,所以一定有許多誤解和錯譯,懇望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如果錯誤的暴露有助于避免新的錯誤,這本小書的主要目的也就達到了。
譯者
1995年2月5日夜記于復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