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奧義書(修訂本)

五十奧義書(修訂本)
定價:768
NT $ 668
  • 作者:徐梵澄/譯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14595
  • ISBN13:9787500414599
  • 裝訂:精裝 / 84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奧義書》是古印度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匯集了韋檀多時代的許多派別的思想,記述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動和修行生活,反映著當時的種姓階級制度以及教育文化、民間風俗等種種社會生活,同時,還著重探討了人生與宇宙的根源和關系。由徐梵澄譯的《五十奧義書》的出版,將有助于我國學術界地印度文化的了解,加強對印度哲學史和宗教史的研究。
 

目錄

譯者序
屬《黎俱韋陀》者
愛多列雅奧義書
考史多啟奧義書
屬《三曼韋陀》者
唱贊奧義書
由誰奧義書
金剛針奧義書
屬《黑夜珠韋陀》者
泰迪黎耶奧義書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簡本)
羯陀奧義書
白淨識者奧義書
彌勒奧義書
胎藏奧義書
斯康陀奧義書
普度斗爭世奧義書
屬《白夜珠韋陀》者
伊莎奧義書
大林間奧義書
離所緣奧義書
屬《阿他婆韋陀》者
蒙查羯奧義書
六問奧義書
“�”聲奧義書
菁華奧義書
餈供奧義書
生氣火祀奧義書
智頂奧義書
舍利奧義書
頻伽羅奧義書
分屬瑜伽匯者
大梵點奧義書
聲點奧義書
甘露滴奧義書
光明點奧義書
瑜伽頂奧義書
瑜伽真性奧義書
訶薩奧義書
商枳略奧義書
慧劍奧義書
禪定點奧義書
分屬出世匯者
大梵奧義書
波羅摩訶薩奧義書
茶筏落奧義書
阿室羅摩奧義書
阿盧尼迦奧義書
比邱奧義書
出世奧義書
屬濕婆道者
阿他婆(韋陀)頂奧義書
阿他婆(韋陀)髻奧義書
迦那阿祗尼樓達羅奧義書
解脫奧義書
屬維師魯道者
尼理心訶奧義書(上篇)
尼理心訶奧義書(下篇)
那羅衍拿奧義書
索引
再版附記
《五十奧義書》三版後記
為梵澄先生做責編廿五年
 

奧義書五十種,皆無所謂深奧之意義也。梵文Upanisad,字義為“坐近”、“親近”,直譯當日“親教書”或“侍坐書”。印度于倫常皆若遠而疏,獨于師尊親而近。謂得自父母者,身體耳。得自師者為知識,知識重于身。故就傅而受一“聖線”,謂之重生。其學皆親近侍坐而授受者也。師一人,徒二三人,口誦心持,此其書名之由來也。歷世傳承,按古之《韋陀》而分隸焉。雖然,請循其本。

印度之第一書,《黎俱韋陀》(Rgveda)也。為禱頌天神之詩。凡十輪,或計千十七篇,或計千二十八篇。制作遠在公元前千余年。五印學者至今宗之。傳統謂其出自天界,天神假“仙人”之口而傳之。 “仙人”(rsi)者,修道士也。然其義已荒,象征都不可解。思致遠非今世所得而詰,故其說亦遂不破,又無由廢。中間經薩衍那(Sayanacarya)注釋。近世室利阿羅頻多(Sri Aurobindo)又大不謂然。于今英、德、法文各種新舊譯本多有,可稽也。顧其義已出耶?稽之當代大師如阿羅頻多所譯,其義固有當已,然非已人道而心思臻于至境者,亦無由解,在《薄伽梵歌》已疑《黎俱》為無用。至若釋名詞,搜文法,猶然外也。六合之內何所不有,若《黎俱》者,自可存而不論。

其次為《三曼韋陀》(Sama—Veda),則《黎俱》之唱誦也。亦無論已。原夫雅利安民族之侵入印度也,始于印度河流域,其時未早于公元前兩千年。多游牧部落,狩獵為生,肉食乳飲,信鬼神而好祀事。漸定居為耕農,東拓地至閻牟那河流域,又東至恆河,更東侵至孟加拉地,于是乎止。此今印度人之遠祖也。搶攘數百年,凡犧牲祭祀之事,巫覡卜祝之業,有專之者,漸成一祭司階級,以服事其酋長,則婆羅門是也。

信鬼神者多祀事,而尚武者用兵,則剎帝利是也。其初,階級僅有其二,勝者與所勝者而已,一主一奴。所征服之土民,虔劉之余,則籍為奴為婢,此其第四階級戍陀之由來也。夷考其階級之劃分,蓋有不得不然者。婆羅門本非無學術,凡天文、地理、文書、歷數等,非剎帝利武士所長,故專其學而世其守,然漸傳漸人祭司之業,浸至侵蝕統治者之權,而自居于四階級之首。耗蠹生民,搖蕩邦國,末路則腐敗不復振i在昔酋長之征伐也,勝敗未可預期,則禱神以濟其事,奉其犧牲,求其克敵,于是婆羅門重。農民之墾殖也,收獲之豐歉亦不可必,則祀神以求雨,祭鬼以免疫,于是婆羅門又重。定居久則生齒蕃,耕耨數則地力竭,而民生敝矣,則其祭祠愈繁,祈年于春,薦熟于秋,戰禱于前,報賽于後,于是婆羅門日益尊大。馴至常年無一日虛其祭祀者。甚者,一祭祀可行之數年。縱一不羈之馬而任其所之,舉兵隨其後,所過之地必臣服焉,數年之後,驅其俘虜隨馬而歸;此剎帝利之所為,而婆羅門為之謀主,謂之“馬祭”。

雖然,鬼神之有無原不可知,要之勝敗豐歉之數,舉不依于鬼,則婆羅門之祭祠或效或不效,而其術常窮。然數百年之迷信已深植民間,牢不可破,婆羅門之後世,已不自知其偽,第尊其遠祖之傳統,而轉求其故于祭祠之儀式,唱誦之聲音,字音為訛,儀文或闕,斯有所可歸咎而卸責者焉。此《黎俱韋陀》之密義所以不講,而衍出《三曼韋陀》之專事唱誦,而《夜珠韋陀》(Yajur—Veda)之獨闡儀法也。其後乃增一《阿他婆韋陀》(AtharVa—Veda),則巫術禁咒之類皆攝,大致驅魔,療疾,保健,求夫,求妻,求子嗣,求亡者之術咸具,而國君登位之禮儀,及求福祚世胤之法,亦附人焉。——此所謂四《韋陀》之學。

婆羅門階級,始微而中大,又由大而微,在農業發達而民生困窮以後,蝕者與所蝕者偕盡,自然界之通則也。當其始衰之際,其人之生命力猶存,嘩然有詞,然已不能如其祖先之浩歌,唱頌天神,宛如有見,則轉而解釋其傳統之詩頌,然非依乎傳統者也,各自憑其想象,說祭祀儀式之性質為何,象征何事,涵義奚若,亦人自為說。要歸于聲詩之力,謂為神聖之力內涵其中而多方。以此亦可圓成其信仰之說矣。以其為婆羅門所作也,故謂之《婆羅門書》(Brahmanas),又稱梵書。其有可取者,則印度教之理,始萌蘗乎其間,蓋自茲而有宗教可說,其實皆外也。

踵《婆羅門書》而起者,為《森林書》(Aranyakas)。舉凡犧牲、禱祠、唱誦、灌獻等儀式不一而足,祭司之流,講之精矣。行之者,皆有所求也︰牛羊求其蕃息,菽麥求其豐穰,子嗣求其繁衍,國祚求其永長,以至于求死後之升天,而謂鬼神享之,皆可得而致。大抵皆世俗之事也。得者饜之,不得者厭之;蓋多妄信之,亦多妄為之。將謂宇宙人生之真諦盡有在于是耶?于是亦有厭離而求出世者矣。印度地氣炎璁,菲衣薄食亦足以生,故瓶缽而入乎山林,時一近城市聚落乞食,不至槁死。既于世無所為,靜觀默想,乃始有出世道之宗教生活。後之瞿曇以王子而出家,即其著者也。雖然,猶未離其宗也,其所思惟觀照者,仍祭祠儀文之象征意義等,為之者,多在人生之暮年,而世事諳,入山林而不返,遂有《森林書》之作。承先之《婆羅門書》,啟後之《奧義書》,非如後者之聲光赫然,適為一重要之環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68