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疾病負擔,這些慢性病均與不合理膳食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傳統的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已悄然發生改變,一些高能、高脂的食物越來越多地擺上了人們的餐桌,從而導致我國城市居民脂肪供能比(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佔人體總攝入能量的比例)已經達到35%,大城市甚至已高達38%(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上限是30%)。
膳食攝入不平衡是常見慢性病最容易干預、自我控制和改變的關鍵危險因素之一。膳食干預的關鍵內容包括膳食的評估和調整。對于該吃多少,吃了多少,個體往往缺乏量的概念,面對各式各樣的指導書也是一籌莫展。對日常膳食掌握定量的技能是進行膳食評估,進而適當調整的核心內容。
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給廣大讀者,包括公眾健康服務人員,也包括普通居民,提供一個評估膳食的輔助工具。以期望讀者看到一種具體食物,就可以根據圖譜大致評估出它的重量和所提供的能量,進而能夠計算出全天的能量攝入情況。
合理的能量攝入水平是以膳食平衡為前提。中國營養學會2007年編制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本圖譜後面附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個體每日能量參考攝入量、每檔參考攝入量對應的食物分配、常見食物質量折算參照表及常見食物互換表供讀者參考。
本書非正式出版稿在浙江、北京等現場的應用中受到專業人員的廣泛認可。此次正式出版,希望作為一種適宜技術,能給更多的基層衛生專業人員,特別是居民實現平衡膳食提供幫助。
本書由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重要慢性病風險評估體系與干預適宜技術研究及應用”資助,在此,我代表本書的所有編寫人員對資助方和出版方致以真摯的感i身�。
最後,我們將平衡膳食的科學理念歸納成一首口訣,在這早與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