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尼各馬可倫理學》

細讀《尼各馬可倫理學》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據傳是由其子尼各馬可編纂,故名),在西方學府中,歷來普受重視。在我國,書卻流傳不廣。給中國讀者解說亞氏《倫理學》,除了使大家知道原書在說什麼,也當讓大家知道,為什麼作者是那樣說的?他那樣說,前後有矛盾嗎?如果看來有,那他是在全書的鋪排上出了錯,還是他別有用心、故意一步一步引領讀者層層深入去看問題?有些地方他明明在批評一些學說,為什麼卻又沒有明白說出?細讀《尼各馬可倫理學》的作者鄧文正對這本經典的內容深意以抽絲剝繭的方式,有條不紊地層層解讀,引人入勝。


鄧文正,原籍廣東番禺,生于上海,長于香港。中學畢業後留學美國,習自然科學。結業後曾回香港執教。旋返美進研究院,改習社會科學。碩士後再到芝加哥深造,攻讀人文學科,主修政治哲學。畢業後返港,曾任職香港經濟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等。譯作有《開放的航空業》、《市場環保主義>、《佛利民在中國>、《國體與經體︰對亞當‧斯密原理的進一步思考>、
 

目錄

余國藩教授序
李歐梵教授序
導言
第一章 人追求什麼?
第二章 什麼是德善?
第三章 德善與褒貶
第四章 出眾的人物
第五章 為什麼論公義?
第六章 智善的地位
第七章 克己‧愉悅
第八章 情誼論[上]
第九章 情誼論[下]
第十章 追求福樂︰哲學‧政治
參考資料簡介
 

我和鄧文正相交,至少已有二十多年。他稱我為師兄,因為多年前我初抵美國時曾在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的“國際關系委員會”讀過一年書,但只讀了一年就因興趣不合而轉學到哈佛改念思想史。所以我們勉強可以說是芝大政治系的先後同學。然而我的興趣一向偏重近代一從歷史到文學一而對西洋古典哲學一竅不通,但並不敬而遠之,因為我認為了解近代文化必須追溯到古典傳統,然後才有資格創新,所以對于古希臘的傳統也一向十分尊重。然而除了看過幾本英譯的希臘悲劇外,對于古希臘的哲學經典,一本也沒有讀過。看完文正的這本書,我實在學到不少東西。

反觀海峽兩岸的華人學者和知識分子,對于西方這個偉大傳統有深入研究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多年來我也一直鼓勵文正寫幾本有關西方政治哲學傳統的書。我並沒有指定任何文本,但文正毫不猶豫地就選了亞里士多德《倫理學》,而接下去又要著手寫亞氏的另一名著《政治學》,這一個選擇本身就值得注意。

他為什麼不選柏拉圖?或先寫和他當年在芝大研究的博士論文題目︰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傳統,特別是費格森( Adam Fergu-SOIl)o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重新發現了西方自由主義,眾說紛紜,但往往不求甚解,更不熟悉這個思想譜系的來龍去脈,所以我也一直鼓勵文正重拾他的專業學問,寫一本導引的書,也只有他這個“科班出身”的芝大博士才真有資格寫。然而,文正還是選了亞里士多德,我猜原因之一就是這才是西方政治哲學的源頭,甚至較柏拉圖的《理想國》對于現代世界文明更有意義。即以中國而論,20世紀的數代知識分子完全被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所蒙蔽,以為有了這個將來的理想願景,就能激發愛國和革命的熱情,結果呢?到了20世紀末卻徹底幻滅了。于是又一窩蜂卷進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浪潮之中,變成名利的“弄潮兒”。這個烏托邦傳統如何追本溯源?我的老師史華慈( Ben-jamin Schwartz)就直接把毛澤東的革命理想和盧梭(J.J.Rous-seau)連在一起,而盧梭的政治思想的來源之一,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

當年在芝大任教過的、來自德國的名哲學家漢娜‧阿倫特( Hannah Arendt)在深刻反思西方集權主義之余,處處不忘提醒古希臘的民主傳統,認為這才是正道。她所謂的“公共性”成了西方民主最重要的元素,所謂“公共生活”(public life,或以拉丁文稱之為“vita activa”原意是有勁的、有生命力的、積極投入的生活),正是她的政治理想。然而如何才有資格在“公共生活”的領域中扮演一個角色?在古希臘並非人人平等,奴隸和女人都不能參政,所以有資格的人只限于少數“貴族”階層,正因為如此,所以作為“參政”的一員必須具備嚴格的“修身”之術,這就是古希臘所講究的“倫理學”;沒有好的修身倫理,即使是身為“貴族”也不見得合格。所以,“倫理學”必須作為“政治學”的先決條件,有了個人倫理之後,才能參與公共生活和政治。

這一個表面上看來淺顯的道理,卻被大部分的現代政客所忽略,甚至棄置不顧;政治早已成了名利和權術的“競技場”,我想如果亞氏重返今世,定會搖頭嘆息不止。

……
 

詳細資料

  • ISBN:9787108036490
  • 規格:平裝 / 31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余國藩教授序
李歐梵教授序
導言
第一章 人追求什麼?
第二章 什麼是德善?
第三章 德善與褒貶
第四章 出眾的人物
第五章 為什麼論公義?
第六章 智善的地位
第七章 克己‧愉悅
第八章 情誼論[上]
第九章 情誼論[下]
第十章 追求福樂︰哲學‧政治
參考資料簡介
 

我和鄧文正相交,至少已有二十多年。他稱我為師兄,因為多年前我初抵美國時曾在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的“國際關系委員會”讀過一年書,但只讀了一年就因興趣不合而轉學到哈佛改念思想史。所以我們勉強可以說是芝大政治系的先後同學。然而我的興趣一向偏重近代一從歷史到文學一而對西洋古典哲學一竅不通,但並不敬而遠之,因為我認為了解近代文化必須追溯到古典傳統,然後才有資格創新,所以對于古希臘的傳統也一向十分尊重。然而除了看過幾本英譯的希臘悲劇外,對于古希臘的哲學經典,一本也沒有讀過。看完文正的這本書,我實在學到不少東西。

反觀海峽兩岸的華人學者和知識分子,對于西方這個偉大傳統有深入研究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多年來我也一直鼓勵文正寫幾本有關西方政治哲學傳統的書。我並沒有指定任何文本,但文正毫不猶豫地就選了亞里士多德《倫理學》,而接下去又要著手寫亞氏的另一名著《政治學》,這一個選擇本身就值得注意。

他為什麼不選柏拉圖?或先寫和他當年在芝大研究的博士論文題目︰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傳統,特別是費格森( Adam Fergu-SOIl)o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重新發現了西方自由主義,眾說紛紜,但往往不求甚解,更不熟悉這個思想譜系的來龍去脈,所以我也一直鼓勵文正重拾他的專業學問,寫一本導引的書,也只有他這個“科班出身”的芝大博士才真有資格寫。然而,文正還是選了亞里士多德,我猜原因之一就是這才是西方政治哲學的源頭,甚至較柏拉圖的《理想國》對于現代世界文明更有意義。即以中國而論,20世紀的數代知識分子完全被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所蒙蔽,以為有了這個將來的理想願景,就能激發愛國和革命的熱情,結果呢?到了20世紀末卻徹底幻滅了。于是又一窩蜂卷進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浪潮之中,變成名利的“弄潮兒”。這個烏托邦傳統如何追本溯源?我的老師史華慈( Ben-jamin Schwartz)就直接把毛澤東的革命理想和盧梭(J.J.Rous-seau)連在一起,而盧梭的政治思想的來源之一,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

當年在芝大任教過的、來自德國的名哲學家漢娜‧阿倫特( Hannah Arendt)在深刻反思西方集權主義之余,處處不忘提醒古希臘的民主傳統,認為這才是正道。她所謂的“公共性”成了西方民主最重要的元素,所謂“公共生活”(public life,或以拉丁文稱之為“vita activa”原意是有勁的、有生命力的、積極投入的生活),正是她的政治理想。然而如何才有資格在“公共生活”的領域中扮演一個角色?在古希臘並非人人平等,奴隸和女人都不能參政,所以有資格的人只限于少數“貴族”階層,正因為如此,所以作為“參政”的一員必須具備嚴格的“修身”之術,這就是古希臘所講究的“倫理學”;沒有好的修身倫理,即使是身為“貴族”也不見得合格。所以,“倫理學”必須作為“政治學”的先決條件,有了個人倫理之後,才能參與公共生活和政治。

這一個表面上看來淺顯的道理,卻被大部分的現代政客所忽略,甚至棄置不顧;政治早已成了名利和權術的“競技場”,我想如果亞氏重返今世,定會搖頭嘆息不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