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生活在戰國時期,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他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本版本挑選國內百年來學界公認的最權威版本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為底本,保證了文字的準確可靠。約請專家從符合現今中國世界觀的基礎上進行注釋,在力求翻譯信、達、雅的同時,融入圖片、注音、注解、譯文、讀解心得等眾多素材,完美地再現了《莊子》三十三篇汪洋恣肆,瑰麗神奇的文章華彩與神游八表、與天不老的哲學啟迪。
《莊子》一書中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關于“道法自然”的觀點,把“道 ”作為世界的本源,認為“道”是自足的和永恆的,事物之間的差別只是相對的。與這種宇宙觀相適應,莊子提倡“自然無為”的人生觀,主張保持個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種無拘無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是物我兩忘的精神。因此,莊子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予我們形貌,天給予了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因為好惡而損害自己的本性。
《莊子》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作為一部傳世經典,《莊子》的歷代注家雖多,但是畢竟與我們現今生活具有一定時代差距,在閱讀的時難免會有一些不便。因此,我們挑選國內百年來學界公認的最權威版本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為底本,保證了文字的準確可靠。約請專家從符合現今中國世界觀的基礎上進行注釋,在力求翻譯信、達、雅的同時,融入圖片、注音、注解、譯文、讀解心得等眾多素材,完美地再現了《莊子》三十三篇汪洋恣肆,瑰麗神奇的文章華彩與神游八表、與天不老的哲學啟迪。相信廣大讀者徜徉在經典語言優美叢林的同時,也能一起感悟到這部“精神自由第一經典”的魅力。
李伯欽,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任中華書局編輯8年。1995年任北京現代圖書公司總編輯。主編及參與主編《唐宋八大家全集》、《二十六史大辭典》、《千古傳世美文》等項目。1997年任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總編輯,曾策劃主編了《說文解宇》(全譯本)、《家藏四庫》(100種)、《書香經典》(30種)等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傳統文化出版項目。近年來,致力于將國學經典通過多種媒體形式傳播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