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像別的偉大人物那樣,帶給世間的惟是靜止於歷史的或一階段的炫目的光輝;與其說,他帶來的是「欣慰的紀念」,凱旋門,繽紛的花束,無寧說是圍城的缺口,斷裂的盾,漫天無花的薔薇。作為現時代的一份精神遺產,它博大,沉重,燃燒般的富於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傷,痛楚,覺醒,甘於帶着流血的腳踵奮力前行。這就是魯迅,這就是魯迅的反抗哲學。林賢治編著的《魯迅的最后十年》以史學家的視角敘述了魯迅的最后十年。這十年,是他最光輝燦?的十年,也是永不滅的十年。
魯迅死於20世紀而活在21世紀。他常感嘆中國人的健忘。對於「集體記憶」,不是國家有意識地使之遺忘,就是社會的無意識的遺忘,因此,他覺得十分有必要與強大的遺忘傾向作斗爭。在中國知識界中,魯迅是一個孤獨者,因此在一生以專制政府為目標的、沒有任何援手的、充滿各種風險和干擾的斗爭中,需要他特別的勇敢和堅毅,《魯迅的最后十年》便記錄了魯迅最后十年的各種經歷和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