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的博士論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研究》以北京為案例,分析了政府教育政策和具體舉措、學校發展的戰略、家庭對優質教育訴求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影響,提出了化解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的政策建議。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對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非均衡發展機制的各個方面分析得比較透徹。對于我們今後進一步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對于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思路和解決的辦法,具有現實意義。
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李敏的《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研究》以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動力機制為研究對象,從政府、學校、家庭三個視角剖析了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內在機制及其相互關系︰在當前存量差距巨大的背景下,三者是一個不可拆分、相互影響的鏈條關系。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價值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均衡與非均衡
(二)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非均衡發展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四)機制、動力機制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
四 國內外文獻綜述
(一)國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
(二)我國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研究現狀
五 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
(四)特色與創新之處
第二章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理論框架
一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政府視角
(一)義務教育財政體制
(二)教育政策取向
(三)教育資源配置
(四)小結
二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學校視角
(一)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二)學校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三)小結
三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家庭視角
(一)人力資本理論
(二)篩選假設理論
(三)教育收益理論與教育收益率
(四)小結
第三章 政府教育政策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區域均衡
(一)北京促進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政策
(二)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
二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校際均衡
(一)北京促進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的政策
(二)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校際差異
三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群體均衡
(一)北京促進義務教育群體均衡發展的政策
(二)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群體差異
四 政府教育政策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歷史原因
(二)現實原因
第四章 學校發展戰略和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 學校辦學理念
(一)抽樣與被試分析
(二)教師群體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理解
(三)小結
二 學校生源選擇
(一)抽樣與被試分析
(二)學生入學行為分析
(三)小結
第五章 家庭入學決策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 家庭學校選擇與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理論分析
(一)家庭經濟狀況與學校選擇
(二)家庭社會地位與學校選擇
二 家庭入學行為的實證分析
(一)家庭學校選擇情況和擇校動機
(二)家庭經濟狀況與學校選擇
(三)家庭社會地位與學校選擇
(四)小結
第六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 主要結論
二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依據
(一)準確定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含義
(二)義務教育發展要貫徹系統性和漸進性的原則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考慮家庭的需求因素
三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建議
四 尚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附錄一 問卷維度
附錄二 三套問卷
附錄三 訪談提綱
附錄四 家長問卷補充資料
附錄五 部分訪談資料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價值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均衡與非均衡
(二)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非均衡發展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四)機制、動力機制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
四 國內外文獻綜述
(一)國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
(二)我國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研究現狀
五 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
(四)特色與創新之處
第二章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理論框架
一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政府視角
(一)義務教育財政體制
(二)教育政策取向
(三)教育資源配置
(四)小結
二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學校視角
(一)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二)學校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三)小結
三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家庭視角
(一)人力資本理論
(二)篩選假設理論
(三)教育收益理論與教育收益率
(四)小結
第三章 政府教育政策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區域均衡
(一)北京促進義務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政策
(二)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
二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校際均衡
(一)北京促進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的政策
(二)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校際差異
三 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群體均衡
(一)北京促進義務教育群體均衡發展的政策
(二)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群體差異
四 政府教育政策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歷史原因
(二)現實原因
第四章 學校發展戰略和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 學校辦學理念
(一)抽樣與被試分析
(二)教師群體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理解
(三)小結
二 學校生源選擇
(一)抽樣與被試分析
(二)學生入學行為分析
(三)小結
第五章 家庭入學決策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
一 家庭學校選擇與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理論分析
(一)家庭經濟狀況與學校選擇
(二)家庭社會地位與學校選擇
二 家庭入學行為的實證分析
(一)家庭學校選擇情況和擇校動機
(二)家庭經濟狀況與學校選擇
(三)家庭社會地位與學校選擇
(四)小結
第六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 主要結論
二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依據
(一)準確定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含義
(二)義務教育發展要貫徹系統性和漸進性的原則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考慮家庭的需求因素
三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建議
四 尚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附錄一 問卷維度
附錄二 三套問卷
附錄三 訪談提綱
附錄四 家長問卷補充資料
附錄五 部分訪談資料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正式公布,其中關于義務教育突出的亮點是“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推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今後10年的重要任務。
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我們國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很多與優質教育發展不均衡有關。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統一認識,明確方向,還需要有具體的政策措施,同時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回顧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並非一帆風順。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因素來自很多方面。我國社會存在著一種非均衡發展的動力機制影響著義務教育的不均衡發展。從政府、學校、家庭等方面均存在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影響,如城鄉二元結構、重點學校的建設以及家長擇校等,形成一個非均衡發展的動力制度。
義務教育的首要責任在政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2012年縣(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區域內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發展目標,政府任重道遠。政府是義務教育資源的主要配置者。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實質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僅包括物力資源的配備,更為重要的是教育人力資源的配置和生源的質量。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和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政策的推行,各地學校硬件設施水平普遍得到改善,物力資源配置均衡性進一步提高。在這種背景下,人力資源,即師資公平配置就成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重要保障。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改革義務教育招生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等,都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迫切需要義務教育的另外兩大基本要素——學校和家庭的理解與支持。實際上,學校在辦學和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都有很多合理的需求,特別是追求卓越、追求優質,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如何合理化解學校和家庭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推動力,成為當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課題。在政府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同時,要重視把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積極性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
“均衡”與“發展”、公平與效率,這些矛盾)中突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如何推出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我國國情國力的切實可行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還需要深入而客觀地分析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動力機制,並將其逐一分解細化疏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重大項目,這些政策的實行和項目的實施必將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李敏的博士論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研究》以北京為案例,分析了政府教育政策和具體舉措、學校發展的戰略、家庭對優質教育訴求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影響,提出了化解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的政策建議。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對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非均衡發展機制的各個方面分析得比較透徹。對于我們今後進一步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對于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思路和解決的辦法,具有現實意義。
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我們國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很多與優質教育發展不均衡有關。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統一認識,明確方向,還需要有具體的政策措施,同時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回顧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並非一帆風順。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因素來自很多方面。我國社會存在著一種非均衡發展的動力機制影響著義務教育的不均衡發展。從政府、學校、家庭等方面均存在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影響,如城鄉二元結構、重點學校的建設以及家長擇校等,形成一個非均衡發展的動力制度。
義務教育的首要責任在政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2012年縣(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區域內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發展目標,政府任重道遠。政府是義務教育資源的主要配置者。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實質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僅包括物力資源的配備,更為重要的是教育人力資源的配置和生源的質量。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和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政策的推行,各地學校硬件設施水平普遍得到改善,物力資源配置均衡性進一步提高。在這種背景下,人力資源,即師資公平配置就成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重要保障。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改革義務教育招生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等,都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迫切需要義務教育的另外兩大基本要素——學校和家庭的理解與支持。實際上,學校在辦學和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都有很多合理的需求,特別是追求卓越、追求優質,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如何合理化解學校和家庭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推動力,成為當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課題。在政府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同時,要重視把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積極性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
“均衡”與“發展”、公平與效率,這些矛盾)中突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如何推出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我國國情國力的切實可行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還需要深入而客觀地分析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動力機制,並將其逐一分解細化疏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重大項目,這些政策的實行和項目的實施必將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李敏的博士論文《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研究》以北京為案例,分析了政府教育政策和具體舉措、學校發展的戰略、家庭對優質教育訴求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影響,提出了化解非均衡發展動力機制的政策建議。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對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非均衡發展機制的各個方面分析得比較透徹。對于我們今後進一步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對于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思路和解決的辦法,具有現實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