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由李林鵬和蔣寒彬等編著的《新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學思想體系、理論體系和應用體系三部分共五篇十七章,主要以經濟學推理的方法闡述了一個全新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巴羅所說︰“這是經濟學中最難的,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部分內容”。
目錄
第一篇 新宏觀經濟學的思想
第一章 學科思想的來源和涵義
第一節 思想是統馭認識和實踐的立場和動機
第二節 人類思想的主動性來自于學習中
第三節 思想和行為的慣性抵消了思想的目的性
第四節 頓悟是思想超脫行為慣性和利益糾葛的認識意境
第二章 理論思想是所有學科的靈魂
第一節 專業割據背離了認識的目的
第二節 建立科學、客觀的學科思想是學科研究的前提
第三章 新宏觀經濟學的立場
第一節 社會的含義
第二節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要站在社會和人類整體的立場上
第三節 任何理論的困境都不是源于新理論的挑戰而是實踐的詰難
第四節 經濟學對宏觀經濟基礎理論的忽視
第五節 認識和理論的存在條件
第四章 新宏觀經濟學的世界觀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必須樹立整體、客觀、全面的世界觀
第二節 用科學思想整合和盤活傳統經濟學的理論資源
第二篇 新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
第五章 經濟的起源和含義
第一節 經濟與政治的關系
第二節 經濟及其學科的起源和發展
第三節 研究經濟及其學科起源和發展的意義
第四節 經濟的定義
第五節 經濟學的定義
第六章 經濟的屬性
第一節 經濟的社會性
第二節 經濟的波動化發展性
第三節 經濟的可預期性
第四節 經濟的均衡性
第五節 經濟的共益性
第七章 經濟增長
第一節 不同國家經濟增長所存在的差異
第二節 傳統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
第三節 新宏觀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
第八章 經濟學的分類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內涵和外延
第二節 宏觀經濟學
第三節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與關聯
第三篇 危機論
第九章 危機的困惑
第一節 經濟危機的歷史
第二節 現實經濟危機理論和應對的缺陷
第三節 是實踐背叛了理論還是理論背叛了實踐
第十章 經濟危機的歷史性和雙向性
第一節 兩種不同的社會激勵方式
第二節 經濟危機的雙重多樣性
第三節 經濟危機的歷史同一性
第四篇 新宏觀經濟學原理
第十一章 經濟二階論
第一節 福利經濟
第二節 福利經濟與競爭經濟的關系
第三節 以機會成本和動態福利解決搭便車的難題
第四節 福利經濟結構的市場黏性
第十二章 價值論
第一節 價值論對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價值的含義
第三節 價值規律
第十三章 社會分配理論
第一節 社會分配的激勵性
第二節 普通勞動與特殊勞動
第三節 社會激勵的兩種方式
第四節 利潤是勞動激勵還是剩余價值
第五節 社會生產的過程和動機
第六節 激勵體制下的分配均衡
第十四章 貨幣論
第一節 貨幣的定義
第二節 貨幣的表現形式和職能
第三節 由貨幣本質引發的貨幣理論爭議
第五篇 新宏觀經濟學的應用體系
第十五章 貨幣政策與金融工具
第一節 指導貨幣政策的傳統貨幣理論
第二節 主導現實貨幣政策的主流貨幣理論
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操作內容和作用
第四節 金融與金融體系
第十六章 國際貨幣(世元)
第一節 國際貨幣的形成
第二節 國際貨幣的本質
第三節 非主權國際貨幣(世元)
第十七章 經濟控制論
第一節 建立有控制的市場經濟體系
第二節 供需決定論
第三節 供需均衡
部分參考書目
第一章 學科思想的來源和涵義
第一節 思想是統馭認識和實踐的立場和動機
第二節 人類思想的主動性來自于學習中
第三節 思想和行為的慣性抵消了思想的目的性
第四節 頓悟是思想超脫行為慣性和利益糾葛的認識意境
第二章 理論思想是所有學科的靈魂
第一節 專業割據背離了認識的目的
第二節 建立科學、客觀的學科思想是學科研究的前提
第三章 新宏觀經濟學的立場
第一節 社會的含義
第二節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要站在社會和人類整體的立場上
第三節 任何理論的困境都不是源于新理論的挑戰而是實踐的詰難
第四節 經濟學對宏觀經濟基礎理論的忽視
第五節 認識和理論的存在條件
第四章 新宏觀經濟學的世界觀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必須樹立整體、客觀、全面的世界觀
第二節 用科學思想整合和盤活傳統經濟學的理論資源
第二篇 新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
第五章 經濟的起源和含義
第一節 經濟與政治的關系
第二節 經濟及其學科的起源和發展
第三節 研究經濟及其學科起源和發展的意義
第四節 經濟的定義
第五節 經濟學的定義
第六章 經濟的屬性
第一節 經濟的社會性
第二節 經濟的波動化發展性
第三節 經濟的可預期性
第四節 經濟的均衡性
第五節 經濟的共益性
第七章 經濟增長
第一節 不同國家經濟增長所存在的差異
第二節 傳統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
第三節 新宏觀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
第八章 經濟學的分類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內涵和外延
第二節 宏觀經濟學
第三節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與關聯
第三篇 危機論
第九章 危機的困惑
第一節 經濟危機的歷史
第二節 現實經濟危機理論和應對的缺陷
第三節 是實踐背叛了理論還是理論背叛了實踐
第十章 經濟危機的歷史性和雙向性
第一節 兩種不同的社會激勵方式
第二節 經濟危機的雙重多樣性
第三節 經濟危機的歷史同一性
第四篇 新宏觀經濟學原理
第十一章 經濟二階論
第一節 福利經濟
第二節 福利經濟與競爭經濟的關系
第三節 以機會成本和動態福利解決搭便車的難題
第四節 福利經濟結構的市場黏性
第十二章 價值論
第一節 價值論對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價值的含義
第三節 價值規律
第十三章 社會分配理論
第一節 社會分配的激勵性
第二節 普通勞動與特殊勞動
第三節 社會激勵的兩種方式
第四節 利潤是勞動激勵還是剩余價值
第五節 社會生產的過程和動機
第六節 激勵體制下的分配均衡
第十四章 貨幣論
第一節 貨幣的定義
第二節 貨幣的表現形式和職能
第三節 由貨幣本質引發的貨幣理論爭議
第五篇 新宏觀經濟學的應用體系
第十五章 貨幣政策與金融工具
第一節 指導貨幣政策的傳統貨幣理論
第二節 主導現實貨幣政策的主流貨幣理論
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操作內容和作用
第四節 金融與金融體系
第十六章 國際貨幣(世元)
第一節 國際貨幣的形成
第二節 國際貨幣的本質
第三節 非主權國際貨幣(世元)
第十七章 經濟控制論
第一節 建立有控制的市場經濟體系
第二節 供需決定論
第三節 供需均衡
部分參考書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